楊梅清
【摘要】關愛生命、培養生命意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挖掘人性中的美,因此要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從而促使學生們能夠逐步形成優良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以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堂教學與人們的生活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也包括心理活動方面,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生命教學,指的是生命教育充分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形式,讓小學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意義。近幾年來,經常在報紙上看到學生自殘、自殺、傷人、殺人、意外死亡等事件,這些事件也出現了低齡化趨勢,以至于小學生中也有了類似事件的發生,令人對生命的不幸唏噓不已,更多是對生命教育的嘆息,從而引起了人們對生命教育的關注。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融入生命教學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淺顯的建議。
一、生命教育缺失
(一)環境惡化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精神文明方面卻沒有得到同步發展,由于受到社會負面思想的侵襲,對生命的意識逐漸變得淡薄,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也經常出現淡薄生命的現象,使得學生缺乏責任感和寬容度,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理解并不深入。因此,在他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時,就會很容易出現偏執的想法和極端的行為。
(二)資源缺乏
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融入了對生命教學的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視這一點,語文課本受到了功利化傾向的影響,更偏重于知識的一面而忽視人文精神的一面。
(三)教學缺乏
語文教學具有濃厚的人文精神,在富民、育人、促進人的生命教育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生命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對生命意識的認識。但不幸的是,它常常會受到功利主義的驅使,因此,在面對社會、學校和家長等方面的壓力時,老師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生的分數上,從而導致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道德意識、意志品質等生活特征方面的忽視。
二、小學語文教學生命化教育
(一)通過閱讀滲透生命化教育
在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就文章而讀文章、學文章;更應該透過文章來理解作者的思想和生命的意義,用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學生,比如對于改變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解決古詩詞的字面意義,就無法理解李杜對生命所持的態度,他在那種痛苦的環境中卻仍然沒有放棄自己對生活的追求,如果教師只是講解詩的本身,就錯過了生命教育的機會。在我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孤、觸”等關鍵詞,理解他當時的處境,并聯系李白在不同時期的詩歌,讓學生了解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要有勇氣去面對,不能退縮。在教學中“觸摸春天”就是一篇很好的滲透生命教育的文章,尤其是文中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因此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位安靜又堅強的女孩,她的成功就在于她對生命的熱愛,告訴我們的小學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始終熱愛生命。
(二)通過語文教材滲透生命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時間被用作課文教學,其實教學與寫作教學領域都有恰當的銜接。比如: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就包含了天文地理知識、古代和現代的故事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分類排序進行整理,并積累成寫作材料,不過,良好的閱讀習慣卻要求學生應該做“真正的課本”,可以在閱讀文章時進行記錄和思考,也可以標記或者摘錄一些很好的句子,為自己的未來創造提供便捷。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在恰當的地方讓學生記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并進行反復閱讀和思考,靈活運用到學生的寫作中。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篇,例如一篇文章中的“石頭之間的生命”,根據對這三種生命的描述,即野草、蒲公英和松樹,它們在生長植物學、生物學、哲學和美學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自然生命的意義到了人類的生命,夾縫間頑強的生命成為人類堅強頑強的精神象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教材的教學有特殊的敏感性,指導學生努力探索教材內容的意義和價值,不斷激發學生的生活潛能,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使學生不斷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此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的艱辛,要從正面去理解生命,并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三、讓學生在自我想象中珍愛生命
為了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有關生命的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在想象中去理解生命的價值,這也是作為語文教師而責無旁貸的。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文章中空白處、省略處,讓學生根據教師所講的課本內容對人物的言行、心理或故事結局進行想象。例如在談論《金魚的魚鉤》一文,可以設計“長滿紅繡的魚鉤發出燦爛的金色光芒”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們進行自由討論、交流,并抒發自己的感情和對文章的體會,讓學生懂得生命的珍貴,要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價值。
四、小結
在語文學科中生命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方式也很獨特。因
此,就要求教師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靈活處理運用教材并掌握教材的主要內容,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也要創造性地讓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探索。在課堂上,教師運用語文課讓學生更多的內心感受和人生發展與正義結合和起來,從而使真善美融入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紀嘉婧.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6.
[2]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3]吳宇暉.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中小學德
育,2013(1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