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土景觀設計的新思考
——地域感知坐標與建構

2017-07-03 12:32:26羅施賢孫大江
山東林業科技 2017年6期
關鍵詞:景觀

羅施賢,成 曦,馮 戎,孫大江

(四川農業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0)

隨著中國近段時期城市建設的放緩,人們對鄉愁的回歸,開始從物質消費轉向審美與精神的消費,加之現階段國家提出的“美麗新村”打造,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介入鄉村建設,像吳恩融、穆鈞、王澍、謝英俊、王維仁、朱競翔等一批優秀的建筑師,率先開始在四川、浙江、云南等地區開始進行鄉村建設的實踐,如劍閣縣下寺村新芽小學、汶川草坡鄉碼頭、浙江洞橋鎮文村美麗宜居示范村新民居、涼山州馬鞍村村民活動中心、浙江省平田村四合院餐廳等項目,使這個原本建筑師“缺席”的領域重新獲得了空間與機遇,并給學界帶來了寶貴的探索經驗和啟示[1]。另一方面,“新農村建設”、“傳統村落保護”等許多措施極大地改善了村落的人居環境[2],景觀作為地域文化的載體與標志,沉淀了地區千百年的歷史人文,是一個地區多種性格的表達,在現代語境下不再僅僅是單純與游客發生互動的一棵樹、一塊石頭、一條河,同時也是當地的旅游文化身份以及重拾文化自信的“催化劑”①,用以應對當代高強度的美麗鄉村建設對其在地文化的沖擊,另外也需要照顧到當地村民生產、生活、習俗、宗教等方方面面,并很好的融入其中。趙金祥與其團隊在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堯龍山村,深度挖掘了當地的山脈肌理與“龍有九子”的神話傳說,用當地特有的石材“馬蹄花”并且雇傭當地傳統的石匠設計修筑了村口的主題景觀 “龍游九田”;廣州蓮麻村由于現代化的工程建設,導致地面硬化嚴重,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每逢雨季地表徑流大面積滯留,無法及時存蓄下滲到周邊的自然土壤,在考察了當地情況后,中國鄉建院的傅英斌帶領其團隊采用低能耗與低技術并行的方法,設計了與蓮麻村相適應的生態雨水花園;對鄉村情有獨鐘的朱勝萱懷揣著理想,從莫干山13間民舍改造的“清境·原舍”開始,到云南“紅米”計劃,再到無錫陽山“田園東方”項目無不展示著他對于鄉建滿腔的熱情以及獨到的經營理念,以及現今的蒲江明月陶藝村打造、邛崍“天府紅谷”4.20地震災后重建項目等,一個個成功的案列亦開啟了鄉土景觀設計的新方向和新視界。

1 研究背景

在知網上搜索“鄉土景觀”、“設計”這兩個主題可看到從1987年至2017年間的文獻量總計為2189條,其中從2012年初到2016年底這5年間的文獻量占了57.92%(共1308條),且逐年呈增長的趨勢,可知近年來學界對于鄉土景觀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而長期以來許多景觀與規劃相關的學者也提出了大量各自對鄉土景觀的思考,如王麗潔、聶蕊、王舒揚三位學者提出“景觀保護圈層”的概念,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入手提出了基于地域性有針對性的特色景觀規劃設計[3];黃琴詩、朱喜鋼、陳楚文三位學者以基因與染色體作為思考點,提出傳統聚落的“景觀基因編碼與派生模型”,通過“物—文化符號—N級再創造”的方式形成設計鄉土景觀的新形式[4];翟輝學者認為鄉村建設需要尋找到“觸媒”,并總結出策劃(意圖與方法的陳述)比規劃(解答的企圖)更適合于鄉村長期的發展[5];李景奇學者通過鄉賢計劃、經濟產業、宗教、運行機制與城鄉計劃五大方面來闡述中國鄉村的復興與景觀保護的可能途徑與振興計劃[6]等等。雖然諸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然而現階段鄉土景觀的建構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指導體系,在這條道路上的探索以及刻意的模式可能會讓設計師們步入歧途,甚者從某些案列可察覺到鄉土景觀正在變成少部分人的舞臺,為了設計而設計以致一味的迎合討好業界和評審。此外,鄉土景觀在本質上是敏感的[7],城市化運動不可避免的會將部分城市設計的理念和手法融入到鄉村建設當中,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對于鄉土景觀來說是致命的,但事實上,現代設計師的“基因”當中幾乎都帶有來自西方的話語和思維體系[8],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條捷徑又是必要和高效的,然者正如劉濱誼所言,隨著城市的發展,這種地域的感知正在消失,尤其在發達國家中,迅速變化的環境也讓城市的獨特性普遍削弱[9],鄉村景觀的建設也不例外,瓦與竹第一次被應用到建筑與景觀構筑中時,這兩種獨特的元素以其剛柔之美引發了整個業界對這兩種元素的熱潮,如岡田憲久的瓦鋪裝、武仲義的竹構筑等等屢獲好評,而隨后在很多鄉村地區也能看到這些作品的影子。瓦、竹、陶罐、飲水槽、石磨這些元素無可厚非能代表中國傳統的農耕文化和鄉土符號,每當筆者的設計陷入困境時,都期望從這些元素中索取一些靈感,久而久之卻會讓自己陷入一種局限的困境,試問只能有這些了嗎?什么是鄉土景觀?好的鄉土景觀應該怎么入手?如何避免城市化運動和“新鄉建”環境下不當的設計行為對地區建設所造成的資源浪費?怎樣將現今存在于“高堂”的設計轉化為“鄉土”的設計?如何保持鄉土景觀的持久生命力?等等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筆者所屬的學院長期從事鄉土景觀相關的研究和規劃,今年有幸同朋友去日本走訪考察了一個月,期間感悟良多,結合筆者之前的文獻和項目研究成果總結提出地域感知坐標的理念,作為鄉土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新思考,以期為我國現階段的鄉土景觀的設計和營造提供新的切入點,同時為完善鄉土景觀的建構體系貢獻微薄之力。

2 鄉土景觀設計的地域感知坐標

2.1 鄉土景觀何謂

鄉土景觀我們不能單純的理解為“本土景觀”或者“鄉村景觀”,鄉土二字并非指土里土氣,而應是接地氣的,長于“本土”而生于“本土”,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過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10],而其所述扎根于“泥土”生長的才有“土味”,才能叫之鄉土,因此筆者認為鄉土景觀應該首先與進士五十八 (シンジイソヤ)教授在其《鄉土景觀設計手法》一書中寫的一樣:是“心靈的故鄉”,能夠帶來親和感和安逸感,具有地域性的感受,遵循人性化的空間尺度,與地域不違和的養眼風景[11],此外筆者認為還是一種能經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并且合理包含也能夠適當表達地域性內涵的文化景觀①。

2.2 地域感知坐標的思考

在城市雷同化、景觀單一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很多城市仍具有其獨特的標志物,如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北京的天安門、大阪的天守閣等等,然標志物卻并非一定獨特,如四川龍泉驛的桃花、普羅旺斯的薰衣草莊園、阿姆斯特丹的郁金香和大風車、京都的櫻花和鴨川江等等,但這些東西的復制性往往都很強,其被替代的周期也可能較短,如以往成都周邊的游客一聽到觀桃花立馬就想到了龍泉驛,現今的大部分游客可能會到三圣花鄉去。以往古鎮旅游沒有流行起來時,中國的古鎮星星寥寥但各有特色,現今各地都在“開發”古鎮:有些本身只是一條老巷子、老村落、老房子,沒有特別的故事和文化,卻被政府強行冠以各種各樣的名頭來吸引游客,甚者將其全部推倒重新建造,如此過量的開發實則是在破壞,其結果就是模式化的建設讓古鎮的同質化日趨嚴重起來,現今“改幾個建筑立面、修一兩個牌坊”就能打造一個特色古鎮的年代已經不復存在了。然上文所述有些標志物看似替代性很強,在經過上百年的歷史和無數的模仿后卻依然展現自身持久的景觀生命力和獨有的景觀活力,何者?現今鄉土景觀設計常用的手法是文化與當地鄉土符號的提取和抽象演繹,然大部分成果都是形式的載體和物化,景觀應該是一個地區長時期的文化沉淀和積累,更是一個地區看待和對待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語言表達,簡而言之景觀如人,只有肉體沒有靈魂就只是一具空殼,像這樣的景觀是沒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的,正如王竹和王韜兩位學者所言:現今符號的易讀性正逐漸成為一種“速成”的表達方式,所謂的“構建地域文化、打造地域特色”其已將符號作為一種設計的目的,是對符號的消費而非理解,因此這種脫離歷史與環境的符號只能是孤立而空洞的[12]。

2.3 地域感知坐標的意義

所謂坐標是數學概念中用來表示某個點在平面上的絕對位置,坐標軸由X與Y兩個軸組成,當X與Y兩個軸的坐標確定時,所代表的點在平面上的位置唯一。同理,在設計時我們不單要設計形式的載體(肉體)更要為設計注入文化內涵和氛圍底蘊(靈魂),這兩者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鄉土景觀唯一且獨特的“地域坐標”,故筆者以強化符號的地域特色作為切入點,結合之前韓西麗與彼得·斯約斯特洛姆 (Peter Siostrom)兩位學者所寫城市感知(City Sense)的觀點[13]以及場所理論(Place Theory)[14],提出“地域感知坐標”這一理念作為鄉土景觀設計的新思考,以期完善鄉土景觀設計的理論體系,提升景觀的生命力和活力。

3 地域感知坐標的構建

同坐標系一樣,筆者認為實現對鄉土景觀的地域感知也應從兩方面入手,即第一點感知坐標的X軸(物化的地域元素)的探索,它的目的是幫助設計師更好的思考總結,并探索到所能代表一個地域的獨特元素符號;然只有符號的存在是不夠的,否則就像上文所言,這樣的鄉土景觀會變得空洞和形式化,因此還有第二點,感知坐標的Y軸(地域的精神氛圍)的構建,它的目的是輔助人們對其產生更好的地域感知和認同(圖 1)(圖 2)。

圖1 地域感知坐標說明圖

3.1 X軸—物化的地域元素

物化的地域元素是指所想要表達地域身份的特征和性格的抽象物化、語言化,是在深入調查、發掘、總結凝練(即使用歷史挖掘、文化應用和符號提取等手法)后而成的標志物單元,比如農耕文化(如秋收、春播、采摘)、農耕遺跡(如鋤頭、釘耙、打谷機)、鄉土符號(如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神話傳說)、民風民俗(如祭祀祭典、婚嫁、出喪)、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手工藝制作、釀造、美食)、地區構筑物(如古厝、舊墻、木雕石雕、吊橋、墓地)、自然資源(如溶洞、礦石、植被、湖泊、昆蟲群)、自然現象(如潮汐、彩虹、霜凍)、農業元素(如梯田、機耕道、草垛、作物)等其他可以從中受到啟發或概念提取的元素都涵蓋于其中,通常設計師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深入當地去探尋、了解和解讀這些符號,并將其運用于景觀的設計之中。

比如鹿威(ししおどし)又叫添水、僧都,是舊時日本的農民為了驅趕盜食農糧的野豬、鳥、鹿等而設置的農業用具,在1642年左右石川丈山禪師將其用在詩仙堂的庭院中,后被世人爭相效仿[15],筆者在走訪時發現京都和奈良的街道隨處可見這種富于地域特色的景觀小品(圖3);此外,愛知縣的常滑市以盛產陶瓷、土罐而出名,因此在很多街道兩旁都能見到用陶罐制作的獨特鄉土景觀(圖4);以“自然的再現”、“自然的體驗”和“自然的描述”作為設計理念的日本著名景觀設計師戶田芳樹(よしきとだ),在其代表作綠色津南中央庭院(1982)中便采用了“御神渡”②這一神話故事題材作為造景的靈感來源,此處他所設計的河岸以置石造型象征湖水結冰時出現的“御神渡”現象(圖 5)。

圖3 鹿威

圖4 愛知縣常滑市道路兩旁的景觀

3.2 Y軸—地域的精神氛圍

所謂“地域的精神氛圍”是一個空間可以被感知的維度,即空間主體——人對其所處空間產生的認知感和認同感。

鄉土景觀非鄉土風景,由景觀二字可看出“景觀”由兩部分組成:景與觀,景是客觀的存在,而觀則是指主觀的感受,因此一個地區的風景是用來欣賞的,而景觀更多的是情感與空間的交互體現,是可以用來思考和冥想的。當我們看一片風景(如山林、水田等)時可能會感嘆其美麗,但一個好的景觀不應僅停留于外在的表現形式,而更多地應讓人在欣賞時得到興奮和愉悅的行為體驗,產生冥想和思考的情感探求,在最后形成對其的認知和認同,換句話說獨特、可識別的鄉土景觀應擁有地方精神、包含地域的氛圍并能夠給予人地區的氣質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互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考慮:感官體驗、情感與記憶、材料的選取與建造邏輯、文化與思想。

圖5 綠色津南中央庭院(源自網上)

圖6 奈良大華嚴寺和梅花鹿

3.2.1 感官體驗

認知感和認同感往往來自于對某個地域主觀記憶的概括和抽象,當我們到達一個空間時,四周的光線和色彩、遠處綿延的群山、田舍里飄來食物的香味,以及田間的草垛和歡快的蟲鳴等元素都在大腦里抽象并儲存起來,人們所說“家鄉的味道”“家鄉的感覺”便是空間中各感官要素的認知與大腦所概括形象高度吻合的結果。

模仿我國“瀟湘八景”的日本“近江八景”③,這八景均由四個字組成,前兩個字是由地名、寺名以及山名等組成,揭示了風景所在的場所;而后兩個字則是氣象、季節、時間、生物、人事、聲音等由五感體驗而描述的情景,其中“三井晚鐘”便是指三井寺的鐘聲敲響時,人們的聽覺感官所感受到的聲音之美,謂之聲景[16]。斯約斯特洛姆在其書中闡釋道:這些感官上的體驗(嗅覺、觸覺、味覺、視覺、聽覺)和人們接收到的信息是具有直接性和表達性的,在與其交互的同時它能清楚的告訴人們這周圍有什么,自己身處什么樣的環境和空間之中,也因此也就能夠產生感知的維度[17],這樣的維度運用在景觀中不僅有強烈的表達性,也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就像在奈良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神社、常夜燈、和服與西裝并行的人群、公園里的梅花鹿和遠處佛寺的鐘鳴等時刻在向游客展示著地區的文化符號和獨有的身份特征 (圖6),而許多到過奈良的游客只要一提到梅花鹿和玄黑色的佛塔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奈良。

3.2.2 情感與記憶

李洋與李嘉華兩位學者認為當人們處于某個空間時,除了觸覺、嗅覺、味覺、視覺、聽覺等感覺上的變量之外還有空間另一個重要的維度——情感,其存在于人的思維,來源于人的感知,觸發諸如聯想、思考、抽象、概括等的心理活動[18]。筆者小時候經常去家周圍的山上游玩,郁郁蔥蔥的樹林和隱沒于其中的山洞都是兒時的記憶,現今放眼望去都是開發的樓盤和農家樂的房子,時代在進步的同時以前的風景和獨特的鄉土紋理卻不復存在了。在舊時鄉村沒有現在路標之類的指示系統,常會聽到諸如“村口的大樹那里”、“坡前的那片荷花池”之類的話語,時間久了便也成了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今高強度、模式化的鄉建下,地區情感的載體早已逐漸消逝在人們記憶的深處,空間場地,如上文所說的“大樹那里”“那片荷花池”,都與當地居民的生活緊緊相連,情感上也難舍難分。王紫雯和蔡春兩位學者指出:由于強烈的可識別特征都源自人們生活中最熟悉的景物[19],人們對其能產生歸屬感和依附感,其塑造了各個場所總體的景觀特征和氛圍,而同時這些景物也承載著許多當地人的情感和記憶,故鄉土景觀作為地域精神和人文內涵的延續,在設計和營造時不應在區域內大拆大建,應如前不久廈門老城區舊劇場改建的文化公園一樣,采用保護、借鑒、陳列、收集等的方式,根據原場地的空間序列并通過再現歷史情境,比如將舊時的電影膠片、電影票、放映機模型、閩南戲曲服裝和樂器等物品以鋼化玻璃封存,形成文化展示墻,以及在實體墻瓷板上燒制舊劇照或電影照片等手法表達一種時間的流逝,以此來延展人們情感與記憶的精神空間[20],以達到對地域的認知與認同。

3.2.3 材料的選取與建造邏輯

李九全學者認為一個場所的存在不應只是其空間的尺度,還需透過人的居住、生活、生產、溝通交流等日常活動,賦予場所一定意義與特殊性。然而場所特色的出現與發生是很偶然的,且大部分乃人為建構[21],故地域性特征的營造來自于對地域氛圍的解析,也來自于對當地居民主體認知的理解[22],當地域特征越來越凸顯時,其構造做法和材料便會獨立開來而成為地域性表達的目的[23],因而一個地區建構所選取的材料和建造的邏輯(construction logic)④必然蘊含著當地豐富的歷史、科學技術和藝術價值,也體現了其地域的個性與文化的多元性特征[24],更是當地人與自然環境在歷史長河之中抗爭、協調、統一的結果。比如在川西地區因為竹子的種植特性、環境功能與其經濟價值和生產價值,有很多聚落的民居建筑采用竹夾墻作為圍合材料,又以竹制成竹籬笆、竹農具等,并且將斑竹、慈竹等大型叢生竹種植于聚落的四周,所出產的竹筍既能作為食物和商品,同時竹林又能起到調節環境小氣候的作用,繼而逐漸形成了宅林水田的“林盤”格局(圖7)[25];日本屬于地震多發的國家,而京都市位于日本西部近畿京都府南部,屬于副熱帶濕潤氣候,在夏天炎熱潮濕且多雨,冬天相反則較為寒冷且偶爾會下雪,因此在建造民居時其建筑主體往往采用抗震性較強的木材,下部基礎又會抬高以防潮,且紙窗能讓房間冬暖夏涼,又能滿足透光和透風的功能需求(圖8)。同理對于鄉土景觀而言,往往不同的材料和建造方式也能呈現不同的地域身份,如前文所提到遵義龍山村的“龍游九田”(圖9)和都江堰水利景觀小品(圖10),前者以地區獨特的石材和對石材加工的技術結合神話故事來設計,后者將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所用到的獨特結構部件通過藝術演繹的手法來營造,而二者呈現出完全不同風格的地域身份。

圖7 川西林盤

圖8 京都的民居

圖9 遵義龍山村“龍游九田”(源自網上)

圖10 都江堰水利景觀小品

3.2.4 文化與思想

詮釋大自然的“純”和禪文化的運用已成為日本園林的標志,在日本庭園中很少用到大面積的彩色(圖11),在其“侘寂”⑤意識的影響下,其庭院景觀主要以砂的白、石的灰、苔蘚和松的青為主,其中點綴少許紅楓、茶梅等花木植物,體現了其簡約和自然的造園精髓,造園師們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對植物、小品、砂石精心的布置來模擬和重現自然的肌理、形態等[26],同時諸如將白砂石抽象為山水,這樣簡單的材料加之極其簡練的手法讓庭院景觀走向了純凈、抽象的極致。另外日本“物衰”⑥文化以及禪宗“梵我合一”和“清寂”思想的融合,讓日式庭園能在有限的空間中給人以無限的想象[27],花的開落、月的圓缺、時光荏苒等都以特殊的方式融入設計中,以其獨特的視角來品味這一切,并讓人通過靜坐和冥想的方式產生對景觀的共鳴和感悟,也正是這一特質使日本園林脫胎于中國古典園林而立于世界,成為一張亞洲獨特的地域名片被世界所熟知,因此在鄉土景觀的營造中也可適當融入地區的風俗文化與人文思想,以形成獨特的景觀氣質和精神內涵,比如西藏的風馬旗(經幡)和瑪尼堆(圖12)等。

圖11 日本龍安寺方丈庭枯山水

圖12 瑪尼堆

3.3 小結

鄉土景觀不同于建筑空間的營造,其更多是人文內涵和歷史的闡述以及感情的主觀表達,故筆者認為一個好的鄉土景觀在滿足上述兩方面的同時,設計師們在創作前還應多花時間感受并融入當地的生活,在景觀的設計階段應多與當地人交流溝通,了解并盡量滿足其需要,在施工階段也應多花費時間在現場親自感受其尺度、布置和材質等的合理與否,正如枯山水禪師枡野俊明(ますのしゅんみょう)所言:“吾在進行作品創作之時,其超不出我自身的力量。修行到現在,也只能創造出與吾同等水平的作品……如果自身不成熟的話,作品也一樣是不成熟的。”[28]另一方面還需與新的工藝技術相結合,才能保證作品在賦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基礎上包含恰當的現代感以滿足時代的需要。

4 展望

鄉土景觀作為近幾年被提出的新熱點詞,與鄉村建設相輔相成,和鄉土文化的挖掘、保護以及傳承緊密聯系,而如今快節奏建設的大環境下如何減少地域獨特性的遺失,同時又能創造新的身份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29]是當下鄉土景觀設計師們亟需深度思考的問題。然設計并非解數學題,不應死鉆模式與公式而生搬硬套,更不應丟失文化自信盲目推崇,甚至怯于創新而故步自封,在合理的范圍內應適度挑戰傳統的思維和手法、勇于嘗試、拓寬視野和見解,雖然這可能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但前景必定是美好的。本文結合筆者之前研究成果總結提出地域感知坐標的理念,作為鄉土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新思考,展現鄉土景觀的獨特地域身份、保持其持久的景觀活力,同時拋磚引玉共同探討,以期為我國現階段的鄉土景觀的設計和營造提供新的切入點,為完善鄉土景觀的建構體系貢獻微薄之力,以“景觀十年”變為“風土百年”而努力。

注:①催化劑指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反應物反應速率而不改變化學平衡,且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該處以催化劑比擬鄉土景觀,說明其本身不止展現而同時也強化了地域文化,加強該地區的人與傳統文化的聯系,人們能通過挖掘、發展、保護、宣傳等互動體驗行為重拾文化的自信。

②陳義勇與俞孔堅兩位學者在 《美國鄉土景觀研究理論與實踐——《發現鄉土景觀》導讀》一文中對“鄉土景觀”的內涵及特點進行了闡釋,認為它是時間的見證、可見的歷史,是人類無數次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結果,是樸素的生態經驗,是場所精神的寄托,因此其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景觀。

③“御神渡”現象,由外界氣溫變化而膨脹的原理。在結冰的湖上,湖中部的冰隨著體積的膨脹而相互擠壓,最終呈山脈排列的自然現象。名字來源于神在長野縣諏訪湖冰上經過留下痕跡的傳說。

④日本“近江八景”,根據江戶后期浮世繪師歌川広重描繪近江八景所做《近江八景圖》而來,分別是石山秋月、瀬田夕照、粟津晴嵐、矢橋帰帆、三井晩鐘、唐崎夜雨、堅田落雁、比良暮雪。

⑤建造邏輯最早用作對一個地區建筑建造形式的描述,它主要表達一個建筑看似簡單的形式邏輯卻能講述傳統建筑文化是如何借助周邊自然環境的動力,改變甚至是“進化”的。建筑是當地人與自然環境在歷史長河之中抗爭、協調、統一的結果,其實質是反映一種適應環境后的新生活的形成 (比如黃土高坡的窯洞、傣族人的竹樓、愛斯基摩人的冰屋等),同時也是一個地區場所精神的體現。

⑥侘寂即古樸、寂靜、簡約的思想,在日本古典園林中,常以侘寂的風格表現出樸素、冷清的特征,其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則,如在設計中經常會用到的“利休灰”這一無色、無感的色調。

⑦物哀指人觸景生情所流露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在日本傳統園林中常常突出對時間、光影、聲響的特殊處理手法,借以表達出主人或者造園家的內心世界。

[1][8]褚冬竹,黎柔含.路徑與整合——建筑師鄉村個體實踐與自建集體導控關聯探析[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31(06):86-96.

[2]趙之楓,王崢,云燕.基于鄉村特點的傳統村落發展與營建模式研究[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31(02):11-14.

[3]王麗潔、聶蕊、王舒揚.基于地域性的鄉村景觀保護與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園林,2016,(10):65-67.

[4]黃琴詩、朱喜鋼、陳楚文.傳統聚落景觀基因編碼與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風景名勝區為例[J].中國園林,2016,(10)89-93.

[5]翟輝.鄉村策劃:尋找鄉村觸媒[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31(02):15-17.

[6]李景奇.中國鄉村復興與鄉村景觀保護途徑研究[J].中國園林,2016,(9):16-19.

[7]邵鈺涵、劉濱誼.鄉村景觀的視覺感知分析[J].中國園林,2016,(9):5-10.

[9][29]邵鈺涵、劉濱誼.城市感知—歷史與記憶角度的探索[J].景觀設計學,2016,(04):56-63.

[10]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進士五十八、鈴木誠、一場博幸.鄉土景觀設計手法—向鄉村學習的城市環境營造[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12][22]王竹,王韜.主體認知與鄉村聚落的地域性表達[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4,29(03):8-13.

[13][17]韓西麗、彼得·斯約斯特洛姆.城市感知——城市場所中隱藏的維度[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14][21]李九全、張中華、王興中.場所理論應用于社區研究的思考[J].國際城市規劃,2007,(6):85-90.

[15]趙乃君.日本茶庭聲景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

[16]進士五十八.義工時代的綠色城市建設——環境共生城市的現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18]李洋,李嘉華.空間中的情感——中國古典園林的第五維度[J].廣東園林,2014,(4):31-33.

[19]王紫雯,蔡春.城市景觀的場所特征分析及保護研究[J].建筑學報,2006,(3):15-19.

[20]閔一鳴.廈門老劇場文化公園[J].景觀設計學,2016,8:95-103.

[23]趙巍巖.潛在的建筑意義——從現代到當代[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31-34.

[24]崔瀟,楊大禹.鄉土建筑文化多樣性的保護與發展:以云南省村鎮民居建筑文化多樣性為例[J].藝術探索,2009,29(1):143-145.

[25]陳其兵.川西林盤景觀資源保護與發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26]張云路,董麗.日本傳統園林中的 “純”在日本現代園林中的運用[J].藝術探索,2009,29(1):143-145.

[27]陳麗潔.枯山水藝術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3,(10):57-58.

[28]張云彬.心靈與自然的對話——日本景觀設計師枡野俊明的創作特色[J].現代園林,2007,(5):41-43.

猜你喜歡
景觀
景觀別墅
現代裝飾(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景觀軟裝在地產景觀的應用及市場前景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景觀雕塑
食品工業(2020年6期)2020-07-18 04:07:20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奇妙的瀑布景觀
綜藝節目:景觀繁華是否意味著文化繁榮
視聽(2016年2期)2016-08-21 07:50:50
景觀照明聯動控制技術的展望
春天景觀
中國攝影家(2014年6期)2014-04-29 14:54: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日韩第九页|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 天天色综合4|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99人体免费视频|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香蕉伊思人视频|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在线精品自拍|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久久公开视频| 日韩无码白| 久久超级碰|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精品微拍|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AV在线天堂进入|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丝袜国产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久热精品免费| 欲色天天综合网|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丁香色|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99热免费在线| 91精品综合|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a|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色伊人| 日韩二区三区|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第一色网站|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