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和
近年來,按照淄博市委、市政府“一個定位、三個著力”總體要求和“十個新突破”工作重點,臨淄區堅持把“三最”(審批事項最少、審批時限最短、收費標準最低)城市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增強發展活力的關鍵抓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提升服務效能,全力打造“四型政府”,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2016年,全區新增市場主體8798戶、注冊資本金1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37.8%。
一、構建便民三級平臺,打造服務型政府。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區政務服務中心進駐部門38個、進駐事項459項,審批事項削減65%,辦理時限壓縮80%,收費事項減少75%,審批時限平均提速17%。為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區財政累計投資1億元,建成區新政務服務中心,在12處鎮街道和465個村居全部建立場所場地、設施設備、工作人員、業務流程、管理制度“五統一”服務中心,拓展區、鎮、村三級便民服務機制。按照每200戶配備1名代辦員的標準,把所有村居劃分為1964個網格,聘任3532名代辦員,在村級中心開展代辦服務、上門代辦。目前,村村通互聯網,村村通人社業務專網,有34項人社業務直接在村級辦理,另有12個部門40余項業務實行村級代辦,切實做到群眾辦事“一般群眾不出村,特殊群眾不出戶”,實現了便民平臺全覆蓋、便民服務“零距離”。
二、開通民生服務熱線,打造全天候型政府。2014年,臨淄區將全區各部門分散的咨詢、服務、投訴電話“捆綁打包”,建成投用81890民生服務熱線,有效發揮了社情民意收集站、政府決策咨詢臺、工作成效試金石、改進作風的指揮棒、社會穩定晴雨表的重要作用。按照“集中受理、分類交辦、限時辦結、統一監管”的運行模式,民生熱線實行全天24小時在線服務,真正做到100%受理、100%交辦、100%反饋、100%督查“四個100%”,力爭讓人民群眾100%滿意。群眾只需要記住1個電話號碼,撥打1個電話,政府職責內的政策咨詢、困難求助、投訴舉報、意見建議都能得到及時處理和回復;停水停電、噪音異味等緊急事項,隨時做出應急響應。運行三年來,累計受理各類訴求17.01萬件,辦結16.97萬件,群眾滿意度達97.7%,得到上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打造了“81890撥一撥就靈”的臨淄民生服務品牌。
三、推行建設項目聯審,打造效能型政府。成立區建設項目聯合審批領導小組,在區政務服務中心專門設立審批管理科和聯合審批窗口,全程開展“一窗式”聯審代辦服務。圍繞提高審批效率,規范簡化審批流程,創新開展聯合預審、聯合踏勘、聯合圖審、聯合驗收“四聯合”并聯審批新模式,項目審批由原來的“接力跑”變為“齊步跑”。自2014年6月20日以來,共計召開區級聯審會議104次,市、區視頻聯審會議70次,對總投資920億元的496個投資項目進行了聯審,拒批項目38個。建立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行“容缺預審、后置補齊、施工許可先審批后繳費”等制度,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落實”。截至目前,總投資330億元的35個市重大項目,已開工24個,開工率達68.57%;辦理各類手續155項,辦結率達68.9%。
四、規范公共資源交易,打造陽光型政府。2003年,為有效防治工程建設領域腐敗問題,臨淄區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區縣級招投標交易中心、交易場所1300㎡,凡政府投資的建設工程、政府采購、產權交易和土地交易等公共資源交易,一律實行“十統一”管理(即統一會員入庫、統一項目進場、統一會審監督、統一信息發布、統一時間安排、統一專家抽取、統一發布中標公示、統一電子監察監控、統一資信審查、統一交易資料保存),搭建起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一個場所辦結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2015年,按照“互聯網+”思維,建成投用公共資源信息化交易平臺,開啟了招投標工作“網絡時代”,實現了招投標過程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電子化。目前,平臺上注冊企業會員達2400余家,網站點擊量達389萬人次,按時代收、代退投標保證金累計達8.44億元。為提升服務質量,先后研究出臺了臨淄區招投標交易不良記錄、黑名單、人員考核、服務規范等14項規章制度,從規范業務流程、明確部門和崗位分工、項目進場管理節點、違規違紀行為處罰等各方面扎牢制度籠子,確保交易活動順利進行。
下一步,臨淄區將緊緊圍繞保持動態“三最”城市的目標,聚力二次創業,闊步走在前列,打造“三最”城市建設“臨淄樣板”,努力實現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一是把“三最”城市建設與深化改革創新結合起來。深入推進“多證合一”“兩證整合”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實“零成本創業”政策,確保年內新增市場主體7000戶以上。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模式,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本多元化、可持續投入格局。發揮“臨淄·夢之谷”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用好健康醫藥、文旅發展、現代農業等7支產業基金,辦好第二屆“院士專家進臨淄”活動,激發社會創業創新活力。按照上級要求,積極配合完成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二是把“三最”城市建設與優化營商環境結合起來。學習浙江先進經驗,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成立經濟開發區綜合服務中心,推行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制度,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健全完善區、鎮、村三級網上審批系統,大力開展網上審批和并聯審批,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確保網上辦理率達到70%以上。以信用監管為核心,建成區級公共信用平臺,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三是把“三最”城市建設與加快項目建設結合起來。按照“抓好兩支隊伍,用好兩個政策,落實五大機制”的思路,以解決項目服務“中梗阻”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百個科室社會評”活動,全力以赴做好手續、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確保項目開工率、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實現兩個100%的目標。□作者系淄博市臨淄區委副書記、區長 E:CWK
關鍵詞:簡政放權 營商環境 “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