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惠民縣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2014年12月正式在惠民縣政務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在使用近3年的時間里,較好地發揮了清單的約束作用,有效規范了縣直單位開展審批行為,近3年共清除各類非規范性的審批81項,精簡各類繁瑣審批環節600余項,即收即辦率達到61%,群眾滿意度有效提升,同時,目錄清單在使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完善。
一、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存在的問題
一是事項清單的使用“力度”不足。目前,惠民縣政務服務中心能夠容納26個窗口,入駐許可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460余項,其中行政許可203項,還有31項許可事項在縣直單位各自的窗口辦理。惠民縣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涵蓋行政許可事項234項,但是并非全部事項都能實現辦理,部分事項因為實際情況所限很少開展,少數事項雖然在清單中體現,但是辦理量基本為零。
二是社會群眾對網上審批“熱度”不高。經過近幾年的推廣,網上審批辦理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但是普及度依然不高,在惠民縣政務服務中心的統計中,有32%的行政相對人對網上審批抱“無所謂”或者“不了解”的態度,2016年省市縣通用的政務服務網上平臺開始試運行,建成后真正在網上辦理審批的相對人也比較少,2017年第一季度惠民縣全程網辦事項的數量僅為688項,僅占總數的41%。
三是行政審批辦理的“溫度”不夠。經過作風轉變和服務優化,群眾滿意度有了比較大的提升,但是行政許可事項辦理的過程仍然比較直接,生搬硬套《服務指南》和《業務手冊》的情況比較常見,各級媒體曝光的某某“小食店”因無法辦理證照而一度陷入困難的這類新聞也屢見不鮮,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的運用有時候顯得過于“冰冷”。
二、改進完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的對策建議
從問題出發看破解辦法,當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清單使用的效能在某種程度決定了改革的成敗,在深化改革進程中之所以遇到一些瓶頸,是因為事項清單還沒有一個“標準化”的使用辦法,好比打造了一臺性能不凡的高速列車卻沒有配備潤滑十足的“軌道”,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政務服務中心運行規范》的執行對于清單使用的推動意義,在于能真正讓這臺動力強勁的機器駛上“快車道”。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打造優質的政務服務,群眾滿意度才能真正提升。縣級單位作為法律層面最基層的審批機構,必須以“標準化”的管理,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使用的“規范化”,讓“規范化”的清單成為一個“有溫度、有力量”的載體,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進。
一是把平臺管緊,建立“有原則”的入駐標準。從惠民縣的實際情況出發,惠民縣2014年啟動了新的政務服務大廳建設,作為一個全面提升行政審批服務質量的平臺,新大廳選址在惠民縣經濟開發區,2016年底主體項目已完工,外部裝修基本完成,預計2017年7月份投入使用,屆時將容納窗口單位50余個,工作人員190余名,承辦服務事項600余項,立足新的政務服務平臺,惠民縣想更好地優化政務服務就必須確保三個到位。首先要確保事項進駐到位。需要行政審批實施部門嚴格落實“凡批必進、應進全進、進必授權”要求,惠民縣對照行政權力清單和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逐項審查并督促進駐,確保當前保留的所有行政審批類事項和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類事項全部進駐到位。其次要確保人員進駐到位。必須積極與各進駐部門對接,選優配強窗口人員,真正把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服務水平好、有群眾意識的業務骨干調整到中心工作,人員的到位是“三集中兩到位”的基礎。再次要確保授權到位。必須全面落實首席代表制,各單位充分授予窗口審批權限,辦事環節均在窗口獨立完成,杜絕“體外循環”,真正把窗口建成“一條龍”服務的平臺。最后要功能設置到位。惠民縣給自己確定了五年內打造政務服務工作全省一流的“小目標”,通過合理科學劃分功能區和布局進駐窗口,最大限度地減少新老中心交替的磨合期,并以此為契機,全力抓好政務服務體系提檔升級、政務服務內涵提檔升級、政務服務流程提檔升級、政務服務標準提檔升級、信息化建設提檔升級等“五升級”工作,全面提升基層政務服務水平。
二是把過程管好,建立“有溫度”的辦理標準。縣級政府必須立足“執行大于制定”的“最后一公里”審批定位,建立涵蓋審批事項調整、運行、服務提供、服務監督、考核評價等各環節的綜合指標,一方面要對政務服務基礎設施條件進行管控,對窗口服務的規范運行、信息公開、文明禮儀、提供方式提出基本要求,還要對窗口服務評價的關鍵指標即辦事效率、評價滿意率、異常辦理、投訴處理等方面的指標進行了量化規范,力求窗口服務評價指標分類更加豐富、科學、清晰、實用,對工作指導性更強。另一方面要繼續優化審批流程,針對上級政策的變化,定期開展縣級行政審批事項專項清理,對照中央、省、市公開的目錄,組織縣審改辦會同政務服務中心、法制辦、電子政務辦公室等單位聯合核查各部門正在實施的審批事項,積極銜接落實國務院、省、市調整、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繼續做好審批材料、環節、時限的持續壓減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辦事效率。需要重點提出的是,在事項的“標準化”辦理中必須遏制“登多家門、轉多個窗”情況的出現,真正提高辦理時速,必須明確制定一個量化的標準,要求進駐中心大廳的窗口部門對進駐的人員定崗、定責,使行政審批的重心和實質性職權向窗口集中,確保窗口“有權辦事”,可以積極探索“首席代表制”,進駐部門與窗口負責人簽訂授權委托書,將不需現場勘察、專家論證、集體討論等項目,明確授權窗口負責人作為單位派駐中心的“首席代表”核準簽發,并啟用行政審批專用章,確保窗口依法辦事。堅持到位審批,針對個別行政許可的特殊性,要求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定期進駐窗口現場辦公審批,專門處理重大審批項目和疑難問題,確保窗口有人辦事。
三是把人員管嚴,建立“有責任”的服務標準。人是政府行為最終的執行者,審批功能的執行人員素質高低直接影響了行政審批的好壞。國家層面已經出臺標準,將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和服務標準化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政務服務工作,建立起覆蓋行政審批全過程的服務工作標準、服務管理標準、服務質量標準,各類標準有340余項,形成了“凡事有規定、規定必執行、執行必記錄、記錄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管理模式。針對窗口單位最容易出現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問題,審批窗口管理部門必須堅持開展窗口“流程化”創建,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一方面要構建完善的獎懲機制,提供標準執行績效。制定細化的、可操作的考核指標,重整改、重提高、重獎懲,并通過實行問責制、民主測評監控制、業績考評制等,充分發揮獎懲機制的懲戒與警示功能,提高服務標準執行績效。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評估反饋機制,推動標準持續改進。通過對服務標準的執行情況和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對不符合實際的服務標準予以調整,強化組織管理,提高標準管理效率。另外,必須把大廳窗口列為廉政風險防控重點崗位,實施重點監督和管理,定期由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與窗口首席代表、首席代表與工作人員層層簽訂廉政責任書,確保問責有理有據,層層傳遞工作壓力,實現反腐倡廉全面覆蓋,無縫對接。
四是把清單管活,建立“有尺度”的調整標準。目前,縣級政府遵照《山東省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的要求,基本都遵守這樣一個流程,事項調整部門提出申請-縣審改辦根據申請核實后提出建議-縣法制辦進行合法性審核-縣政府辦公會審批-縣審改辦將調整內容公布-縣政府文件公示。事項調整的“標準化”實際上是“法制化”的延伸,只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動態化管理,“標準化”不難實現。行政許可事項的變動需要各個部門密切配合協調,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強化互相制約的機制,真正形成一個“數據共享,互相制約”的工作模式,涉審單位必須及時提出申請,審改部門要嚴格落實“七日制”變動預審機制,法制部門的合法性審查也要做細做實,把變動依據真正落實清楚,電子政務部門即收即公開,真正把事項變動的申請、審核、批準、公布等一系列具體行為,打造一個“一條龍”的動態化管理程序。
要真正讓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成為一個“有內涵、有力量、有效能”的服務載體,事項管理使用的“規范化”是必須實現的一步,政務服務行為的“標準化”更是必經之路,只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從“服務”二字出發,把目錄清單扎嚴扎緊,把服務人員管好管住,把審批過程做實做細,把事項內容調活調準,才能真正打造一個“有用”的清單。□作者單位:惠民縣編辦 E:CSQ
關鍵詞: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 標準化 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