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祥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快速發展,智能化建筑也漸趨盛行。智能建筑可以說是在現代科學技術下產生的一個新的建筑概念,將建筑藝術與智能計算機技術相結合,高效管理資源信息,為消費者進行舒適便捷的服務,使消費者們獲得心理上的認同。文章在下面將對智能建筑的設計方法進行簡要研究。
關鍵詞:智能建筑;發展歷程;設計方法
建筑可以由計算機技術進行操控,不得不說是建筑史上一個質的飛躍,這也反映了當下我們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當今社會對智能技術的需求極其廣泛。下面文章通過對智能建筑的組成、特點、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進行簡短的研討,進而對智能建筑的設計方法做出探究。
1 關于智能建筑
1.1 什么是智能建筑
我們所說的智能建筑,實際上就是將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和建筑工藝相結合的一項建筑工程。智能建筑可以對整個建筑物的信息進行詳細分工和處理,能夠隨時按照指令進行工作,使人們居住得更加方便舒適,頗得消費者的青睞。世界上第一棟智能建筑在美國誕生,美國最開始對智能建筑的定義是:“智能建筑乃是通過優化其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四個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來提供一個多產和成本低廉的環境”,可以看出,智能建筑的本意便是通過科學技術為人們提供一個更為舒適、高效、便捷的家居環境。通過對建筑物的智能功能配備,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供資源利用效率,為可持續發展做出極大貢獻,并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人們努力打造一個和諧輕松的休息空間。
1.2 系統和功能特點
通常我們所說的智能建筑的系統為狹義的定義,即是通過具體的互聯網技術與建筑工藝結合實現不同程度的建筑智能化,包括功能集成、信息集成、技術集成三個層次,最終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它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可以提高建筑內物品的使用效率,因為智能建筑對整個屋內的所有物品都有所記錄,同時對他們進行分類整理,將信息儲存起來,使用者在進行選擇時可以輕松找到相對應的物品,若是沒有發現,那也沒關系,因為智能建筑會發出貼心提醒,詳細告訴使用者想要得到的信息;其次,該建筑可以有效節省運行成本,比如運用自動化減少無謂的浪費,減少能源消耗等;其三,該建筑裝有防衛防盜和報警能力,可以有效保障家庭安全,使人們住的更加放心;最后,智能建筑可以很好適應未來互聯網普及趨勢,做到家中水電氣一體化,更加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
1.3 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
世界上第一棟智能建筑于1984年1月在美國哈特福德市誕生,定名為“都市大廈”,隨后,日、英、法、德以及我國相繼進行這項工程的研究,上世紀末,美國和日本的部分大廈均實現了智能化。我國在1989年明確表示將北京發展大廈作為智能建筑的開端進行研發,1992年后則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進行,智能建筑真正開始規模性發展,漸漸深入人心。如今的智能建筑早已不在只局限于辦公樓、大廈等早期建設工程,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智能建筑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與綠色節能、物聯網技術、可持續發展等相結合,爭取廣泛普及,為更多的人民大眾帶來福音,走向一條光明大道。
2 有關智能建筑的設計方法
2.1 基于物聯網的設計思想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熱潮,隨著物聯網的普及應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發展。智能建筑也不例外。我們可以知道,智能建筑包含三十多個子系統,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只要精通其中一或兩種系統便可輕易入職,但是這樣術業精攻的現象帶來工作人員只熟悉自己擅長的領域,建筑是一個整體,精致的建筑擁有自己的靈魂,像這樣各方不能融合,只能造就一個殘缺的靈魂而已。所以需要有一個線索能把這個靈魂整個兒串聯起來,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物聯網從字義的角度解釋來說為“物物相連的網絡”,也就是物聯網實質上仍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延伸,但又不僅只是局限于計算機。物聯網實際上就是所有的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溝通和信息交換,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將所有的物體連接至互聯網,達到對物體進行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目的。物聯網作為未來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智能建筑的設計若能與物聯網相結合,勢必會為智能建筑解決許多老問題,為其注入新鮮活力和血液,促使其更快更好地發展。例如智能建筑的各個子系統相互孤立設計,沒有統一規范;設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其設計缺乏與其他行業的協調與配合,白白浪費資源;設計產品不能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這些都是要解決的問題。根據物聯網的含義,智能建筑的子系統表面各不相同,但我們可以從結構上找尋他們的關聯性,相互共享共同信息,通過物聯網詳細掌握其他專業的資料,將智能建筑的設計與其他專業協調配合,最大程度實現智能化,用適當超前的設計理念與設計產品協調一致,使智能建筑的發展跨上一個新的平臺。
2.2 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方法
可持續發展在1992年被列為全球發展戰略,至今呼聲高漲,其秉持著“以低于自然資源更新的速度使用可再生資源,優化使用不可再生資源的效率”的基礎,倡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智能建筑與可持續發展策略相結合,可以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主動節能,保護自然環境。乃是以人為本,以綠色化推進智能建筑,以智能化推進綠色發展,讓建筑物實現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諧統一。據此,我們可以將與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智能建筑稱為可持續智能建筑,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使智能建筑實現高效率、高循環、綠色健康陽光的居住環境,讓家居生活回歸自然。
與傳統的現代建筑不同,可持續智能建筑看重的是能源損耗和居住舒適程度,有此需求便會催化出相應專業研究人員。節能可謂是可持續建筑的一個突出特征,建筑設計時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采用太陽能、風能、自然采光來為建筑提供熱能和電能,建筑設計師也可采用隔熱保溫的建筑材料使屋子里做到冬暖夏涼,又可以節省大筆的取暖制冷費用。同時可以注意可持續智能建筑的外形構造,營造一種節能環保與舒適安樂的新型現代氛圍。
2.3 智能建筑的設計要求
對使用者這一方面,智能建筑的設計應讓使用者感到安全放心、輕松便利;對于設計者來說,智能建筑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同時建筑還應該相應先進配套,并且節能環保,節省能源消耗和建筑成本。因此建造智能建筑時,要統籌全局,將建筑細節合理融于建筑結構中,利用結構空間使其具有靈活性,最大發揮智能優勢。同時還要想到,智能建筑得以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節能環保和節省成本,爭取用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多的收獲。在建筑設計中,處理采取智能技術調節設備外,還應該綜合考慮采光、氣候、朝向等因素,合理組織建筑要素,充分布局協調各個方面,同時在設計建筑時要考慮跟上時代的步伐,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更新,要配合使用者的心理,通過布局擺設為其營造和諧舒適的環境氛圍,這樣也可為智能建筑打造一個良好的未來局面。
3 結語
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發展的蓬勃階段,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日益提升,智能建筑也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文章通過對智能建筑的定義、功能特點、發展歷程和未來發展趨勢做了簡要探討,結合當下熱門話題,提出可與智能建筑理念相結合的設計方法,希望能對智能建筑設計方法的研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雷志文.智能建筑設計方略[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4 (09):146-147.
[2] 吳功宜,曹勇,徐敬東,周樂,劉瑞挺.智能局域網體系結構研究[J].南開大學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