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舉 魏麗蘋
【關鍵詞】 高中;學困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46—01
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無明顯缺陷,由于心理素質和環境方面的原因,使學習能力的獲得或發展產生障礙,學業成績明顯落后于正常學生,表現出經常性的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在班級授課制和目前的學生評價制度下,各地各校或多或少存在著“學困生”問題。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復雜,他們的轉化工作在學校教育中是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策略,是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為此,對這些學習困難學生,我們要充分、深刻地認識和理解,以便有效地改善他們的學業不良狀況,促使他們認知、情感和行為諸方面的健康發展。
一、尋找焦慮心理中的希望點
有位哲人說過:沒有不想成功的孩子。學困生考試有過度焦慮的心理,說明他們也想考出好成績。此時,他們比其他學生更需要理解,更渴望幫助。教師應把握住這種心態,給他們以真誠的幫助。比如在考試之前,老師可以給學困生輔導一些與考試題目相類似的題目,學困生不懂的再給他們細細講解,直到他們弄懂為止,并且鼓勵他們要對考試充滿信心,既然這些題目會做,那么考試便不成問題。這樣在考試時,學困生對類似的題目做得便得心應手,越做越有勁,越做越有信心。到最后自己考了一個不錯的成績,從而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感受到老師在考試前對自己的鼓勵與希望,最后得出一個結論:考試沒什么可怕,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取得成功。
二、發揚自卑心理中的閃光點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學生,那你的機遇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陶行知先生也說過:你這糊涂的老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實踐證明,學困生也有閃光點,所以教師不能一味地冷落學生,應把他們從自卑的陰影中帶出來,使他們能夠真正地享受公正的待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更加耐心細致地了解學生,老師要把他們與優秀生同樣對待,堅持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的信念,而且平時要跟他們多接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他們對老師產生一種信任感和親近感,愿意把自己內心深處的話向老師訴說,從而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然后告訴他們,其實你們在老師眼里都是優秀的學生。老師平時還要多鼓勵少批評,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從而堅定信念,使他們逐漸擺脫自卑這一無形的枷鎖,盡情地展現自己的閃光點。
三、挖掘逆反心理中的相熔點
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經常受到歧視,甚至體罰,因此他們內心恐懼,敵對情緒的支配使他們產生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為此,教師首先要改變自身的形象,做到把微笑帶給他們,形成和諧、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多給他們安慰與關懷,鼓勵他們揚起學習的風帆,為他們創造一個友愛互助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從困難中掙脫出來,使他們感到集體和老師的真誠與關心。
消除學生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的,老師除了要改變自身形象,還要尊重學困生。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盡管人的需要千差萬別,但歸納起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可呈現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教師對學困生應要充分了解,平等對待,關心信任,只有動之以情,用教師火一般的熱情去化解他們內心的堅冰,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是批評教育,也要注意藝術性,要愛字當頭,如同在藥片上裹一層糖衣,做到藥到病除。
四、正確對待意志缺乏中的反復點
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說過:告訴你使我成功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從他們的反復點中找到他們失敗的根源,從而讓他真正地領悟到這一點。對于偶爾缺乏意志的學生,教師不應該訓斥他們,而應該給他們鼓勵,跟他們講道理,只有正視失敗,尋找失敗的根源,以后才能回避這些失敗。除此之外,也可以送上名言警句,如失敗乃成功之母等等。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困生的意志,在無形中增添了學生的自信。
五、培植積極上進意識的自信點
教師對優秀生的期待較大也較強,而對學困生則是很弱甚至沒有期待。期待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這種效應主要是期待著一種可能實現的強烈信心,對方便會應答他的期望的現象,說明教師的期望對學生有激勵作用。優秀生成績一直保持,關鍵在于教師對他們提高了期望值,給他們鼓勵與動力,而學困生則因為老師沒給他們足夠的鼓勵與希望,造成他們沒有學習的動力,越學越沒勁,所以成績也不會有所提高。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學困生,要把他們與優秀生一視同仁,多給他們一些期待與信心,使學困生感覺到老師希望自己達到老師心目中的期望水平,如果是這樣,那學困生學習便會更加努力。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