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藝66年來,贠恩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為己任,用歌聲歌頌真善美、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她演唱了大量陜北傳統民歌和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銀鈴”。她始終滿腔熱情地為人民歌唱,熱情真摯地謳歌時代,特別可貴的是,退休以后,她仍然堅持走進廠礦企業、農村地頭、部隊軍營,為人民而放歌,為基層干部群眾進行義務演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中所肯定和倡導的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始終堅持正確的藝術方向,始終滿懷熱情地謳歌黨,謳歌人民,唱響主旋律,積極傳播正能量;她根植基層、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忘我的狀態、優秀的作品回報社會,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真正把德藝雙馨作為終身追求。
牢記服務宗旨,做民族文化的傳承者贠恩鳳同志參加文藝工作以來,先后師從郭蘭英、王昆等著名歌唱家。66年來她始終堅持把歌唱黨、歌唱祖國、歌唱人民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用歌聲唱響主旋律,歌頌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是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在新時期忠實的實踐者和弘揚者。她的演唱充滿真誠,激情而催人向上,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受廣大觀眾、聽眾喜愛。
六十余年文藝生涯,成就了贠恩鳳同志碩果累累的輝煌歷程。她共參加各類演出五千余場次,演唱近三萬首次歌曲;其中部分歌曲被收入20世紀中華歌壇名人百集珍藏版。受到周恩來和習仲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到一線慰問演出,是贠恩鳳同志幾十年來堅持的一項經常性工作。一直以來,無論寒冬酷暑,哪里需要她就把歌聲送到哪里,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是她的舞臺。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她連續20多個春節主動下基層進行義務演出,向人民群眾拜年,為堅守崗位的勞動者歌唱。1992年寒冬,贠恩鳳同志和一批藝術家應邀到位于華山腳下的某機械廠演出,突然天空飄起大雪,大家勸她改日再演,但是她堅持按計劃前往。今年暑期,得知省上組織藝術家赴社區進行惠民演出的消息后,贠恩鳳同志不顧身體不適,堅決要求參加演出,冒著酷暑連續演出十多場次,場場都以飽滿的熱情、忘我的狀態展示了自己的精品,贏得了社區民眾的高度贊揚。半個多世紀以來,她的足跡遍及三秦大地,工廠礦山、農村地頭、部隊軍營、鐵路隧道、煤礦井下、煉鋼爐旁、大專院校、鄉村小鎮、監獄、孤兒院、醫院病房……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她美妙的歌聲,也留下了她的真情。有一年夏天,團里安排她去陜南山區慰問演出,當徒步3個多小時趕到一個偏遠小山村時,汗水已濕透了衣裳,她不顧路途勞累,當場就為農民朋友進行演唱。西康鐵路施工期間,當她得知隧道筑路工人想聽她的歌時,她頭戴安全帽、腳踩泥漿,不顧隨時巖爆的危險,進入4000多米的隧道施工現場為工人演唱,一口氣唱了十多首歌。從藝幾十年來,她用心歌唱,氣正情摯,無論面對的是工人、農民、學生、還是孤寡老人,甚至是服刑犯人,她的歌聲都如山間清泉、林海晨風,打動了無數人的心。有一次,陜西老齡委組織到老年公寓慰問演出,她又主動請纓,當聽到她飽含深情的歌聲時,老人們緊緊拉著她的手久久不愿松開,老人們說:“你這么大的名氣,能到這里來為我們演出,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她還利用自己是陜西省女子監獄的教育顧問這個身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年春節她都要堅持去女子監獄去慰問演唱,她唱的與舞臺一樣認真一樣深情,把女囚們都感動得流淚,有的甚至跪下,紛紛表示:“是她的歌聲給了我們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力量”。
贠恩鳳常說,是黨和人民的培育,才有了我的今天,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了回報社會和人民,我心甘情愿一輩子做一個為人民放歌的義務工。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幾十年來,贠恩鳳同志始終把為人民義務演出作為藝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堅持演出不收報酬。1985年9月,贠恩鳳同志應邀到青海參加西部歌會,按規定要給她400元的演出報酬,但她堅決不收。《青海日報》為此還專門作了《她得到的比金錢更可貴》的報道。有幾位朋友聯系她去蒲白礦務局演出,當聽說要給她演出費的時候,她說:“書畫家寫字畫畫要買筆墨紙硯,而我只是張張嘴唱唱歌,國家已經給我發了工資,不能再要報酬了。”類似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真情回報社會,主動獻愛心。1983年7月,安康地區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贠恩鳳同志不顧母親和丈夫有病住院,在西安舉辦六場個人演唱會,所得收入全部捐獻給災區。一次在西安孤兒院演唱后,掏出了身上僅有的200元捐給院里,以表示自己一點心意,院長感動地說:“你不但演出不收費,反倒給我們捐錢。”有一年的教師節,她在西安人民劇院演出,組織方按慣例付給她報酬,推辭不掉,隨后就捐給了教育基金會。
只要人民群眾需要,哪里都可以當作義務演出的舞臺。有一次,到北京開會,在列車上被乘客上認出來,、她又在列車上唱了一路。列車長想從乘客那里收取一些費用并給她一定報酬,被她立即制止。今年國慶節,贠恩鳳同志在一家果園遇到了幾位果農,在他們的要求下,她現場演唱了三首最受歡迎的紅色歌曲,果農執意要以最好的果品相送,被她婉言相拒。
贠恩鳳同志盡管已經退休,但是心中依然裝著人民群眾,只要人民群眾有需求,她都隨時歌唱。她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贏得人民的喜愛和尊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贠恩鳳,陜西華陰人、中共黨員、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1951年8月戴著紅領巾參加文藝工作,來到西北人民廣播電臺文工團從事歌唱至今。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銀鈴”,是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民族聲樂學會理事;陜西廣播電視民族樂團榮譽團長。1980年以來,曾在西安、洛陽、上海、北京等地舉辦“獨唱音樂會”40余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辦獨唱音樂會的歌唱家。先后隨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出訪日本、泰國、菲律賓、美國、羅馬尼亞、捷克、前蘇聯等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任省政協第四屆委員、五、六、七、八屆常委,她演唱的陜北民歌《南泥灣》、《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翻身道情》、《藍花花》、《三十里鋪》等曲目,膾炙人口、久唱不衰。先后榮獲“中國金唱片獎”、“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2014年、2015年先后被中共陜西省委、中宣部授予“三秦楷模”“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