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毅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然而,在某些地區有許多學生在參與學習時仍是被動的,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類:⑴不敢自主參與;⑵不愿自主參與;⑶不會自主參與。但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如下幾個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了,才會主動自發的去學習。課堂教學中,老師精心創設了學習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設計好了問題,鼓勵學生們敢去說,說出去,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因學生的年齡、智力基礎及個性等方面都有差異,語言表達能力是有差別的,我們要給學生說的機會,說錯了不要緊,只要大膽說就可以,特別是對于那些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更需要多點熱情的鼓勵,可以對學生說:“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見解很有創意!”“你敢于提出個人的看法,非常了不起!”等等。同時,教師要注重教給學生說的方法、技巧,使他們能說、會說。這需要經常性地、有目的性地培養,逐步使學生從敢去說到會說、善于說,從而達到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激發學習動機,形成自主參與心向
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學生進行學習都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在支配著,各個年齡層次有不同的學習動機。剛入學的兒童,會為獲得父母、教師、親友的贊揚而認真學習。有一位低年級學生曾毫不掩飾地對老師說:“老師,您知道我上課為什么愛舉手發言嗎?我就是想得到您的獎品。”這是一個孩子的心聲,它代表了同齡人的共同點。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世界觀的逐步形成,與社會要求相適應的動機愈來愈占主導地位,并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就要把學習目的教育與生活目的教育相應地結合起來。如著名的“福特公司”的事例:“畫一條線一美元,知道在哪兒畫,9999美元。”讓學生感受知識的重要性;講述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期間數學曾考過不及格,但他憑著自己的努力、毅力,終成了一位著名的數學家,以鼓勵學生在學習上揚起信心的風帆……
三、著重學法指導,提高自主參與能力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后過渡到“會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平常我們要注意以下方面:
1. 加強直觀操作。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就需要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在學習“生活中的大數”時,低年級學生對于計數單位“千”“萬”的認識是模糊的,通過用卡片計數,利用計數器擺一擺,數一數,撥一撥,便能夠加深理解且印象深刻。
2. 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思考的方法,并形成習慣。如學習梯形的面積時,先引導學生溫習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再提問:想一想,怎么去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呢?學生會主動地用“遷移法”來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3. 培養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逐步學會預習,會提問題,會歸納知識。在學習中老師要注重指導歸納知識要點的方法,讓學生養成習慣,看懂數學表達方式,抓住關鍵字眼,依據“導學案”,按步驟去掌握知識,從而慢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獨立完成了“導學案研討作業”后,老師進行批改,然后分等級,記上完成分,小組累計,每周再一次小結,選出“優勝小組”若干,進行表揚鼓勵,這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能力。
四、教師對事業的熱愛與追求影響著學生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這種感染力更為突出。教師良好的情感品質是教學任務中所必需的,當教師的思想情感傾注在教學內容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時,學生就能很好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所以說師生情感的交融,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作用,能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數學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對數學學習起著重大的作用。不斷地探索如何培養、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十分必要的課題。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憧憬著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