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鑫
摘要:隨著乒乓球技術的飛速發展,比賽中對抗性的日趨增強,運動員之間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戰術水平的差距日益縮小,一場比賽的勝負往往取決于一兩分球的得失。因此,對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運動員想要在比賽中發揮正常水平,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必須擁有良好的而穩定的心理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比賽的要求。為此,本文根據乒乓球項目的競賽形式特點,通過對運動員比賽成功和失敗的心理影響因素以及對運動員比賽中出現心理障礙機制的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方法進行探討,以培養運動員比賽的最佳心理狀態。
關鍵詞:乒乓球;比賽;心理素質;訓練
乒乓球運動是一項對抗較強且復雜多變的項目,它具有高度的時間性、對抗性、針對性、緊張性、適應性,心理因素對比賽成績的影響非常大,對于乒乓球運動員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關鍵。因此,必須在長期的訓練和比賽中進行心理訓練,并且應得到足夠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建立,必須經過長期艱苦訓練和比賽的磨礪,而作為高校的乒乓球運動員更是應特別重視心理素質訓練,才是日常訓練和比賽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本文通過對運動員比賽成功和失敗的心理影響因素以及對運動員比賽中出現心理障礙機制的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訓練進行探討,期盼培養運動員良好穩定的心理素質和比賽最佳心理狀態,為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成績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乒乓球專修隊20名學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乒乓球教學與訓練》、《心理學》、《運動訓練學》、《運動心理學》等書籍,同時也通過中國知網查閱了與本文研究相關文章數十篇。
2.訪談法
對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乒乓球專修20名學生,進行關于比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以及比賽時心理變化狀況方面有關問題的訪談;同時走訪了5位長期從事乒乓球訓練、教學的教師,了解和掌握關于影響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變化的因素以及對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的相關數據內容。
3.邏輯歸納法
在結合大量國內文獻資料搜集整理的數據基礎上,對相關訪談數據和內容進行邏輯歸納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比賽心理素質訓練的必要性
通過對乒乓球運動員的訪談得知(如下表1所示):在20人中有18人都認為對于比賽心理素質的訓練非常有必要,有1人認為有一定必要,還有1人認為對于比賽心理素質訓練可有可無,這個現象可能是因為他的體育運動素質本身較好,沒必要進行專門的心理素質的訓練。通過數據的顯示,較大一部分運動員認為賽前進行專門的心理素質的訓練還是有必要的。同時,被訪談的5位教師他們認為乒乓球運動是一項非常靈活并且對抗較強的項目,心理因素對臨場的發揮影響非常大,對于一個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關鍵。
2000年10月,國際乒聯將比賽用球直徑從38mm增加到40mm,2001年9月開始執行每局由21分改為11分制,并將原5局3勝改為7局4勝;2002年9月有公布了“無遮擋發球”規則要求,使乒乓球比賽中盤階段明顯縮短,其回旋的余地也隨之縮小。中盤階段明顯縮短使開局不利的情況下,反敗為勝的幾率大大降低。尤其“11分制”的實施,使比賽的偶然性。因此,作為大學生乒乓球隊員,必須要有一個較好的精神狀態投入比賽。因此,即使在校訓練期間,身體、技術、戰術訓練得都很好,離開充分的心理素質訓練,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本來實力相當的大學生乒乓球隊員,比賽結果更加具有偶然性。這時乒乓球比賽中心理因素質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可以說起決定作用,因此賽前心理素質訓練十分重要。
(二)影響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比賽心理變化的因素
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比賽的動機可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包括成績動機、接受挑戰動機以及能勝任的動機等;外在動機包括賽場的情況、教練員、取得物質上的利益、以及社會、家庭等外界環境的驅使引起的運動動機。通過乒乓球運動員訪談過程中記錄的情況的統計(如表2所示),可以得出訓練水平合格比賽經驗的因素是影響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比賽心理變化的主要因素,選擇頻率分別為80%和85%;其次是教練員因素,選擇頻率為75%;其它依次是裁判員的執法尺度、場上情況和其他外界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在運動員比賽時也產生一定的影響,選擇的頻率依次為45%、40%和40%。
1.比賽經驗因素的影響
經驗豐富、準備充分、或者是訓練水平相對較高的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壓力相對較小,能使身體肌肉較快的進入比賽狀態,容易產生愉快的情緒。越是實力接近,越是興奮,就更容易發揮出較好的水平。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往往是缺乏經驗,如果說在賽前沒有充分的準備和接受系統的心理素質的訓練,越是實力接近的對手在場上相互較量,消極的情緒也會相對強烈,直接的結果是大腦的反應和思維能力以及注意力降低,肌肉僵硬,動作不協調,正常的水平無法發揮。
2.教練員的指揮因素
按規則規定,只有在運動員比賽中在局與局之間休息時,才能接受教練員的場外指導。事實上經常可以看到教練員違反規定的現象。在場外大喊大叫,做著各種各樣手勢,或者面部表情的變化,這些指導往往會引起運動員的某些心理變化。這些運動員的比賽情緒往往隨教練員的情緒而起伏,從依賴到無所適從,進而喪失信心,影響比賽結果。反過來在規定的指導時間,教練員恰當的語言,沉穩的面部表情,恰當、簡單的手勢,對運動員來說就似一味鎮定劑,有利于其情緒的穩定,增強他賽場上的信心。
3.裁判員判罰尺度的影響
裁判員比賽中執法尺度的掌握往往會引起運動員心理變化,對心理素質較差的運動員在比賽中有一定的影響,甚至能影響到比賽結果。例如對不合法發球的判罰,在11分制的比賽中,運動員每輪只發2個球,若判失1分,對運動員心理上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假如這種判罰發生在關鍵球上,心理壓力會更大。此外,乒乓球的特點是旋轉強、速度快、變化多,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裁判員判斷失誤的情況還是會有的,例如對擦邊球、擦網球的誤判等,這些都可能會引起運動員的心理變化。
(三)對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
對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的一般心理素質訓練為意志力的培養與訓練。意志品質是運動員在克服各種困難的長期過程中形成的,在賽前的每一次訓練中,可以通過提高訓練的困難程度、在疲勞情況下完成新增的訓練內容和有意識地安排運動員在較差的環境中堅持技術訓練,并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從而增強其意志品質。培養不怕困難和挫折,頑強拼搏的意志力,培養最佳臨場心理和奪取勝利的信心。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比賽時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中,訓練水平和比賽經驗的因素是影響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比賽心理變化的主要因素,同時從事乒乓球教學的教師認為訓練水平是影響運動員臨場發揮的最主要的因素,因為訓練水平提高了,運動員在技術掌握上相對比較穩定;其次是比賽經驗,他們豐富的大賽經驗可以使運動員對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或是人為設置的障礙,處驚不亂,泰然處之。
2.訓練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可以從一般心理素質訓練包括意志力、自信心和注意力;以及專項心理素質訓練包括模擬訓練法、觀摩訓練法和處理關鍵球訓練。
(二)建議
1.大學生運動員在賽前做好身體、技戰術、思想準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心理素質在比賽中的作用。切實做好心理素質工作。
2.從事大學生乒乓球訓練工作的教練員和參加乒乓球專業訓練的運動員繼續加強運動心理學的學習、研究,使心理素質訓練方法更加完善,形成一個有系統,有組織的體系,直接為訓練和比賽服務。
參考文獻:
[1]孫少強.運動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2]丁忠元.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劉建和.乒乓球教學與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南陽職業學院公共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