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見習記者 胡 婷 圖 | 蘇 思
如果,時間停在大順鄉的現在
If Time Could Stay Now at Dashun
◇ 文 | 見習記者 胡 婷 圖 | 蘇 思

青年記者“走轉改”——
2017年4月10日起,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一群年輕的記者,
以“脫貧攻堅重慶在行動”為主題,深入一線,
深度采訪與體驗相結合,用全媒體播報的形式,講述那些追夢、圓夢的故事。呈現在這里的這些文字與圖片,是追夢、圓夢故事的再閱讀。
涪陵大順鄉的李蔚如烈士紀念堂內 ,有一幅題字,背后流傳著一個關于信仰的故事:
“能有幾人,棄鄉紳財富,拋高官厚祿,為人民,奮劍鳴弓,搏一個先鋒先烈?”這是革命烈士李蔚如殉難前,對“為什么要入共產黨”這一問題的回答。
九十年前,為了人民的自由,李蔚如在涪陵發起了“四鎮鄉農民運動”,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活動。
九十年后的今天,在這片土地上,另一項轟轟烈烈的事業正在展開——建設更美好的生活和家園。如果,時間停在這一刻,一定要好好看看這片紅色土地的現在。
重回山城四月天,十萬春櫻紛似雪。
此時,在大順鄉大綠生態觀光園內就是此景:一條蜿蜒的河流,兩岸開滿粉紅的櫻花,微風徐徐,花瓣輕輕地落在碧綠河水中,順著水流的方向,慢慢地化開,飄向遠方。極目望去,一片粉紅。
大順鄉海拔650~830米,較高的海拔使得這里的櫻花比重慶其他地方開得晚一些。觀光園內種了1000畝櫻花,四月到五月,正是觀賞櫻花的好時候。
春天,櫻花是觀光園區的主角;夏天,100畝楊梅到了采摘的時候;秋天,這里有5000米的金桂長廊,可以想象桂花的香味飄滿觀光區的每一寸空氣。
除了觀賞植物、蔬菜水果,這里還將建設集生態觀光農業、山水休閑觀光、天寶寺禪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
“要將大綠建成經濟活躍、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文化生態旅游特色項目。” 大順鄉大綠生態觀光園負責人周瑜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當初他選擇來大順,也正是看中這里優美的環境。他通過招商,將觀光園入駐大順,在大順發展鄉村生態旅游。
大順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勢頭可謂發展迅猛,大綠生態觀光園只是一個縮影。各類生態農莊、觀光園,滿足了游客體驗回歸鄉村生活的需求。
大順的鄉村生態旅游除了吸引游客,也讓當地村民有了就近工作的機會。
本地農民選擇回家務工,理由也顯而易見。
“雖然在外面上班工資要高些,可這里離家很近,可以照看兩個孫子嘛。再說,大順現在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張秀鄉笑著說。
張秀鄉今年48歲,孩子在外務工。今年,他選擇在大綠生態觀光園內打點零工,每天有120元收入。很多當地人都做了跟他一樣的選擇。
吸納周圍的村民來上班,這也是周瑜的想法。
大綠觀光園的項目涉及大順鄉天寶寺村二、三社,總面積約3500畝,而張秀鄉的家就在其中。觀光園流轉了當地老百姓的宅基地,當地政府便為搬遷村民修建了集中居住的安置點。現在,張秀鄉一家已經搬到了新式的居民樓里。
涉及搬遷的農戶總共85戶,如今已經搬遷了66戶。搬遷后,張秀鄉有了一套110平方米的居住房和一間40平方米的門面。張秀鄉的妻子在自家門面里開了一家小賣部,帶著兩個孫子。對她來說,眼前的生活就很好。

鄉村生態旅游讓大順鄉的場鎮面貌也煥然一新,比如名聲在外的“鮮花小鎮”。
寬闊的柏油馬路,路兩邊的四季紅楓映襯著蔚藍的天空,整齊劃一的居民樓靜靜地矗立在遠處,紅色屋頂的小洋房有些顯眼。這是四月里,大順鄉最尋常的畫面。
大順鄉為了打造更宜居的環境,進行了美麗鄉村中心鎮集建設。當地投資100萬元,在場鎮及各經線公路沿線種植了適合當地氣候的灌木和喬木,一年四季,這里都能看到不同品種的花競相開放。
除了種植花卉美化場鎮,大順鄉對場鎮公路進行了黑化,修建了日供水3000噸的水廠,不僅解決居民因樓層高、水壓低的用水問題,還覆蓋了周圍新妙鎮、龍潭鎮等地,解決了5萬多人的飲水問題。現在,場鎮戶戶都通了天然氣,“在鎮上,什么都很方便,安逸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