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蔚
在丁捷看來,選擇寫作,就要和普通人一樣去生活,去體驗時代,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閉門造車。
丁捷,中國作協會員。著有長篇小說《依偎》《亢奮》《如花如玉》,短篇小說集《現代誘惑癥》,詩集《沿著愛的方向》等十多部著作。獲得過亞洲青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當代小說獎、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紫金山文學獎、金陵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F任職江蘇省屬某文化單位的紀委書記。
丁捷最近有點忙,因為口述體紀實文學作品《追問》出版了。他曾被稱為“青春大寫手”“靈魂作家”。而今,他還有一個鮮為讀者所知的職業身份——江蘇省某省屬上市文化集團的紀委書記。
對于這本收錄了八個落馬官員故事、耗時兩年多的作品,丁捷表示“基本滿意”,“九十分以上吧。如果說有一點遺憾,那就是這本書被部分讀者誤讀為八卦書籍?!?/p>
他強調說:“深入讀完這本書,我相信讀者沒有興趣去八卦。因為書的題材很嚴肅,而里面的內容又很沉重。有的書是用來休閑享受的,有的書卻是讓人輕松不起來的,我的書屬于后者?!?/p>
1
丁捷辦公室墻壁上,掛著一幅漂亮的書法作品——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伏案辦公累了,他抬眼便能看到。
因新書面世,丁捷最近忙于應付媒體。而在某暢銷書排行榜非虛構類榜單上,《追問》甫一上榜便登頂周冠軍。為該書作序的作家二月河點贊說:“《追問》是一部融入其中、摒棄說教的人文反腐教材,更是一部運用文學力量貫通歷史與現實的劫后人語?!?/p>
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在中紀委和江蘇省紀委提供的633個案例中,丁捷遴選出近30個地廳級與省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并到監獄或辦案點與13名落馬官員面對面交談?!斑@些人大多是主政一方的官員,應該算是領導階層里的中堅力量?!彼蛎襟w介紹說。
丁捷最終在書中收錄了八個落馬官員的故事。從地廳級到省部級高官,丁捷搜集資料,做實地研究,再一一與他們面對面訪談,然后據實寫作而成。
對于案例的選取,丁捷坦言:“我這本書主要是寫落馬官員的心路歷程,寫他的內心世界是怎么演變的,所以找的一定是處于灰色地帶的官員。在某個特殊時期,這種人會搖擺、糾結。在走向人生巔峰后又墮落的過程中,他一定經歷了心靈上的糾結、矛盾和斗爭。如果他內心足夠強大,也許他就能自救。”
豆瓣一位網友在本書的讀后感中寫道:“內容不過是訪談的集結,但背后的人性需要不斷考問,特別是《追問》書名二字更要細細品味?!?/p>
丁捷介紹:“一開始并不是這個書名?!薄拔抑跋氲竭^好多書名,比如《罪與罰》《功與罪》等。但在寫書的過程中、在研究材料的過程中,這個書名出來了。我發現我在與落馬官員的交流中需要一步步去問,沿著他們的人生道路倒問倒追?!?/p>
2
“如果說有一點遺憾,那就是這本書被部分讀者誤讀為八卦書籍。”丁捷面對媒體時不止一次這么說。
被外界“八卦”頗多的,是丁捷書中的第四個訪談對象,“聊天過程很順利,甚至稱得上愉快。”
“你很難把一個真實的他,與眼前這位風度猶存的老男人聯系在一起。”書中這樣寫道。
這位曾經的“正部級領導”,曾是一名天才金融家,他曾違規操作中國境外資金數十億元,因收受賄賂、瀆職等罪行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而他與一位明星情人的關系,也曾引起輿論矚目。接受丁捷采訪時,他已刑滿出獄,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他向丁捷說起了他的企業家妻子和大明星情人的故事。當他預感到快要出事時,就去找那位大明星情人,對方一如既往,裊裊婷婷地與他跳了一曲華爾茲——《友誼地久天長》,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幾個月后,她高調出現在媒體上,“還是那么光華四射,笑語吟吟”。
丁捷為上述故事章節起名:《最后的華爾茲》。
對于讀者的“八卦之心”,丁捷一方面認為在所難免,“別說紀實文學了,連西游記都有人論證,孫悟空出生在哪里,還有人在考證《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是不是曹雪芹本人。這是讀者對一本書以及題材感興趣之后的正常反應?!?/p>
而另一方面,丁捷則認為“凡是把興趣停留在八卦上面的,都可能是沒有深入讀完這本書”。
“有的書是用來休閑享受的,有的書卻是讓人輕松不起來的,我的書便屬于后者?!倍〗菡f。
3
丁捷十四歲便發表處女作,十七歲拿獎,并作為文學早慧生被南師大中文系免試錄取。
他坦言當時對寫作只是單純的熱愛,并未想過索取?!坝腥苏J為書生百無一用。我覺得寫作閱讀是看起來無用,但在人生中只要拉開一段距離去看、去觀察,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恰恰是對人生最有用的?!?/p>
他認為,閱讀和寫作是一個人基本的素養。“閱讀是內化的,寫作是外化的,這兩個能力和素養必須要具備?!?/p>
畢業后丁捷當過大學教師、省級機關干部、省屬企業集團負責人,并援疆三年。有人說丁捷在寫作和工作這兩條道路上都成功了。丁捷對此回應說:“你們只看到一個人步履穩健地向前邁進,卻不知道他鞋里的腳已經血肉模糊。”
還有人說,以他現今的寫作成就,完全可以輕松地去做一位專業作家。對此,丁捷同樣不認同,“我沒法當專業作家。我的生活本身就是靈感的源泉,我選擇的是跟普通人一樣的生活,而不是躲到象牙塔里去搞創作。我必須要跟大家一起去體驗這個時代、體驗社會、體驗人性。沒有深度的體驗,沒有對社會現實深層次的參與,可能永遠到不了那個核心的點?!?/p>
的確,丁捷的作品幾乎都是以他的生活經歷為藍本寫就的。上世紀90年代,年輕的丁捷寫了大量青春題材的紀實文學,企圖呈現那一代人的青春期。步入中年后,當他看到有人處于極端物質亢奮中,他便試圖把這種病理狀態呈現出來,于是有了小說《亢奮》。援疆三年的經歷給了他純凈的靈感,于是就設置了一個“純凈如雪的環境”講述《依偎》,并獲“亞洲青春文學獎”。
近些年,由于從事紀檢工作,丁捷接觸了很多案例,與很多違紀違法的官員打過交道。丁捷說:“用紀實的手法準確記錄貪官的心路歷程的文學作品很少。”
這兩年,他調閱了大量的卷宗案例和懺悔錄,消化了幾百萬字的材料,采訪了很多落馬官員,于是便有了《追問》。
讀書寫作是最好的度假
記者:有人說,反腐文學的春天來了,你怎么看?
丁捷:反腐的春天來沒來,還是要看寫作反腐文學的作家們是不是真正了解反腐,是不是真正了解腐敗分子內心的歷程。如果把貪官臉譜化,把反腐工作歪曲化,這種文學再多也只會產生負面作用。在進行反腐文學這樣的寫作時,一定要多問問自己,你對反腐工作、對腐敗分子到底了解多少,而不是湊熱鬧——因為有可能要繁榮這一塊,就加入到繁榮的隊伍。作家要嚴謹認真。
記者:有媒體說您可能會出一本關于紀委書記的小說?
丁捷:作家很愿意從自己的閱歷出發從事寫作,或者說靈感的發生往往與自己的積累、人生閱歷和情緒有關。我的同行希望我寫一部類似的書,因為很少有人真正反映過紀檢這個群體的生態和內心。我是身在其中,可能有一定的便利性,但還是要看有沒有靈感、有沒有機緣。
記者:這兩年為了寫作偏重案卷的閱讀,接下來閱讀會傾向哪一方面?
丁捷:我還是會讀經典名著,歷史的、文學的、哲學的。人到中年,閱讀的目的性確實比年輕時要強了,會去有意識地找一些書讀。前幾年我就集中在讀毛姆,讀完之后又在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特別讓我入迷。這幾年我把大學沒有深入閱讀的作品都拿出來讀,做了些彌補。
記者:每天的讀書和寫作會設定一個目標嗎?
丁捷:讀書寫作是我的休息方式,沒有任務,也沒有定量。比如我午休的時候,我基本上是在閱讀。讀書寫作是我最好的休息,也是我最好的度假。我度假都是帶著電腦去寫作。比如春節,我與家人到另一個城市玩,白天家人出去玩,我就在賓館寫作,偶爾也陪他們去玩一下,但以寫作為主,他們很習慣我的這種度假方式。如果我自私地把自己留在南京寫作,我心里會不安,寫作狀態也會不好——跟家人在一起,寫作才會踏實。
記者:碎片化閱讀對您的創作有干擾嗎?
丁捷:我覺得碎片化閱讀沒有問題,但如果一個人是純碎片化閱讀,那就很成問題。一個人從早到晚都在刷屏,那一定是很糟糕的,這跟沉迷于游戲沒有什么區別。你不能把碎片化閱讀作為閱讀的全部,必須每天有這么兩個小時進行深度閱讀。
摘自《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