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各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不懈努力,曾經猖獗一時的“假種子”、“假農藥”坑農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近年來“養鵝騙局”時有發生,嚴重侵害了農民切身利益,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絆腳石”。
據報道,河南、貴州、四川、河北等15個省的一些農民,被少數鵝場包飼料、包技術、包成活、包溫棚、包送貨、包回收,甚至還保證利潤的虛假廣告所蒙蔽,1萬只鵝苗只成活100只,損失慘重,有的被騙30萬元。據受害者稱:“從假廣告到假鵝苗,假疫苗再到假飼料,當地已經形成了一條詐騙產業鏈,操作手法熟練。”
面對擾亂鵝苗市場秩序、危害群眾利益的“養鵝騙局”,既希望廣大農民朋友睜大眼睛,不要被一些保證利潤、保證高價回購等幾乎零風險的養殖承諾所誘惑,提高辨別能力,更要呼吁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嚴厲打擊鵝苗交易中的違法行為。
畜禽主管部門應與公安、市場監督等單位聯手,深入鵝場實地,摸底排查,從鵝苗孵化規模、鵝苗質量以及鵝苗飼料、疫苗來源等關鍵環節入手,一一登記造冊,跟蹤每批鵝苗的發售地點,建立健全每個鵝場的誠信檔案,加強源頭監管,督促鵝場依法經營。應嚴格規范鵝場經營模式,對合同、廣告等進行有效監管,從多方面“圍追堵截”,斬斷鵝苗詐騙產業鏈,絕不能讓坑農害農的“養鵝騙局”再度發生。同時,要建立和完善屬地管理機制,對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嚴格的問責制度,督促他們運用行政手段切實保護好、維護好農民利益。
(江蘇省沭陽縣縣委宣傳部供稿)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