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6-000-01
摘 要 從客觀實際出發,企業遵循各層級有關開展黨的群眾路線的統一要求,以對標為抓手,以效益、效率為主線,立足企業生存與發展,學習先進管理理念,創新驅動,搶抓機遇,大力推進企業科學、健康、良性發展,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
關鍵詞 黨的群眾路線 科學發展 創新實踐
河鋼宣鋼于2008年6月成為河北鋼鐵集團屬下的一家子公司,近年來基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鋼鐵企業產能嚴重過剩和下游需求疲弱的客觀現實,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圍繞企業“保生存、度危機、謀發展”一貫指導方針,公司亟需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提升管控職能,并以黨風、政風建設促企業改革創新發展。
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必要性
關于黨的群眾路線,由來已久。早在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眾路線”概念。黨的十八大中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將“群眾路線”在新形勢、新時期下的具體內涵進行了更加全面的詮釋和發展,并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以鐵的紀律毫不動搖捍衛并身體力行去實現這一既定指導思想。
實踐證明: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取得最終勝利的制勝法寶,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尤其現階段,企業勇于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二、學習和宣貫黨的群眾路線的意義
眾所周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伊始,帶頭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基于國情制定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八項規定”所涉范圍之廣、內容之細,彰顯力度之大、決心之堅,凸顯了親民、愛民、為民的執政新風,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樹立了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為各層級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此舉關乎泱泱華夏的富強、民主、繁榮、復興之夢,一時間春雷滾滾,并由此拉開了波瀾壯闊的序幕:關注民生,革除時弊,肅清吏治,滌蕩塵埃。
為進一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向縱深開展,2013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召開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并作出了明確部署。時至今日,我黨再度重申了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要求全黨同志務必謙虛謹慎和艱苦奮斗,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政治意義。的確,“兩個務必”奠定了我黨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的基礎,同當前堅決抵制和反對一切形式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相輔相成,尤其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的特殊時期,建立健全并持續深化法制建設,既打蒼蠅又打老虎。大力倡導公仆意識,進一步號召全體黨員樹立和堅定為社會主義不懈奮斗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篤定信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意義非凡。
三、企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的創新思維
現實中,要立足企業客觀情況,基于黨性修養和企業所賦予的神圣職責,更要抓住務實勤政這個關鍵。本著“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工作方式,以5W1H和PDCA戴明管控為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手段,改進公務接待,轉變文風會風,狠抓制度落實,倡導和樹立實事求是、敢講真話、多辦實事、力求高效的工作作風。切實把握清廉為公這個基本前提,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恪守黨紀國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站穩“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政治立場。同時,開拓思想,尤其重視鋼鐵主業與非鋼產業對宣鋼生存與發展的互補性,俯下身子多傾聽職工改革的心聲和自我訴求,在確保企業健康、有序、穩定大格局下,向可持續發展和管理創新要效益。
四、創新驅動,力求工作實效
河鋼宣鋼依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及河北鋼鐵集團統一部署,結合企業年度扭虧脫困挖潛攻關目標任務,自上而下,扎實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如以運營改善部為例,始終遵循“解放思想是先導,改革開放是動力,創新驅動是路徑,科學發展是目的”的管理方針,時刻以“擔當成就偉業,實干鑄就輝煌”來激勵和檢驗自己,務求實現“聚力樹正氣,務實保生存,創新求突破,改革闖出路,科學謀發展”的宏偉愿景。通過認真剖析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擔當精神與工作業績,從中洞悉國企的社會責任意識。
事實如此,學習和宣貫“八項規定”,重要的是活學活用,學其精髓和本質,且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而非裝樣子,或走T臺秀。務必實事求是,去表面程式化,重過程、重實效、重結果,方為治世哲學。現實中,企業為職工做一兩件好事容易,難的是將做好事作為一種常態化。因此,必須深刻認識和牢牢把握“八項規定”精神實質,創造一切必要條件,努力落實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
五、結語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在新形勢、新時期下加強我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保證黨的各項工作能夠取得成功,保證黨的各項事業無往不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關乎河鋼宣鋼“保生存、度危機、謀發展”和全面扭虧增利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