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俊卿++葉惠芬

[摘要] 目的 探討血站的核酸標本冷鏈運輸保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中標本運輸的要求,模擬在車輛運輸的條件下,使用不同的保存方法,測試運輸箱內標本的保溫時間(即標本運輸溫度保持在2~10℃的時間)。研究共分3組,第1組:標本運輸箱底部放置一塊4℃冷源板;第2組:標本運輸箱底部放置一塊冷源板,四周隨機選取兩面各放一塊冷源板,共三塊冷源板;第3組:標本運輸箱底部放一塊冷源板,四周各放一塊冷源板,共五塊冷源板。結果 模擬車內開空調環境,調節實驗室內溫度為23~27℃,濕度為30%~70%,第1、2、3組運輸箱保溫時間分別為:(0.16±0.02)h、(6.16±0.37)h和(13.78±0.71)h,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2197.474,P<0.05)。結論 一塊冷源不能滿足核酸標本運輸的要求,擺放3塊冷源和5塊冷源,可以確保核酸標本運輸保存的溫度在適宜范圍內,為輸血安全提供保障。
[關鍵詞] 血液中心;核酸標本;運輸與保存;冰源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7-128-03
The method and effect analysis of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of
nucleic acid sieve
YAO Junqing YE Huifen
Dongguan Blood Center, Dongguan 5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ways and effects of blood sample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preservation in the blood center.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lood Stations Technology Operation Procedures (2015 edition), the holding time of the samples in the transport cases (the time of samples transport temperature holding between 2 to 10℃) were tested by different preservation methods, simulated the condition of transportation by vehicles. 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were used one piece of cold source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port cases .The second groups were used three pieces of cold source plate, one piece were placed at the bottom, and the others were placed at two sides selected randomly. The third groups were used five pieces, one placed at the bottom, and the others were placed at each side. Results To simulate the condition in vehicles with air condition to regulate the temperature of a laboratory to 23-27℃, humidity to 30%-70%,the holding time in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groups were (0.16±0.02)h、(6.16±0.37)h and (13.78±0.71)h,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2197.474, P<0.05). Conclusion One piece of cold source cannot reach the requirement of nucleic acid samples transportation. Three and five pieces can ensure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ransportation of nucleic acid samples is within the appropriate range,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Key words] Blood center; Nucleic acid samples; Transportation and preservation; Cold source.
目前我國血站輸血相關傳染性疾病的血液篩查普遍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方法,該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雖然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但由于方法學本身的局限性,感染者“窗口期”獻血、病毒變異、隱匿性感染及其他因素仍然可能引起輸血后HBV、HCV和HIV等病原微生物感染[1]。核酸擴增檢測技術(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ies,NAT)可以縮短病毒特異抗原和抗體免疫測定的“窗口期”[2-3],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措施[4-7]。但是核酸檢測與ELISA相比在檢測過程的各個環節上均有其特殊之處,這些環節若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會導致血液核酸檢測結果不準確。
根據《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中標本運輸的規定,核酸標本的運輸溫度要求為2~10℃[8],核酸標本的保存溫度和時間會對標本的檢測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9]。為了保證核酸標本的質量,滿足核酸檢測的要求,本研究探討了東莞市中心血站的核酸標本運輸與保存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運輸箱
采用深圳市淳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專用標本運輸箱,型號:LX-25A,外尺寸:400mm×310mm ×360mm,內尺寸:340mm×250mm×300mm。
1.2 冷源板
采用深圳市淳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冷鏈專用4℃冷源板(又名冰盒),規格:263mm×183mm×23mm,預先放置于-30℃低溫冰箱冷凍保存10~24h,保證內部完全結冰,使用前在室溫下解凍1~3min。
1.3 核酸標本
采用BD Vacutainer一次性使用真空靜脈血樣采集容器采集標本,而本研究采用本站已經超過國家要求保留時間,需要銷毀的核酸標本,標本按照要求,保存在標本專用冰箱里,保存溫度在2~8℃。標本血容量符合采血管標注的采集量,即5mL,無嚴重溶血、脂血、黃疸、凝血、滲漏、稀釋。標簽條形碼清晰,無血漬、無劃痕,粘貼符合要求,標本血漿和紅細胞被分離膠隔離。
1.4 溫度記錄儀
選擇Elitech RC-5 U盤溫度記錄儀(江蘇精創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溫度檢測范圍-30℃~+70℃;精度±0.5℃。RC-5 U盤溫度記錄儀在使用之前經過華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計量校準。校準合格后使用。該溫度記錄儀設定每1min自動記錄一次溫度。
1.5 溫度監測方法
第1組:標本運輸箱底部放置一塊4℃冷源板;第2組:標本運輸箱底部放置一塊冷源板,四周隨機選取兩面各放一塊冷源板,共三塊冷源板;第3組:標本箱底部放一塊冷源板,四周各放一塊冷源板,共五塊冷源板。
冷源板放進標本箱后,監測標本箱內溫度,直到標本箱內溫度低于10℃,放入核酸標本50支,標本和冷源之間用隔離網墊隔開,開始監測箱內溫度變化。
Elitech RC-5 U盤溫度記錄儀設定每1min自動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標本箱內溫度超過10℃,三組方法各監測10次,讀取記錄標本箱溫度在2~10℃的保溫時間,最后導出數據整理結果。
1.6 環境要求
模擬運輸標本的血液運輸車環境,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保持室溫在23~27℃,濕度在30%~70%。
1.7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選擇()表示,三組整體對比采用方差分析,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核酸標本檢查
RNA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標本保存過程中不能發生溶血等現象,觀察放在三組標本運輸箱中的核酸標本外觀,上清液清亮無重度溶血,重度脂血,黃疸,稀釋等,符合接收要求。
2.2 三組標本運輸箱的保溫時間比較
第1、2、3組標本運輸箱保溫時間(即箱內溫度在2~10℃范圍內的時間),第3組和第2組明顯長于第1組,結果見表1。
3 討論
隨著我國對采供血工作的重視,社會對輸血安全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各種相關法律、法規與標準相繼出臺,這對血站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冷鏈是一套用于血液和檢測標本儲存和運輸的系統,冷鏈管理要為血液質量和標本檢測結果有效性提供保障,其中核酸標本的運輸和保存直接影響標本質量和檢測結果,是冷鏈管理的一個關鍵控制點。
由于核酸檢測對象的特殊性,即檢測的靶核酸DNA、RNA不穩定、極易降解,在核酸檢測中,標本的采集、運輸和保存對檢驗結果有決定性的影響[11],核酸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有賴于采集足量的樣本和正確的運輸。有研究表明[12],標本在室溫放置一段時間后,病毒的檢出率較存放于4℃環境時,有一定比例的下降,所以一般要求樣本在4℃保存條件下6h內進行檢測,然而現行常規采血流程使血站各采血點的標本在當天晚上才能送達實驗室,從采集到檢測,中間相隔11~12h,其中運輸時間約為2~3h,難以滿足上述要求,在此情況下,為保證標本質量,運輸和保存的冷鏈非常重要。
本研究顯示,第1組標本運輸箱保溫時間為(0.16±0.02)h,沒有達到運輸時間2~3h的要求,所以我們不能采取放置一塊冰源的方法來運輸核酸標本;第2、3組標本運輸箱保溫時間分別為(6.16±0.37)h和(13.78±0.71)h,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明室溫在23~27℃,濕度在30%~70%條件下,放置三塊冷源板和五塊冷源板,可以滿足核酸標本運輸和保存要求,我們應根據標本運輸路程長短選擇合適的冷源板數量。三塊和五塊冷源板只能起到保溫的作用,不足以給標本降溫并維持運輸溫度。本血站現行采集標本的模式是根據實時熒光PCR法對標本的要求,在采血點設置冰箱,并且配備離心機。采集后的核酸標本保存在2~6℃冰箱中,并在4h內離心后再放入標本運輸箱內,最后由血液標本運輸車運送回實驗室。
核酸標本的運輸與保存對于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過我國很多血站很少采用全程的溫度監控設備來自動進行溫度記錄,溫度監控記錄和核酸標本交接記錄大多為人工填寫,血站對于核酸標本的運輸缺少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冷鏈上并沒有形成完善、真實的一體化管理。因此,在核酸標本的運輸與保存冷鏈管理對策中,要根據《血站核酸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指南》和自身的采血流程制定一系列措施。標本在采血現場保存在血液專用保存冰箱內,溫度控制在2~6℃范圍內,采集后的標本在4h內實施離心,分離紅細胞和血漿;參考國內外經驗,利用移動式溫度監控設備進行連續自動全程監控[13];同時盡量縮短運輸時間,合理規劃路線,做好標本交接工作,并記錄時間和溫度等原始數據。
本次模擬測試使用專用標本運輸箱和4℃冷源板來運輸和保存標本,是因其性能穩定、密封性較好,既能保證標本運輸和保存的溫度要求,又能滿足防水、防破損、防外泄、易于消毒處理等生物安全要求,值得在血站推廣應用[14]。當然,由于國家沒有統一要求,全國各地血站的具體情況不同,大家使用的運輸箱和冷源各不相同,也曾有報道應用自行研制的標本運輸箱能滿足核酸標本運輸的要求,而且取得很好的保溫效果[15],因此各地血站可以根據自身的采血模式、當地氣候和環境以及標本運輸和保存的實際需求制定適合自己的標本冷鏈管理。總之,核酸標本的保存和運輸要求非常嚴格,正確的標本保存對于檢測結果準確性意義重大,為此筆者認為要對冷鏈管理進行不斷改進,確保核酸標本的質量,從而為臨床用血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 Cai LN,Zhu SW,Zhou C,et al.Infection status of HBV, HCV and HIV in voluntary blood donors of Chinese Nanjing area during 2010-2013[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Chinese Association of Pathophysiology,2014,22(4):1089-1093.
[2] LI Z,LI W,Gao J,et al.Survey on the NAT kits at blood centers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blood screening[J].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4(14):44.
[3] 于志軍,鄧雪蓮,高慧卉,等.血清學檢測與核酸檢測在獻血者血液篩查中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5):532-534.
[4] 陳紅,王亞彬,倪龍鳳,等.核酸與ELISA檢測聯合應用于血液篩查的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8):847-848.
[5] 鐘萬芬,唐小勇. HBsAg和抗-HCV酶聯免疫檢測與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技術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肝臟,2015,20(11):876-878.
[6] 吳寶軍.核酸檢測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的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4(7):115-116.
[7] 馮秋霞,許雷,楊忠思,等.青島地區核酸檢測在血液篩查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7):632-634.
[8] 衛生部.血站技術操作規程(國衛醫發〔2015〕95號)[S].2016.3.1.
[9] 姚鳳蘭,陳瑜,汪德海,等.標本保存溫度、時間和不同采血管對核酸檢測結果的影響[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6):530-533.
[10] Malsby RF 3rd,Quesada J,Powell-Dunford N,et al.Prehospital blood product transfusion by U.S. army MEDEVAC during combat operations in Afghanistan: A process improvement initiative[J].Mil Med,2013,178(7):785-791.
[11] 李金明.實時熒光PCR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63-66.
[12] 王德文,師玲玲,劉赴平,等.現行常規采血流程對HIV RNA篩查的影響評估[J].中國熱帶醫學,2007,7(11):2100-2101.
[13] Tiwari AK,Sharma P,Pandey PK,et al.A cost effective model for appropriate administration of red cell units and salvaging un-transfused red cell units by using temperature 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blood component transportation in a hospital setting[J].Asian J Transfus Sci,2015,9(1):36-40.
[14] 陳麗麗.血液標本運輸箱性能驗證[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28(6):523-524.
[15] 徐忠,邱穎婕,章懌,等.核酸檢測標本運輸模式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0):1108-1110.
(收稿日期: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