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敏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與血漿腦鈉肽水平變化規律。 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為觀察組,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30例健康就診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血尿酸與血漿腦鈉肽水平變化情況。 結果 隨著患者心臟功能級別的增大,患者血尿酸和血漿腦鈉肽水平也會隨之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漿腦鈉肽水平和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表現為正相關(r1=0.75,r2=0.80),和左心室射血分數呈負相關(r=-0.71)。 結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腦鈉肽水平升高,且會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而逐漸提升。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漿腦鈉肽水平;變化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7-204-03
Analysis of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N Limin
Nanhai District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hange rule of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t the same time,30 cases of medical health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blood uric acid and the change of the level of plasma sodium peptid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woul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diac function.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and i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plasma level of brain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r1=0.75,r2=0.80),and it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0.71). Conclusion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will increase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Serum uric acid;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Change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發展的結局,為了可以更加有效的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需要采取有效的客觀指標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功能進行評價。腦鈉肽(BNP)作為一種心臟神經激素,在CHF診斷中主要作為實驗室檢測指標進行應用[1]。而尿酸屬于嘌呤代謝的終產物,和各類心血管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系,當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時,會導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進一步惡化,患者的死亡率也會進一步提升[2]。尋求出一種能早期診斷,準確判斷慢性心力衰竭的預后的最佳指標,從而找到更加科學而合理的干預方案,最終達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目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現對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與血漿腦鈉肽水平變化規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41~82歲,平均(65.2±10.3)歲。并符合下列條件:(1)符合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2)年齡≥18歲;(3)NYHA分級>Ⅱ級;(4)排除血肌酐>177μmol/L、重癥肺疾病、腫瘤、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急性腦血管病、糖尿病、原醛、甲狀腺疾病及1個月內因手術、藥物等因素引起的急性心肌損傷患者[3];患者主要為缺血性心臟病(IHD)、瓣膜性心臟病(VHD)、擴張型心肌病(DCM)、高血壓性心臟病(HHD),根據診斷標準將
心臟功能劃分為三個等級,Ⅱ級為25例,Ⅲ級為43例,Ⅳ級為32例。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30例健康就診者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0~79歲,平均(65.5±11.2)歲;入選標準為:既往體健,無重大疾病史,無近期感染史,無長期服藥史、無、吸毒嗜酒史。各組受試者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詢問病史,完成體格檢查,給予常規心力衰竭藥物治療。(1)所有研究對象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下采肘正中靜脈血,送檢驗科測定腦鈉肽、尿酸、血脂、血糖以及肝、腎功能水平。生化指標統一采用德國西門子ADVIA-2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腦鈉肽采用法國梅里埃VIDAS 30檢測儀(免疫熒光法)測定。(2)記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緩解時間、住院期間死亡例數、心源性死亡例數。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正態分布資料組間差異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的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rson相關系數分析血尿酸、腦鈉肽、左室末徑和左室射血分數的相關性。
2 結果
2.1 各組患者血漿腦鈉肽、血尿酸水平變化情況
隨著患者心臟功能級別的增大,患者血漿腦鈉肽、血尿酸水平也會隨之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各組患者數據相關性分析
血漿腦太水平和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表現為正相關(r1=0.75,r2=0.80),和左心室射血分數呈負相關(r=-0.71),見表2。
3 討論
3.1 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次研究主要是為了系統地對比血漿腦鈉肽和血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與正常對照組研究對象之間是否存在差異,以期為臨床早期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實驗室參考依據。通過對比不同功能級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腦鈉肽和血尿酸是否存在差異,從而為臨床判斷慢性心力衰竭的程度提供參考依據,以制定合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3]。
3.2 研究的主要目的
此次研究對促進技術進步、推動學科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可以為臨床尋找一種或者幾種可以準確判斷慢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指標,從而找到更加科學而合理的干預實際及方案,最終達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目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4]。
3.3 慢性心力衰竭血漿鈉肽和血尿酸水平變化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求,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出現肺和(或)體循環淤血的表現。隨著人口老化,心血管病發病率上升,CHF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5-7]。CHF已經成為當前比較嚴重的一項公共衛生問題,如何及時的對心衰進行防治,并對其預后進行早期的預判是當前醫學界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有資料表明,心衰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35~44、45~54、55~64、65~74歲年齡組的患病率分別為0.4%、1.0%、1.3%、>1.3%[8-9]。因此加強對CHF的早期預測,早發現,早干預,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和社會意義。目前可通過心臟彩超、冠脈CT等檢查判斷患者心功能,但以上檢查費時費力,同時因氣促等癥狀存在,影響判斷。NYHA分級是最常用的評價心衰嚴重程度、預測CHF預后的心功能分級系統,但其評價依據是以患者自覺癥狀為主,診斷的準確性受到醫生的主觀及患者的配合度影響[10]。綜上所述,目前常用的診斷方法均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對CHF早期診斷和早期預后判斷的準確性[11]。腦鈉肽是一種心臟神經激素,近年來在CHF的診斷中被廣泛應用。腦鈉肽主要源于心室,是心室壁壓力負荷過度以及心室容積擴張時由心室細胞分泌出來的一種多肽類心臟神經激素,具有較強的排鈉、利尿效果,可以使血管擴張,并對去甲腎上腺素產生抑制,對血壓和體液進行調節[12],通過BNP水平可以反映出心理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況,隨著左心室不斷擴大,左心室射血分數會下降,BNP水平會提升,證明BNP可以作為左心室舒張末內徑、心臟收縮工功能障礙的敏感性指標[13]。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腦鈉肽水平會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而升高。
尿酸是嘌呤代謝終產物,與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關系密切,其水平的升高是CHF惡化及死亡率增加的危險因素[14]。此次研究發現,CHF患者的UA水平變化比較大,當患者心功能惡化時,尿酸水平也會隨之提升,證明在臨床上可以通過檢測尿酸來對患者新功能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當患者心臟功能不斷衰竭時,組織灌注會達不到要求,致使機體出現缺氧、缺血的情況,對腎小管中尿酸的分泌造成了抑制,減少了尿酸的清除量。當患者心功能出現衰竭時,黃嘌呤氧化活性會隨之上升,導致尿酸的合成量增加,高尿酸血癥也反過來增加氧化應激,使內皮細胞損傷,使平滑肌細胞出現凋亡,將炎性細胞因子激活,并誘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細胞產生凋亡,使心臟重構。另外,血尿酸水平的變化情況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有直接的聯系,研究結果和該報道一致,可以將其作為評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一個生化指標。
總而言之,根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與血尿酸水平可以判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于德愛.腦鈉肽在心力衰竭診斷及療效評價中的臨床價值[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12(1):154-157.
[2] 鄭淑霞,吳寶花.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與血清尿酸水平的臨床意義探討[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9):802.
[3] 佟志剛,呂蘭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及對心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3):13.
[4] 李松美.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檢測分析[J].山東醫藥,2009,49(49):36-37.
[5] Gautam V,Ramani,Patricia A,et al.Chronic Heart Failure:Contemporar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Mayo Clin Proc,2010,85(2):180-195.
[6] Mpe MT,Klug EQ,Silwa KS,et al.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South Africa (HeFSSA) perspective on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2012 chronic heart failure guideline[J].S Afr Med J,2013,103(92):660-667.
[7] Lowrie R,Johansson L,Forsyth P,et.al.Experiences of a community pharmacy service to support adherence and self-management inchronic heart failure[J].Int J Clin Pharm,2014,36(1):154-162.
[8]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9] 姜紅,葛均波.心力衰竭流行病學特點[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0,2(1):1-5.
[10] 劉英明,趙力,薛寧,等.心臟收縮力調節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6,12(5):243-246.
[11] 張健,鄒長虹.《2016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慢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非藥物治療部分解讀[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6,9(11):178-181.
[12] 宋曉英.纈沙坦聯合依那普利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1):1954-1955.
[13] 房勇.慢性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基本病因及主要藥物治療情況調查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14(22):3129-3130.
[14] 劉小蓉,胡詠梅,趙思勤,等.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腦利鈉肽濃度與血流動力學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3):27-29.
[15] 周家桂,劉龍波,吳永鴻.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濃度變化的臨床觀察[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0,8(6):453-455.
[16] 李曉南.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水平變化與心力衰竭程度、心功能分級的相關性[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2):44-45.
(收稿日期: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