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金融是由互聯網與金融兩大行業融合產生的新產業,逐漸被大眾了解。其與傳統金融存在著諸多不同之處,對傳統金融的理念、制度、渠道、創新等地方起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互聯網金融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信用評價難的問題,無法全面地甄別風險,也沒有健全的評估體系。因此,如果要使互聯網金融在未來能夠長足發展,就需要相關平臺作出努力,健全互聯網金融的信用評價體系,建立風險及時提示制度,加大信息安全風險的防范,相關部門增加監管力度,提高消費者控制風險的意識,構建對消費者的保護規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金融監管
一、互聯網金融的現狀與癥結
1.互聯網金融現狀分析
(1)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經營理念。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更關注個人及小微企業的需求,并且以便捷快速的方式集結了一大批個人閑散資金,利用這批閑散資金,發放給亟需資金的個人及小微企業,從政府方面來說,互聯網金融恰恰發展了“普惠金融”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行業的不足,滿足個人及小微企業的需求。從地點上看,發達城市遍布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行業的空缺,然而二線城市特別是偏遠山區,則數量極少,大多數只是簡單地存取款而不涉及融資活動,個人手中集結許多閑散資金,這就顯示了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互補性。
(2)互聯網金融促進了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以其線上活動,減少了許對營運成本,“小而輕”的產品迅速聚集了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并轉而幫助個人及小微企業走出融資難的困境。這種種模式,使得互聯網金融的盈利能力遠遠高于傳統金融行業,沖擊了傳統行業,使得其為了應對競爭,不得不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從而謀求利潤。
(3)互聯網金融加快了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擴大了資金流轉的范圍和速度,作為助推力量使得資金流向需要的方向,其線上交易的特性加快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另外,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簡單快捷,客戶會越來越依賴線上支付、線上融資,而不愿意去手續繁瑣的線下傳統金融行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反過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互聯網金融。其最早的存在形式網絡支付,也一直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發展。
2.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癥結
(1)缺少健全的風險評估體系。與傳統金融行業做比較,從行業角度來說,互聯網金融未能有效地識別其客戶存在的風險,缺少健全的風險評估體系,也未能掌握其客戶的相關信用歷史,過于注重如何快速盈利從而忽略對潛在風險的識別,缺乏對風險控制和風險評估體系建立的意識。從客戶的角度來說,正是由于互聯網金融本身存在的諸多風險控制難的問題,不能有效判斷客戶的信用風險,使得部分優質客戶不愿意進行互聯網金融的投資,從而導致該行業加大夸張的營銷宣傳,進一步隔離論文部分優質客戶。
(2)難以進行有效的信用評價。在我國,互聯網金融剛剛萌芽,其經營主體大部分是一般工商企業,而不是正規的金融機構,由于并沒有注資率、經營范圍、信貸規模、風控等方面的規定,其準入門檻并不高,信用評價控制有待加強。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線上交易,帶來面與面溝通的可能性減少,再加上線上的信用評價系統并沒有完善起來,所以對其客戶之間的真實個人信息及信用歷史把控不足,較容易引起騙貸等問題造成重大損失,事實上,這樣的事件已經發生了不止一起,值得注意。
(3)技術類風險還需規避?;ヂ摼W金融依靠網絡線上虛擬貨幣交易,互聯網存在著諸多安全威脅,新技術尚處于初始發展時期,安全性有待加強,技術類風險還需規避。黑客攻擊、網絡詐騙、個人信息保密措施不完善、木馬病毒侵蝕等多種網絡風險,已經嚴重威脅互聯網金融交易雙方的信息、資產安全,也使得一大批優質客戶不相信互聯網金融,對交易始終持有謹慎性態度。
(4)法律類風險難以處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犯罪的數量有所增加。面對法律時,但是與傳統犯罪不同的是,互聯網交易存在著多處困難使得受害人利益無法得到保障,一是互聯網交易信息不透明,不只是交易人雙方難以辨別彼此,甚至連交易平臺本身對交易人身份的認證也存在著漏洞,使訴訟變的困難。二是線上交易舉證困難,互聯網交易留存的以數字居多,易于篡改,不像傳統交易留有紙張可以舉證,其交易難以得到法律保護。
(5)監管類風險仍要留意。由于互聯網金融正處于起步時期,在法律、法規、規范等還需要加強監管力度,對各類經營事項進行約束,避免真空時期不法分子鉆法律的漏洞侵害財產。相關監管機構在職責上沒有具體、明確的分工,定位模糊,監管類風險居高不下。
二、走出互聯網金融發展困境的解決對策
1.從互聯網金融微觀角度來探索對策
(1)關注技術安全,加強防火墻設立。互聯網金融多度依賴線上交易,不同于面面交易,線上交易的安全性取決于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安全性,如何防止黑客侵入、如何管理客戶個人信息、如何杜絕病毒木馬,如何保證資產的安全性,留存完整的數據是互聯網金融行業需要尤其重視的部分。從客戶角度來說,要有技術風險意識,明白互聯網金融自身存在的固有風險。從企業方面來講,要加強技術的研發更新,及時關注新型病毒的演進,加強安全性,建立信息安全的警報機制,防患于未然,將技術漏洞帶來的損害降低到最小。同時,加大宣傳,增強客戶的個人互聯網安全防范意識,加大處理風險能力,一旦遇到技術性攻擊,應建立快速全面恢復數據的體系,控制互聯網金融技術型風險。
(2)使用實名制,建立信用評價機制。觀察互聯網金融行業不難發現,其出現的種種詐騙、跑路危機,除開自身管理問題,也與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的關系,應加強信用機制的建立。首先,利用央行的征信系統,推廣互聯網行業交易實名制系統,如果想要使互聯網金融行業本身擁有社會認可度和信譽度,那么就要規范其用戶的個人真實身份和信用,接受整個社會的監督,而不是一個虛擬的賬號、人物。其次,加強對客戶的個人信息的甄別,在于客戶首次合作時,應準確識別客戶的個人信息、個人信譽、個人風險等,建立評價機制,作為交易平臺要保障客戶雙方的權益,以便建立一個合作互信的優質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最后,增加行業內部處理力度,宣傳行業自律,對于部分行業共性問題,可以由行業出頭進行疏導、約束,提高整體行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形成行業內部合作,共同打擊低信譽分子,減少損失。
2.從國家宏觀角度來探索對策
(1)完善制度,建立互聯網金融監管平臺。與傳統金融平臺相比,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不夠完善,存在空白漏洞,容易造成糾紛。因此要想幫助互聯網金融做長足發展的準備,首先要敲定其法律主體、經營性質、個體定位,以便于觀察傳統行業中監管模式中哪些可以應用于互聯網金融監管,同時,完善法規補漏洞,從而從根源上規避互聯網金融風險。其次,結合互聯網金融“小而快”的特點,制度的總體方向可以偏向于優化社會福利,降低監管成本以避免干擾互聯網金融自身優勢,建立多部門多元化監管,明確分工,將風險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分攤至多部門,降低成本。最后,要加強管理該行業的準入門檻,從源頭處就開始管控風險,并且加大退出成本,使互聯網金融平臺以企業長時間發展為宗旨,而不是撈一把就走,以便于規避企業鋌而走險的風險。
(2)規范法律平臺。從法律上來說,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法律主體并不特別明確,傳統金融機構的法律、法規不能很好地覆蓋互聯網金融行業,存在法律空白區間,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牟取暴利。因此,要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制度,明確其法律主體、經營范圍等,建立相關法規,做到有法可依、申述有效等。建立有效的法律機制,明確行業的準入門檻,在一定程度里進行分類管理,根據不同的范圍進行法律區分,在同一個范圍內,應有明確而又嚴格的制度管理。
(3)探尋納稅管理模式。從稅務上來說,互聯網金融的稅收有待加強。因為互聯網金融的線上交易特性,稅務機關難于得知其真實的資金吞吐額,稅收征管部門處于弱勢地位,因此許多互聯網交易的客戶存在偷稅漏稅的情況,這嚴重違背了納稅公平的原則,因此,稅務機關應探索新的納稅管理模式,建立相關法律保障國家權益,比如互聯網金融行業應披露自身真實的業績盈利額,加大對偷稅漏稅的處罰,加大依法納稅的宣傳。
三、總結與展望
1.總結
互聯網金融目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不足需要完善,將來的發展走向還需要加大監管力度,不過事實上互聯網金融已經顯露出其利好的一面。它發展了“普惠金融”的政策,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收集社會閑散資金,并分配到需要的地方。促進了互聯網創新,沖擊傳統行業為了提高利潤而不得不發展技術。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但是,互聯網金融行業也需要直面不足,其存在包括缺少健全的風險評估體系、難以進行有效的信譽評價、技術類漏洞、法律類空白、監管類風險在內的多處短板,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行業有其積極的影響,卻也存在諸多風險。
誠然,在目前的形勢下,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可行之路有待討論,本文建議從以下角度探索互聯網金融發展之路,從其行業本身的微觀角度來說,關注技術安全、加強防火墻設立,并使用實名制、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與央行的征信體系相結合。從國家的宏觀角度來說,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助于發展“普惠金融”,增加金融覆蓋面,亟需完善制度,建立互聯網金融監管平臺,完善法律漏洞,探尋屬于互聯網金融的納稅模式。
2.展望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順應市場潮流,不但要鼓勵這種創新技術的發展,更要看清其內在風險,考慮多方面的利弊來探尋監管方式??偟膩碚f,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走向積極,出現麻煩就解決麻煩,清除阻礙,讓互聯網金融更好地發揮其優勢,促進社會金融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悠悠.我國互聯網金融:問題、前景和建議[J].管理世界,2015(4).
[2]李克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風險[J].管理世界,2016(2).
[3]余中東.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地方監管研究[J].管理世界,2015(8).
[4]周小川.鼓勵互聯網金融[N].人民網,2014年3月5日.
作者簡介:胡晶瑩(1993- ),女,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會計碩士,單位:河南大學商學院會計專業碩士,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