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毓妮?陳欽明?余練?陳海彬

[摘要] 目的 探究內鏡下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中預先放置金屬鈦夾的配合與效果。 方法 抽取來我院就醫的100例胃腸道息肉患者(2013年4月~2016年4月)作為此次實驗的目標對象,100例患者均實施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結合金屬鈦夾放置時機的不同將100例患者分兩組,其中56例患者術中預先放置金屬鈦夾(實驗組),44例患者待切除息肉后再放置金屬鈦夾(對照組),研究對比兩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鈦夾的使用數量。 結果 實驗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對于直徑≥2cm胃腸道息肉患者,實驗組患者鈦夾使用數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但對于直徑<2cm胃腸道息肉患者,實驗組患者鈦夾使用數量和對照組患者無顯著差別(P>0.05);對照組44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顯著高于實驗組(5.36%)(P<0.05);實驗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 結論 在對胃腸道息肉患者實施內鏡下高頻電切術過程中,預先放置金屬鈦夾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手術時間,減少鈦夾的使用數量,縮短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關鍵詞] 內鏡;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金屬鈦夾
[中圖分類號] R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7-230-04
Effect analysis of pre placed titanium clip in high - frequency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of end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JIANG Yuni CHEN Qinming YU Lian CHEN Haibin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Puning People's Hospital, Puning 51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ordination and effect of pre placed titanium clip in high frequency res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under endoscop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April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the 100 patients were given endoscopic high frequency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metallic titanium.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of the placement. Among them, 56 patients were placed with metal titanium clip (experimental group) and 44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etal titanium clip (control group). The surgery time, wound healing time, length of stay,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use of titanium folder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patient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For the patients with diameter ≥2cm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the number of titanium clam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For the patients with diameter<2cm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the number of titanium clamp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44.00%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36 %), P<0.05. The wound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high frequency res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the placement of metal titanium clip in advanc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number of titanium clip, andshorten the wound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 time.
[Key words]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High frequency resection; Metal titanium clip
胃腸道息肉屬于臨床較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亦是導致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之一,主要包括胃息肉及腸道息肉,其中胃息肉主要是指胃黏膜表面有突起狀乳頭狀組織生成,該疾病的臨床癥狀不顯著,常在胃鏡檢查、胃腸鋇餐造影或其他手術操作時發現;腸道息肉主要是指腸道黏膜發生慢性炎癥,從而引起局部黏膜增生肥厚,最終導致腸道黏膜發生隆起樣病變,目前,臨床結合Morson組織學分類法中制定的標準常將腸道息肉分為腫瘤性、錯構瘤性、炎癥性以及增生性息肉[1],有研究證實[2-3],該疾病若不及時治療,長期以往易引起機體出現癌變,極大程度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時對其實施有效治療至關重要。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經內鏡治療胃腸道息肉已逐漸取代傳統開腹手術治療,但對于術中何時放置金屬鈦夾仍存在一定的爭議[4]。我院為了探討內鏡下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中預先放置金屬鈦夾的配合與效果,對胃腸道息肉患者分別于切除息肉前放置鈦夾、切除息肉后放置鈦夾,現相關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來我院就醫的100例胃腸道息肉患者(2013年4月~2016年4月)作為此次實驗的目標對象,100例胃腸道息肉患者均實施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結合金屬鈦夾放置時機的不同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56例患者術中預先放置金屬鈦夾,對照組44例患者待切除息肉后再放置金屬鈦夾。100例胃腸道息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此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協議。
實驗組56例患者男女分別為30(53.57%)、26(46.43%)例,患者上限和下限年齡分別為65、23歲,56例患者平均年齡為(38.8±2.3)歲;息肉直徑為0.6~4cm,平均息肉直徑為(1.99±0.36)cm;息肉部位:21例患者為胃息肉,35例患者為大腸息肉。
對照組44例患者男女分別為24(54.55%)、20(45.45%)例,患者上限和下限年齡分別為64、24歲,44例患者平均年齡為(38.83±2.32)歲;息肉直徑為0.7 ~ 5cm,平均息肉直徑為(2.03±0.42)cm;息肉部位:18例患者為胃息肉,26例患者為大腸息肉。
實驗組56例患者的一般資料和對照組44例患者無顯著區別(P>0.05),組間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56例胃腸道息肉患者術中預先放置金屬鈦夾,具體方法為:在手術醫師的指導下,在內鏡的協助下,由其助手持止血夾持放器伸出鈦夾并將其張開至最大,旋轉持放器手柄的旋轉齒使其到達最佳位置,然后由手術醫師推進止血夾,對準息肉長蒂收緊鈦夾(盡量接近根部),對粗蒂息肉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決定使用鈦夾的枚數,結束后,再將圈套器插入,套住息肉和鈦夾之間的蒂部,然后使用高頻電刀切除息肉。對照組44例胃腸道息肉患者待切除息肉后再放置金屬鈦夾,主要是指先使用高頻電刀將息肉切除,然后再對創口使用鈦夾進行鉗夾處理。所有患者的手術均由同一批手術醫師完成。術后處理:手術結束后,醫護人員應囑咐患者避免劇烈活動,保證絕對臥床休息24h,同時禁食24h,對患者實施常規補液處理,密切關注患者的腹痛及便血情況,對出血量較多的患者,應對患者實施輸血操作,并加強止血處理,對出血嚴重的患者,可對其再次實施內鏡下鈦夾止血操作。
1.3 評估指標
研究對比兩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鈦夾的使用數量,并發癥主要包括術中出血及術后出血,其中術中出血主要是指在電切息肉過程中創口出現多量出血或搏動性出血現象,需對患者使用鈦夾實施鉗夾止血操作;術后出血主要是指患者術后反復出現黑便、血便或便血現象,且血紅蛋白出現降低現象,嚴重者出現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不穩定等現象,或經急診內鏡確診為創口出血。
1.4 統計學分析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鈦夾的使用數量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對比研究,以α=0.05作為統計學評價標準,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鈦夾的使用數量等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鈦夾的使用數量比較
實驗組56例胃腸道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為(19.35±7.25)min ,顯著短于對照組[(31.42±9.34)min],統計學具有意義(t=7.2776,P=0.0000);對于直徑≥2cm胃腸道息肉患者,實驗組患者鈦夾使用數量為(3.08±1.04)枚,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4.03±1.58)枚],統計學具有意義(t=2.5994,P=0.0115);但對于直徑<2cm胃腸道息肉患者,實驗組患者鈦夾使用數量和對照組患者無顯著差別,統計學不具有意義(t=0.2019,P=0.8406),見表1。
2.2 兩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44例患者中,7例患者發生術中出血,4例患者發生術后出血,并發癥發生率(25.00%),顯著高于實驗組[2例患者發生術中出血,1例患者發生術后出血,并發癥發生率(5.36%)],統計學具有意義(χ2=7.8963,P=0.0050),見表2。
2.3 兩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3.35±1.61)d、(8.69±2.52)d,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統計學具有意義(t創面愈合時間= 6.4725,P=0.0000;t住院時間=8.8637,P=0.0000),見表3。
3 討論
較多研究證實[5-8],胃腸道息肉屬于癌前病變的范疇,其息肉的惡變程度和息肉的大小、形態或病理類型存在較強的相關性,有數據統計發現[9-10],直徑>2cm腺瘤發生惡變的機率是直徑<2cm腺瘤發生惡變的4.6倍,所以,及時對胃腸道息肉患者實施有效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直徑>2cm的息肉患者,為降低其發生癌變的機率,臨床應對該類患者實施積極有效干預。
目前,對胃腸道息肉患者實施內鏡下高頻電刀切除治療是臨床治療胃腸道息肉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臨床發現,在手術過程中,患者易出現出血、穿孔等并發癥,尤其對于直徑>2cm的粗蒂息肉,操作者在切除該類息肉時的難度較大,且出現出血、穿孔的機率較大[11-13]。
有研究顯示[14],胃腸道息肉患者術中出現出血、穿孔等并發癥可能和金屬鈦夾的放置時機有關。本研究為探究內鏡下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中預先放置金屬鈦夾的配合與效果,對胃腸道息肉患者分別于切除息肉前放置鈦夾、切除息肉后放置鈦夾,研究發現,在切除息肉前放置鈦夾,患者發生出血的機率更低,且手術時間更短,這很可能是由于在切除息肉前,胃腸道內較為清潔,無明顯滲血情況,術野較清晰,有利于手術醫師順利開展操作,降低患者出現出血的機率,減少鈦夾的使用數量,且更適用于粗大胃腸道息肉患者。劉響宇等[15]在《預先使用金屬鈦夾在內鏡下高頻電切消化道息肉中的作用》一文中分析了預先使用金屬鈦夾鉗夾息肉蒂根部再進行切除息肉的治療效果,其分析了168例患者,并結合金屬鈦夾使用時機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通過研究其發現,研究組(先放置金屬鈦夾再切除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待切除息肉后再放置金屬鈦夾),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同時研究發現,息肉蒂直徑超過2cm患者的鈦夾使用數量明顯少于對應的對照組患者,但組間直徑<2cm患者的鈦夾使用數量無顯著差異,比較可知,劉響宇等研究結果和本研究保持一致,均認為,術前放置金屬鈦夾再進行切除息肉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及術后出血的機率,減少術中鈦夾的使用數量,安全性更高。
對此次的分析結果進行統計可知,實驗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對于直徑≥2cm胃腸道息肉患者,實驗組患者鈦夾使用數量顯著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但對于直徑<2cm胃腸道息肉患者,實驗組患者鈦夾使用數量和對照組患者無顯著差別;且研究發現對照組44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顯著高于實驗組(5.36%),這提示在手術過程中,先放置金屬鈦夾再切除息肉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及術后出血的機率,減少術中鈦夾的使用數量;同時研究發現,實驗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3.35±1.61)d、(8.69±2.52)d,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這提示在手術過程中,先放置金屬鈦夾再切除息肉可有效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總結以上研究結果得出,在對胃腸道息肉患者實施內鏡下高頻電切術過程中,預先放置金屬鈦夾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手術時間、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減少鈦夾的使用數量,值得各醫院實踐推廣。
[參考文獻]
[1] 武婧,楊婧,姚宇平,等.寧夏某院不同年齡大腸息肉檢出率及臨床特征分析[J].重慶醫學,2015,44(20):2737-2739,2742.
[2] 邵蘭.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結直腸癌和癌前病變及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在隨訪中的價值[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3.
[3] Agaimy A,Schaefer IM,Kotzina L, et al.Juvenile-like (inflammatory/hyperplastic) mucosal polyp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J].Histopath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i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athology,2014,64(6): 777-786.
[4] 蘇俊,吳會超,劉菲菲,等.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不同類型大腸息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4,20(7):759-762.
[5] 繆楊德,王國祥.液墊法結合金屬鈦夾在消化道寬基息肉診治中的應用[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5):398-399.
[6] 龔建榮.鈦夾及尼龍繩對預防大腸巨大有蒂息肉高頻電凝切除術出血的臨床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21):3277-3278.
[7] 俎站飛.氣囊輔助小腸鏡對Peutz-Jeghers綜合征患者小腸息肉治療效果及安全性評價[D].河北北方學院,2015.
[8] 趙毅,陸志平.消化道息肉內鏡下治療的臨床體會[J].中國醫藥,2011,6(12):1534-1535.
[9] 李大軍,魏仲航.老年人與中青年大腸息肉的臨床特點及診治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7):1157-1158.
[10] 劉楊,馮玉霞,閆思蒙,等.大腸息肉病理類型與中醫體質關系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6):291-293.
[11] 王薇,付肖巖,黃恒青,等.麻醉腸鏡在老年患者大腸息肉黏膜切除術中的應用[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11):1296-1298.
[12] 王祥耀,石碩,曾艷,等.65例直腸神經內分泌瘤合并大腸息肉的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6,37(5):441-445.
[13] 張旖晴,郭宇,蘇曉蘭,等.大腸息肉合并口周部黑痣患者中醫證型分布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5):568-570.
[14] 張新芳,孟亞熙.優質護理服務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在大腸息肉行電凝電切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廣東醫學,2016,37(2):318-320.
[15] 劉響宇,戴建軍,錢建清,等.預先使用金屬鈦夾在內鏡下高頻電切消化道息肉中的作用[J].海南醫學,2013,24(18):2683-2685.
(收稿日期:2017-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