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義
【關鍵詞】 政治教學;有效性;教學工具;導入;時間管理; 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1—0065—01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支出,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這也是教師和學生雙重價值目標的體現,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努力追求的方向。下面筆者就怎樣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于現代化教學工具,提高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校可以通過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技術手段進行課堂教學,節省教師課前搜集資料的時間、授課時板書的時間,教師引入的視頻和圖片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能節省課堂上解說的時間。這些技術設備和手段包括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數字化信息技術,因其可以將圖片、視頻、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彩導入,激發興趣
美國心里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政治課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枯燥、抽象、晦澀難懂,難以讓學生產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熱愛而非冷漠的情感,因而想學、樂學、會學。在課堂教學中如能抓住導入新課這一重要環節,就能牢牢抓住學生整節課的注意力,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1.借助于相關材料導入。一個小故事、一則笑話、一條新聞,都可以成為絕好的導入材料。教師有針對性地加工處理,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設置問題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設疑、提問將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3.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導入。結合時政熱點,拿它創設情景引入新課,這也體現了政治課的時效性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科特點。
當然,對課前的導入,教師要做到導之有意,導之有法,導之有度;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回,還要特別注意導課的時機,即在學生遇到困難,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教師就要及時導入新課,通過新課的講解,使學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
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為此,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教學中必須做到:第一,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相結合。傳統課堂教學是以固定的時間單位組織教學的制度化體系,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存在著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我選擇、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變革單一的“制度化”教學時間結構,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學時間的統一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機結合起來。第二,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增加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達成課堂學習的各項目標。這就是說,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額外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是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傳授的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增加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因而,教師還應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的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實用和學術學習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學生各項能力的任務。
四、建立積極的課堂評價機制,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新課程要“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評價標準要有個性,能夠激活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潛能,突出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評價過程要在時間上適當“留白”,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關注學生個性心理體驗,課堂評價注意語言的藝術性,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個體的進步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評價,應該倡導學生參與評價。在評價的標準上,應強化“自我參照”,以學生個體原有水平為標準,因人而異進行評價。學生的表現不求完美,只要有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自然也應該是評價的主體,因此在課堂上,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成為學習活動的有機部分。此時,教師就應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做好指導工作,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評價語言,指導學生多角度地去看待評價的問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圖等。這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