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勇
摘 要:豬附紅體病具有成癮性,屬于一種常見的混合感染,要在初期對其進行準確診斷具有一定難度,但病情一旦爆發又很難采取有效的控制。豬附紅體病的常見癥狀為黃疸、發熱等,為多發的人畜共患病。該病一般發生在多雨和高熱的季節,比如每年的六月至八月份,任何品種和年齡的豬都有患病的可能,其中發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是幼豬。本文對豬附紅體病的主要診斷方法進行分析,并對其防治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豬附紅體病;診斷;防治
血液寄生蟲附紅細胞體在顯微鏡下主要為球形和環型形態,并在紅細胞表面附著,當其附著紅細胞體以后,其會對紅細胞造成直接損害,繼而下降紅細胞的功能,并減少其數量。同時,其還會對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結構造成影響,損傷到自體免疫。
一、豬附紅體病的診斷
當豬感染豬附紅體病時,很多飼主會將其誤認為是豬瘟,繼而影響了病豬的治療。其實,流行豬瘟并不存在季節性,要對其進行控制可以通過注射弱毒苗來進行預防。同時,豬瘟無黃疸和貧血等癥狀,敗血癥變化是它的主要特征,并出現多個器官的出血情況,比如皮膚、扁桃體和淋巴結等。如果豬瘟產生,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病豬都會出現脾臟邊緣的出血。
要進一步確診豬附紅體病,其需要對其進行解剖和顯微鏡等相關檢查。比如某農村散戶家庭在一日之內死亡兩頭豬,而其它同圈的豬出現反應遲鈍、精神不振的情況,同時伴有厭食和拉稀的情況,其中還有三頭豬出現皮膚蒼白的情況。當畜主初期發現豬的異常情況后,先后注射了兩種藥物,第一是氨芐西林鈉;第二是頭孢呋噻鈉,但情況并未得到控制。在解剖兩頭死亡的豬以后發現,其血液為水樣且十分稀薄,凝固效果較差,腸道出血情況嚴重,且發現肝臟腫大和心耳出血的癥狀。其中,一頭死亡豬的肝臟有一塊指甲大小的血斑,膽囊明顯變大,膽汁內存在粥樣物質。
為了進一步診斷,需要通過顯微鏡檢查豬的血液,除了多種形態的血細胞以外,還能明顯看出其在紅細胞表面附著。在通過姬姆薩染色鏡檢過程中可以看出,紫紅色病變已經出現在紅細胞周圍,并具有不同形狀的病原體,紅細胞邊緣十分不規律。然后采取瑞氏染色法進行鏡檢實驗,發現紫色紅細胞,并出現淡藍色的病原體,每個紅細胞基本為八九個左右,屬于一種齒輪狀的紅細胞。在進行細菌培養的過程中,采用了豬的心血進行操作,同時采用普通營養瓊脂平板分別對肝和臟進行劃線接種,通過標準溫度(37攝氏度)進行二十四小時的培養箱培養,對其細菌生長進行觀察,最終顯示為陰性。結合病豬的臨床癥狀,對其病理變化進行剖檢和一系列的鏡檢實驗可以得出結論,該農戶家庭的病豬為豬附紅體細胞體感染。
二、豬附紅體病的防治
1.科學飼養
科學飼養是保證家禽健康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國很多正規養殖場都已經采取了標準化的飼養方法,并絕大程度降低了家畜患病的幾率。但在我國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一些農民還是采取了傳統的混合飼養方法,包括雞、牛、豬等聚集在一起,如果其中某類動物出現疾病,勢必會導致其它動物的傳染,消毒和防疫工作更是無從實現。所以,要保證家畜的健康,飼主首先要提高飼養觀念,對豬舍和使用的用具進行定期的消毒,從根本上杜絕疾病的產生。同時,與其它家禽動物進行分開飼養,如果有條件還應當對豬舍進行相應的隔離。夏秋季節是最容易發生疾病的時候,飼主應當將安全的殺蟲藥物經常進行噴灑,避免豬群受到蚊蟲的叮咬,因為叮咬是傳播感染源的主要途徑。另外,如果需要對豬進行斷尾、豬舍預防針等管理措施時,所使用的機械應當及時更換,并嚴格進行消毒。在購入新豬時,應當先對其進行初步的檢查,避免存在隱形感染疾病,傳染到整個豬群。基于豬附紅體病季節流行的情況,飼主可以提前對豬群進行預防措施,將金霉素或者其他霉素添加到豬飼料中,或者合理加入阿散酸到飼料中,在連續食用一個月后能夠有效預防豬附紅體病。
2.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如果發現豬感染豬附紅體病,必須及時采用貝尼爾,即三氮脒(體重為每公斤6~9mg),將其采用生理鹽水稀釋成溶液(5%左右),對肌肉進行分點注射,每天注射一次,連續注射四五天以后能有所好轉。土霉素對豬附紅體病的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其計量為每公斤15~20mg左右,其使用的方法有三種,第一是靜脈注射;第二是口服;第三是肌肉注射,同時結合金霉素配合治療,其計量為每公斤15mg左右,并連續治療一周時間。另外,飼主可以將適當的鹽加入到豬的飲水中,或者加入適當的硫酸亞鐵,以及復合維生素等到飼料中。為了進一步修復病豬的機體組織,首先需要對其解毒能力予以提高,并加強豬本身的抵抗力,比如通過抗生素的使用來避免繼發性感染。如果出現病豬病情嚴重的情況,需要及時采取強心補液的手段來進行治療,且不能輕易使用退熱藥物,其不僅不能起到緩解作用,還可能加重病情。
3.連續治療
豬附紅體病具有“高熱反彈”的特點,其也是該病治療中最棘手的問題,而很多飼主在治療一段時間后初見療效便停止了后續用藥,但如果后期病情再次反復將會提高治愈的難度。目前,該病的治療藥物主要對血液中的病原體進行控制,要對骨髓中的病原體抑制是很難的,這也是它復發幾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即使治愈后,也應持續的鞏固用藥,避免復發。例如:母豬患上慢性的豬附紅體病,其會慢慢變得衰弱,可以采用百服寧、正源附弓消進行分別注射治療,連續進行三天。
三、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豬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染疾病,豬附紅體病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速的,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采取正確的治療手段,病豬的死亡率會大大提高。所以,飼主必須嚴格采取科學的飼養方法,杜絕其他動物類疾病的感染,確保豬舍的安全和衛生。同時,通過相應的預防手段提高豬群的抵抗能力和解毒能力,降低感染的幾率。
參考文獻:
[1]王應玉,林曉華,張春艷等.淺析豬附紅體病的防治措施[J].獸醫導刊,2016,(20):109.
[2]鄶明玉,呂東生.豬附紅體病的防治措施研究[J].獸醫導刊,2016,(2):145-145.
[3]姜玲玲,史開志,徐景峨等.1例藏香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與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的診治[J].中國畜牧獸醫,2014,41(10):225-229.
[4]高光明.豬附紅細胞體與豬丹毒混合感染的診治[J].畜牧與獸醫,2014,46(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