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樹林
摘 要:森林作為一種寶貴的生態資源,也是目前目前世界上最復雜也最穩定的陸路生態系統。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加強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本文探討了目前森林資源管理中存在超額采伐嚴重、森林用地不斷減少、森林質量不斷下降和森林管護制度不夠完善等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爭取能夠完善森林管理和保護措施,實現資源的重復使用。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管理;保護
一、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及管理特點
我國幅員遼闊,包括了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寒溫帶針葉林等多種森林類型,森林面積位居世界第七位。其中我國的天然林面積為10696余萬公頃,約占全國森林面積的70%,人工林面積為4666萬公頃,位居世界第一位。近年來,我國的森林面積一直保持著增長的趨勢。但是這樣的現狀其實并不樂觀,我國森林資源的發展已經出現了很多的瓶頸問題。
首先森林資源的總量嚴重不足,表現為森林質量不高,人均占有率較低和森林覆蓋率較低,森林的結構也不夠合理,特用林、防護林、薪碳林的整體比例較低,優質品種短缺;其次我國的森林資源分布極為不均衡,由于自然條件的制約,我國的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加上之后的經濟發展因素對森林管護工作的影響,這樣的分布情況進一步惡化,某些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的西部地區,全省的森林覆蓋率甚至不足1%,造成了整體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急需進行改善;最后,我國經濟林增長的速度過快,但是用材林的實際可采資源嚴重不足,很多地區甚至出現了砍伐幼林的現象,嚴重危害著我國森林的后續儲備,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際開展,我國可供開采的森林資源數量將變得十分有限。
二、我國森林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超限額采伐嚴重。由于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量較少,而且分布和結構都嚴重的不均衡,所以增長的速度比較緩慢,新生林地的速度難以提供社會經濟發展中所需要的林業資源數量,這些突出的矛盾使得森林資源的價值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從中謀取利益,造成了林地保護區頻頻遭受侵害,當地百姓急功近利的思想風氣嚴重盛行,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較為薄弱,超過限額的砍伐林地,甚至不惜砍伐未到生長年限的幼林,一心只圖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顧維持生態穩定的重要性。這些情況讓森林管護工作開展的難度不斷增加,給生態環境帶來難以在短時期內恢復的毀滅性打擊。
2.森林用地不斷減少。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城市用地和農業用地的數目不斷地增加,大量的原始森林被入侵和砍伐,每年都有許多的林地被迫用于城市建設,很多人打著經濟發展需要的名號,將自己罪惡的黑手伸向本來就岌岌可危的林業用地,借口開采礦石、建設發展城市新區等等理由,征占森林用地,某些地區為了別出心裁地建設森林別墅、開發各類型的森林旅游路線及其配套的基礎設施、美化城市的交通網絡等政績工程,不惜以犧牲森林資源,減少林業用地為代價。大量地招商引資必然帶來過度的土地使用,忽視自然森林對于生態保護的重要作用,這些社會現狀讓森林用地保護的形勢變得更加的嚴峻。
3.森林整體質量下降。目前我國的森林資源質量整體下降,而且趨勢日益明顯。森林所帶來的效益不僅僅主要體現在森林的整體數量上,森林資源的質量對森林效益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但是由于大量的開采資源,我國的森林資源后備儲蓄明顯不足,并且森林的結構也不夠合理,優質的特用林、防護林、薪碳林的整體比例較低,很多珍稀的林木品種都出現了短缺,很多地區由于保護得比較晚而且管理措施不夠完善,目前的擁有的林木資源大多都是后來種植的,都是樹齡較小的幼木,而且品類不夠齊全,難以供應目前的木材需求。
4.森林管護制度不夠完善。在我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森林的管護體質不夠完善的問題,很多地區的森林資源管理權責不明,當地的林業資源管理局體制不夠健全,森林保護技術落后,管理流于形式,不能跟上國家對于森林資源的管護要求。某些地區甚至為了政績工程,不按照規定進行伐區調查規劃,在執行限額采伐制度的林地上超額砍伐,不按照規定發放林木砍伐許可證書,只審查申請就隨意的批準,將砍伐后的驗收規定置于一旁,更有甚者還伙同林木砍伐人員一起,內外勾結知法犯法,肆意破壞國家的森林資源,用以謀取自己的私利。同時,由于我國的森林資源產權不夠清晰,導致很多邊遠地區難以監督到位,在某些國有林區的企業將林地資源據為己有,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互沖突的情況時有發生。
三、我國森林資源管護的可持續發展建議
1.樹立森林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森林的可持續管理理念是指以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健全性和結構完整性為目標,使生態系統內部的能量循環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不受破壞,充分發揮出生態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性利用。森林可持續管理理念的要點在于使得森林處于一種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狀態當中,具體表現在結構的合理性和功能、狀態及開發利用的可持續性上。對于我國林地資源的現狀,急需要先樹立起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今后的管理制度制定中才能找到理論依據,在兼顧環境保護的同時,發展社會經濟。
2.健全森林管理法制體系。健全森林管理法制體系的意義在于: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引導,采用法律的有效手段對森林資源利用行業進行有力的監管和約束,綜合運用必要的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利用稅收、價格等各種經濟杠桿和產業政策,調整行業的利益結構,保證行業有長期的資金投入,逐漸建立起保障林業發展的制度體系,始終將林業資源的投入和利用限定在一個合理合法的范圍之內。這就要求各部門能夠堅守自己的職責,嚴格按照規定辦事,控制好各個環節的審批和驗收工作,建立起完備的監督和反饋機制。
3.嚴厲打擊非法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建立嚴厲的法律制度,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嚴肅地打擊通過非法途徑販賣林木資源的行為,同時在需要保護的天然林地區建立起保護區條例,禁止在受保護的林區內進行狩獵活動,在某些不宜設置保護區的地方要制定明確的林木管理條例和禁獵期限。這些非法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已經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急需要通過刑法來加重對違法人員的處置力度,對不法分子達到警示的作用。
4.加強森林管理和民眾教育。一直以來火災和病蟲害都是影響森林發展的兩個主要原因,為了消除這兩個潛在的危害因素,我們需要加強林區的自我管理,做好火災的防護工作和病蟲害的急救措施,按照科學的方法和自然原理來培育高品質的森林,盡量杜絕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同時需要加強對廣大民眾的宣傳教育,加大公眾對生態資源重要性的認識,擴大森林資源保護的工眾參與力度,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穩定共同發展的生態系統。
四、結語
森林重要的環境價值和經濟價值對于其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應該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念,建立起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采用強有力的監控手段,加強對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爭取能夠完善森林管理和保護措施,真正實現資源的重復使用。
參考文獻:
[1]尚健.探析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6):284.
[2]張志銀.探究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J].中國林業產業,2016,(08):187.
[3]萬正林.研究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以西雙版納勐侖自然保護區為例[J]. 林業科技情報,2016,(02):21-23.
[4]龍小勇,魏高省.論述可持續發展要求下的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策略[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