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印
摘要:指出了核能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在不斷地改善著人類能源需求的同時,如何保證核安全與輻射安全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探討了核安全與輻射安全的定義,概述了核安全的發展歷史,進而提出核安全與輻射安全對策:包括建設應急組織體系、提高專業人員素質、重新確立基準威脅、建立基本信息數據庫、建立全國性核輻射監測網5個方面,以期對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安全;輻射安全;突發事件;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X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0008002
1 引言
原子核內部結構變化會產生不穩定核素,而隨之而來的電離輻射能夠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破壞,危及其生命,甚至帶來重大的環境危害。特別是當這種技術被用于軍事,便是最具威脅性的武器原子彈,其不僅威力巨大,帶給人類的更多的是恐懼和陰影。因此,核安全與輻射安全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共同話題,在世界各國都極受重視。然而核能源是一種新興能源,利用得當則能體現出卓越的效果,為了保證核安全與輻射安全,取得大眾的信賴,世界各國都在針對核技術進行著開發和研究,并且在關于核設施的設計、建造以及后期投入運用和退役等過程里,也都采用了許多相關的技術管理措施,也有著相應的理論形成,以及法律法規的頒布。
2 核安全與輻射安全的定義
核安全與輻射安全是一門綜合科學,一般將其定義為,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運用的各個階段中,核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行和退役的各個階段,為使核技術應用過程中以及其設施運行和退役過程中產生的輻射對相關從業人員、公眾和環境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低至可接受水平,保證其能獲得公眾的信任,并在這一過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理論,原則以及技術措施,管理措施的總和。如果對核安全和輻射安全分別討論,核安全的重點是保證核設施的正常運行,并且預防相關事故不會發生,以及事故后如何緩解不良影響,從這三方面對從業人員、公眾以及環境進行保護措施。而輻射安全則更多地側重于通過監測輻射水平、評估輻射效應,以及針對輻射的防護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制定,來保證輻射防護的完整性,讓輻射的劑量不超過國際規定的限值。
3 核安全的發展歷史
核輻射能夠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和影響,因此,在核能源發展的最初,核安全便受到極大的重視,在發展初期便確立了許多關于核安全的基本原則,同時也特別強調從設計和設備多方面的可靠性上來保證核安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核安全的基本原則確立,采用保守設計并且重視相關設備的可靠性,是核安全的基本原則。
1979年3月28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哩島核電廠發生堆芯部分融化事故,該事故表明,當維修出現錯誤亦或者設備發生故障時,如果工作人員根據安全系統的設計,而不是錯誤干預,便可避免事故的發生。在這一事故后,各國開始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改進人機接口和主控設計,并對嚴重事故的預防和緩解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高了核安全水平。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質被泄漏出來,污染了前蘇聯及歐洲部分地區。事故由于其反應堆存在設計缺陷,而運行人員在國內工作時也考慮不周到,違反操作規程導致事故發生。這一事故成為20世紀90年代之后影響最深的事故,如何加強安全文化的普及,也成為世界各國加強核安全的重要課題。
4 核安全與輻射安全對策
4.1 應急組織體系建設
應當建設和完善核事故的應急組織體系,并且明確其職責,在發生事故時其應當迅速對其做出反應,從而有效應對突發性核事故。國家也應當建立一個具有完整體系的核應急組織,包括國家核應急組織、?。ㄗ灾螀^、直轄市)核應急組織,和地方單位核應急組織,三級體系相輔相成,明確各級組織的職能,由此對全國范圍內的核安全機構進行領導管理。將核應急組織建設落到實處,能夠針對核事故或突發事件的危機管理和后果管理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指揮。
4.2 提高專業人員素質
專業人員的素養對于核安全以及輻射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其專業水平、安全技能以及管理水平是核安全以及輻射安全的重點。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并且制定合理的考核機制,提高其工作素養,并且努力樹立其工作責任心,從而使核安全和輻射安全落到實處,是降低核風險的重要途徑。因此,相關單位應當定期對涉核人員進行科普和技術培訓以及考核,使其充分掌握相關之時。相關單位也應當確保工作人員必須執行持證上崗,并加強應急專家庫的管理,對應急監測救援工作進行備案、存檔,以備不時之需。
4.3 重新確立現有輻射設施及核設施設計基準威脅
根據放射性物質的類型以及數量進行通常意義的安保措施,已成為各國核安全及輻射安全中的重點項目,通常會采取相關設施上鎖并設置保安警衛。但以往的安保重點都會選擇安全危害以及防治意外照射兩方面,然而隨著當下形式發生了轉變,出現了認為盜竊或蓄意破壞等現象,這是不容忽視的安全因素。設計基準威脅對于實體保護體系而言,是重要的措施,能夠防治人為對核材料的破壞以及盜用等現象,讓核設施能夠安全穩定的運行,并且保護環境以及人民的身體健康。對于小型民用核設施應當給予更多的科技支撐,確?;鶞释{這一課題能夠順利開展。
4.4 對現有核資源進行調查,建立基本信息數據庫
對現有核資源進行調查,掌握該資源的分布狀況,并建立信息系統和信息數據庫,對于核安全以及輻射安全有著重要意義,能夠隨時掌握設施工作現狀以及輻射源的動態安全信息,更準確地預防事故的發生。數據庫的建立應當給予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進而構建核設施和輻射設施事故處理的應急預案,并確保應急物資的儲存。也要調查核設施和放射源,細致而全面地分析出在役放射源、閑置放射源,以及擬退役放射源的種類、活躍度以及保存地點,根據這些信息建立實體保護措施。同時建立核資源信息數據庫也有助于計算機動態管理的實施,減少人為操作導致的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4.5 建立全國性核輻射監測網
為了能夠實現核安全和輻射安全的動態監控,建立一個能夠覆蓋全國自動預警的輻射檢測網絡是必要的。在建立監測網的同時,也要建立互聯的中心數據庫,并且是能夠兼容常規檢測和應急檢測的全國性核輻射檢測網絡,在相關事故的發生時迅速啟動應急措施,對事故做出積極的響應。通過監測網絡,工作人員可以獲得、儲存和驗證相關數據,也能夠獲取核設施地點的氣象數據以及地形數據,有助于及時對不良因素進行調整,同時建立全國性的監測網絡,能夠在事故的過程中,全程跟蹤事故,監視其發展變化,并對突發狀況做出積極響應,有助于決策部門迅速做出決策。
5 結語
核技術的發展,核能的綠色利用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現,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項技術已經運用到能源、工業、醫療、環保等多個領域,為人類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然而核安全與輻射安全卻是自核技術誕生以來便不斷探究的問題,如何利用核技術,使其不危害人類生存環境是重點討論對象。依靠科學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應急組織體系,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并且構建信息數據網絡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最重要的是加強法制建設,促進國際合作,讓全世界人民共同捍衛人類生存的家園。
參考文獻:
[1]岳保榮,趙蘭才,范瑤華.加強放射源安全綜合管理技術支撐系統的研究與建設[J].中國輻射衛生,2003(12).
[2]黃順祥,胡 非,陳海平,等.反核生化恐怖與大氣科學[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4).
[3]馬忠法.韓國核安全法律制度及其啟示[J].韓國研究論叢,2016(1).
[4]盧璐璐.關于核安全文化理念在行政領域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6(18).
[5]汪 勁.論《核安全法》與《原子能法》的關系[J].科技與法律,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