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霞 丁艷榮 龍振華
摘要:指出了建筑垃圾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已經嚴重地破壞與消耗了城市環境和自然資源。做好城市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已成為當務之急,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從永州的實際情況出發,就我國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置和再生利用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加強城市垃圾處理的對策。以期為建筑垃圾正確處置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環境;建筑垃圾;處置;永州;對策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0009402
1 引言
永州素有“錦繡瀟湘”的美稱,生態資源十分突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三項突破、三項改革、三項優先”思想的引導下,城市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一個關于建筑垃圾、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和再利用擺在了職能部門面前,這一問題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永州城市品質建設的成敗。
2 永州市建筑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建筑垃圾對永州的生態優勢造成嚴重的破壞。據有關部門統計,永州市每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達1000萬m2左右,因拆除舊建筑和新建施工等產生建筑垃圾達500萬t左右,加上37家中小型立窯水泥生產企業的報廢拆除,建筑垃圾量更大。長期以來,永州市對這些建筑垃圾都采取簡單堆放或填埋,其結果是造成兩種危害:一是占用大量耕地及土地資源,據測算每堆積1萬t建筑垃圾占地67 m2;二是污染土壤或地下水體,特別是有毒有害物質的下滲,使得土壤中存在著嚴重的危害性。與先進城市相比,永州市存在以下問題。
2.1 認識不到位,缺乏投資
建筑垃圾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數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實現建筑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節約天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具有較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就目前的永州而言,除主要領導和職能部門認識到這一點外,廣大民眾還沒有足夠的認識,特別是民間資本還沒有把目光投入到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再生利用上,缺乏投資建筑垃圾處理的積極性,往往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筑垃圾處理的“旁觀者”,等待機會的施舍。
2.2 創新不到位,缺乏技術
永州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發展緩慢,除大家認識不足,缺少投資外,與一些企業手中缺少技術關系密切。該市有一家加氣混凝土砌塊廠計劃在2018年前建成3條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生產線,達到年回收利用建筑垃圾5萬t的規模。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項目的建設進度目前還停留在類似建筑垃圾再利用本企業廢損產品的回收利用上。
2.3 開拓不到位,缺乏市場
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河沙、石灰粉、廢紅磚,破碎篩分后可重新用于建筑物施工中,它是干混砂漿的主要材料,既可滿足產品原材料需求,又可消納建筑垃圾,凈化環境,提高社會效益。而社會上特別是消費者對這一產品的認識不高,企業對其宣傳力度不足,從而造成永州擁有全湖南省乃至于全國規模最巨大、設備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節能環保最優的生產線,卻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處于市場銷售不景氣的被動之中。
3 永州市建筑垃圾處理采取的措施
為了打造品質活力永州,著力塑造集文化品質、建設品質、產業品質、生活品質于一體的城市品質,市委、市政府根據全市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強化宣傳引導,提高全民意識
永州市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告知書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多層次、高密度進行廣泛宣傳,迅速形成全民知曉、廣泛參與的社會氛圍。與此同時,要求執法大隊、區域中隊、社區干部、小區物業等多部門聯合,加強沿街店面、住宅小區、建筑工地等處的垃圾,特別是建筑垃圾等規范堆放、運輸、處置,引導他們自覺投放清理建筑垃圾,在思想上形成維護公共環境、保護城市形象的意識。
3.2 加上政策扶持,增加資金投入
加強對建筑垃圾的清運、處置的政策扶持力度是做好建筑垃圾處理的重要環節。永州市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一是由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全社會參與城市亮化美化活動,形成全市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二是增加財政預算經費,吸收社會資本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建筑垃圾的再生產利用之中,從根本上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
3.3 加大監督力度,健全管理制度
加大對建筑垃圾處理的日常監督力度,形成科學的監督考核機制,經巡查發現不及時清運和不圍擋作業的,責令責任單位采取措施,在規定的時間內未整改到位的,及時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給予相應的處罰。因不及時清運處理和不圍擋作業、影響市容環境或被上級領導和部門發現的,加倍給予經濟處罰,造成較大影響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3.4 加強聯合執法,規范處理程序
建筑垃圾的處理和再生利用重點在處理,效益在利用。要做好處理必須與城管執法大隊、公安、交通、街道等單位部門加強協調,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對屢教不改的單位和個人、個體商販及私拉偷倒的無資質運輸車輛,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通過責令整改、增加處理罰款、列入誠信黑名單等形式,文明執法、認真查處,逐步杜絕建筑垃圾亂堆亂放、無資質車輛私拉偷倒,無主建筑垃圾的第二次污染的行為,從而讓建筑垃圾的清運處置向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邁進。
4 加強城市垃圾處理的對策
永州市在城市建筑垃圾的清運處理中,雖說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果,暫時緩解了城市的垃圾處理燃眉之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有所突破。從永州的情況看,要做好我國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理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4.1 加強組織領導,實現觀念突破
《國家發改委在“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和《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建筑垃圾利用率要提高到30%,通過實施重點工程新增4000萬t年利用能力。要完成國家發改委提出的這一目標,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要站在新政治經濟學的高度認識和重視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再利用問題。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生態化、綠色化改造,將資源合理利用,實行變廢為寶。
4.2 加強制度建設,實行政策突破
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鑒,各地的方法千差萬別,但政府的引導是必要的。從目前情況看,歐美發達國家的建筑垃圾利用率已超過95%,其中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政府引導力強,相關法律法規非常嚴格。在亞洲,日本政府明確要求建筑中要存在30%的可再生材料,如果有再生產品而不采用則會被巨額罰款。到目前為止,我國雖然中央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地方卻缺失配套機制和手段,要想實現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的突破,必須在現有的政策方面實現新的突破,特別是地方政策措施。
4.3 加強技術服務,實現舉措突破
一是消費引導要有突破。在消費引導上實現突破是建筑垃圾處理的當務之急。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和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意義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使建筑垃圾再利用產品為建設單位、建筑施工企業能廣泛接受,深入尋常百姓家中,改變老百姓傳統落后的建筑消費觀念。二是管理機制上要有突破。建筑垃圾再利用工作要突破單一的管理機制,建立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把政府引導和行政執法有機結合起來,把牽頭主管與多部門合作結合起來,把目標責任與考核獎懲結合起來,把建筑垃圾的處置與再生利用結合起來。三是服務工作要有突破。建立管理機構和產業化工作機構,使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不是紙上談兵,應真正落實到建筑垃圾的處置和再生利用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確保監督執法到位,促進地方經濟的良性發展。
4.4 加強宣傳教育,實現意識突破
搞好建筑垃圾處置和再生利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各單位和新聞媒體要注重宣傳,凝聚力量,形成共識,在工作中做到宣傳教育到位、指導服務到位、設施落實到位、收運處置到位、處罰激勵到位。通過宣傳教育確保垃圾“有處放”、“能入池”、“集中轉”、“再利用”。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責任體系,實行建筑垃圾處置和再利用向程序化、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曉坤.對永州建筑垃圾、固體廢棄物再利用的幾點思考[J].環衛科技,2014(12).
[2]楊全新.襄陽市襄州區新常態下城鄉垃圾一體化管理探索[J].環衛科技,2015(7).
[3]如皋市環衛處.如皋市城區建筑裝潢垃圾清運市場化調研報告[J].環衛科技,2016(11).
[4]翟瀟娟.城市垃圾分類收集的經濟效益[J].環衛科技,2016(8).
[5]黃 冠,薊 帥.用“大城管”模式打造“福城”環衛新格局[J].環衛科技,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