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明清家具在中國家具史上擁有崇高的地位,而明式家具是明清家具中的藝術品位最高的,歷來受到收藏家的熱捧。經典的設計作品必是形神兼備。明式家具的魅力不僅表現在造型、色彩、材料、裝飾等方面,最主要是通過家具傳達出明代匠人、文人以及社會環境的“靈魂”。筆者查閱大量前輩的著作,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具體文物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分析明式椅子的造型、色彩、材料、裝飾以及先人使用情況,總結出明式家具“形而上”的特點。筆者通過這一成功案例的剖析,領悟到先人對設計的獨到見解,希望自己的愚見對明式椅子的發展有所幫助。
一、明式椅子的種類
明式家具主要是指明中期到清初期,用料以硬木料為主、造型設計精巧、制作精良、風格簡約的優質家具。明式椅子是明式家具的一個類別。椅子是一種有靠背或還有扶手的坐具,據史料記載最早始見于唐朝,椅子的造型始于北方少數民族的胡床。
按照王世襄的著作《明式家具珍賞》中的觀點,明式椅子從造型上大體可以分為四種: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以及交椅。
(一)靠背椅
靠背椅始于南北朝時期,唐朝以后得到普遍使用。椅面普遍為方形,有靠背以及拱形的搭腦。其中傳世文物最多的是一種搭腦形似懸掛燈盞的竹制燈架,專稱“燈掛椅”。凡形制不符合燈掛椅的皆泛指為靠背椅,靠背椅與其他造型的椅子的區別是沒有扶手。
(二)扶手椅
它是除圈椅、交椅以外,有靠背且有扶手的椅子統稱。其式樣和裝飾有繁有簡,在明代主要和茶幾配套使用,用于迎賓、書房、臥室。扶手椅有三種形制:一種是玫瑰椅,它在各種椅子中屬于形制矮小的一種,用材單細、有力,后背和扶手與座椅垂直,因文人喜愛而得別稱“文椅”。優點是輕巧靈便,適宜寫作,可自由轉身,缺點不宜依靠休憩。
另兩種是(四出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二者的差距僅在座面以上。四出頭式官帽椅的搭腦兩端以及左右扶手都是出頭的,故稱四出頭官帽椅,其形制上變化很微妙。南官帽椅在椅背搭腦和扶手處作圓角處理。南官帽椅在式樣上比四處頭官帽椅變化多。其搭腦有的和四出頭官帽椅形制相似,僅作圓角處理,有的則沒有四處頭官帽椅搭腦的形制,直接微有弧線狀與左右后腿(上截)作圓潤銜接,此外,還有幾種,但都變化不是很明顯,不再一一舉例。
(三)圈椅
圈椅出處有很多的猜想,筆者支持由“席地而坐”時期一種可供依靠的圓形家具,其形制似圈椅上截,后借鑒胡床造型,逐漸演化成圈椅。唐代圈椅已經成形,在周昉《簪花仕女圖》中看出已經與明式圈椅形制差異很小。明代直稱其為“圓椅”,特點是搭腦連著扶手,前高后低一順而下,體態豐滿勁健。座靠時整個手臂都可以得到支撐,讓使用者感到十分舒適。
(四)交椅
交椅是椅圈和胡床的結合體,由交杌加上椅圈。在著作《明代家具珍賞》中,王世襄把交椅分為直后背和圓后背兩種,經筆者查證,直后背的是胡床。
由于交椅可折疊,搬運方便,故在古代野外郊游、圍獵、行軍作戰中只有地位和身份極高之人才有資格使用。因此,我們至今沿用“坐第一把交椅”就足以代表其政治色彩。
二、明式椅子的外在美
“相由心生”就是研究家具設計的最好思路。明式椅子的外在表現代表明代的“物相”,而“心”則指的是明代與之相關的社會文化以及在那個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思維方式。從哲學的認識論說,思維規律和事物發展的規律是一致的,所以研究明式椅子的“心”先研究其“物相”。為了研究明式椅子的外在特點,本文著重從造型、色彩、裝飾、材料等幾個方向著手。
(一)造型
明式椅子雖然分為四個種類,但是筆者在文物考察時發現它們在材料、造型上都是極為接近的。在造型上,明代家具多以木框架結構,沿襲宋代程朱理學思想下建筑標準的對照。同樣是燈掛椅的底座(座面以下部分)的式樣,可同時應用在四出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和玫瑰椅上。明式家具多以蘇造最為經典,因此為了節省名貴木材,座面多以席編為主?!稜I造法式》一書中詳細描述了大木作的營造法則,制訂了以“材”為標準的模數制。這些在程朱理學思想下的標準化、模數化思想,通過多種模數的組合變換出不同形式的椅子。交椅和圈椅與扶手椅和靠背椅在造型上有較大的差異。交椅造型是明式椅子中造型最夸張的,夸幅最大,也是明代椅子中造型最優美流暢的。它的椅圈曲線弧度柔美,俗稱“月牙扶手”,交椅兩側承重椅腿更是曲折柔美,婉轉悠長,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后來,交椅進入廳堂,交叉的椅腿失去了原來野外使用的優點,人們將其改為常規制式的四條腿。經過改進,圈椅慢慢形成獨特的形制,造型上圓中帶方,暗合中國文化的“外圓內方”之說,在處事之上圓滑,在內心要有自己所堅持的。在擺放上,圈椅也多放置于廳堂之上與桌幾組合,迎接朋客使用。
(二)色彩
明代椅子在色彩上明度、純度都較低,給人以安定沉穩、平和親切之感。明代通過漫長時間,大浪淘沙篩選出的色彩最終與當時文化相吻合。中國古人歷來對書房的設置極為考究,到明代對傳統文化更加重視,明朝初期把程朱理學推向至尊位置,并實行八股取士。理學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在這種環境下,當時人們對文化更加追捧,做學問成為當時的社會現象。正是因為前期對文化的追捧,經過后來“心學”的興盛等,明朝后期文人士大夫逐漸成為社會主流群體,他們崇尚高雅,講求品味。因此,色彩渾厚所表現出的氣質與士人那種精神境界相吻合。色彩渾厚在視覺感受上,有助于讀書人靜心定神,也符合讀書人高品位的要求。
(三)裝飾
明式椅子的裝飾圖案植物多以蓮花、寶相花、牡丹花、梅蘭竹菊、卷草紋等,動物多以螭紋、龍紋、鳳紋、麒麟紋等。在裝飾上,明代椅子講求紋飾為整體服務,明式椅子中也有雕飾較為繁復的,但是極為少數,多以裝飾簡單符合椅子整體的效果表達。裝飾部位多在前牙條和靠背板位置,裝飾時多以靠背板為主,前牙條多為點綴呼應的效果。
交椅裝飾較為復雜,在關鍵承重轉折部位多以金屬配件包裹和角牙雕飾,兼具裝飾與穩固之效。對于裝飾考究的,人們會在椅圈手柄處雕刻裝飾。
(四)材料
明式椅子保留至今的多為黃花梨、紫檀等名貴硬木材料。可以看出明代家具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工匠在制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和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形成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明式椅子能保留至今,名貴硬木材料功不可沒,它為中國家具的發展提供了實物標本。
三、明式椅子的“靈魂”美
本文所研究的明式椅子的使用人群多為文人士族和富賈之人,是社會的中間階層。由于底層人民講究實用,家具在造型雕飾等方面歷代沒有太多變化,因此它沒有太多值得研究的價值。宮廷家具則正好相反,多為富麗華貴,與清式家具較為類似,但相對于龐大的中層,宮廷用具數量較少,不能以偏概全。明式椅子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通過這些外在的表象,人們可以讀懂它那靈魂深處的秘密。
(一)園林藝術與明式椅子的“靈魂”
明代中期到清初,國家相對安寧,人民生活富足,“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洽,必欲營治一園?!薄凹尉改┠辏妊绨?,丈大夫富厚者……治園亭。”園林藝術自明代中期開始蓬勃興起。園林藝術的發展帶動了明式家具的發展,自此明式家具受到世人的重視。《園冶》《長物志》兩部明代的園林著作把文人的雅逸作為造園的中心思想。兩部書籍還用大量篇幅記述明代的家具,這足以說明明式家具是造園藝術的一個重要表現手法。明式椅子也因此深受文人雅逸的精神境界影響。
在造型和裝飾上,人們注重返璞歸真,更多的是將人們在勞作中所積累的對自然的喜愛和依戀,體現在園林景觀力求自然的營造中,田園風光衍生為造園風格中重要的審美情趣:思想上,“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相統一,它引導著中國古典園林的健康發展,力求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園林審美觀。
在這個大環境下,明式椅子也深受當時的園林審美觀的影響。例如,在選材上運用木本色、在結構上運用建筑的框架結構以及《營造法式》的模數制等,都是在這個環境下產生的影響。
最主要的是文人雅士對園林建設的設計和參與,對園林的審美觀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明式椅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文人士族文化與明式椅子的“靈魂”
由于統治者對文化的推崇,明代形成了好學的社會風氣,文人士族的地位也因此很高。在中國古代文人無不重視書房的設置,雖然經濟有所差異,但是書房是文人的精神樂園,因此文人對書房的擺設極為考究,來營造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空間。文人士族是明式椅子的主要使用者和設計者,如明代大文豪文征明參與了拙政園的設計,并參與了部分園內家具的設計與制作,祝允明官帽椅落款為“丙戌十月三十日書,枝山樵人祝允明”,這兩個事例便是最有力的說明。
明式椅子是文人士族設計并使用的,因此它也是明代文人士族文化的物化產物。文人士族文化的注入使其“靈魂”也由俗變雅,這也是明式椅子最主要的“靈魂”。
(三)明代工匠與明式椅子的“靈魂”
明式椅子的完美是工藝技術、藝術與文化三者的完美結合,如果缺少其中一環,明代工匠就是有再好的設計想法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明代工匠是明式家具的制作者,沒有其精湛嚴謹的技術,就不可能把明代的園林文化以及文人士族文化表達得淋漓盡致。
古代木匠是一個讓人尊敬的技術工種,幾乎任何工具都與木工有關系,到明代木工技術早已十分成熟。古代木工分工明確,分細活和粗活,細活又分為雕刻和精家具制作。由于各司其職,木工在制作時手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
技術高超僅體現在造型上,主要是匠人文化與園林文化、文人士族文化產生共鳴。明代匠人能體會和理解園林文化和文人士族文化的真諦,因此才可以制作出形神兼備的上品。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不是材料、造型、裝飾、色彩的簡單組合,正是工藝技術、藝術與文化的內在“靈魂”和材料、造型、裝飾、色彩等外在表現的完美融合,才造就了明式椅子的完美。所以,一些家具雖然外形、材料等與中式家具一樣,但不一定是中式家具,只有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作為其“靈魂”和蘊藏中國審美特點的家具才是中式家具。
在設計中,任何一個經典的藝術作品,不僅要有外在表現,更重要的是有“靈魂”。雖然當下社會有大量的流行款式,但是那些百年老店、老品牌依然賣以前的款式。流行款式只注重外形,忽略產品的文化內涵,造成了消費者的審美疲勞;而百年老店、老品牌更注重產品文化,經典是永恒,它不僅僅是外在表現優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優美的外在表現折射出讓人不乏味的文化。
明代家具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由于筆者學術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處,還請不吝斧正。
(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