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鵬++費騋闖
【摘要】學前美術教育是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然而目前我國的學前美術教育形式并不樂觀,還有很多家長和幼兒美術教師把美術當做孩子的一項技能或者特長來培養,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本篇文章從四個方面來詳細闡述如何開展學前美術教育,期望能給我國學前美術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帶來幫助。
【關鍵詞】學前美術教育 美術興趣 創新能力 隱性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230-02
近年來全面二胎政策的開放以及社會對于教育事業需求的增長,使學前教育行業的重要性不斷得到凸顯,學前教育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重點關注的熱點議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提案中講到美育要從娃娃抓起,用美術這個藝術的形式來促進孩子的成長提升他們的整體修養。
學前美術教育是每一個孩子人生美術教育的起點,不僅要在教育過程當中教授給幼兒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技巧,更加重要的是它作為一種藝術教育的形式在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么如何開展學前美術教育成為了所有學前教育工作者所必須要關注的焦點。
一、學前美術教育要順應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
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是學前美術教師在設置課程上所必須要遵循的客觀性原則,幼兒的思維方式具有超現實的特點,這種能夠突破客觀規律不受現實條件所束縛的思維特性使得學齡前這一階段成為幼兒想象力、創造力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研究表明,在幼兒時期人的右腦發育速度快于左腦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幼兒感性的創造思維能力要強于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幼兒來說,幻想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所有不理解或者不認識的事物和現象都以想象的形式存在于他們的世界,遠到浩瀚星空,近到一草一木都能牽動他們想象的翅膀。
而美術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有著夸張,想象,變形和象征等等創作手段,剛好可以幫助幼兒將其豐富的想象創造思維通過美術作品的形式展現出來,但是如果我們忽視幼兒身心的發展特點僅僅重視美術知識技能的傳授,忽略對兒童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那么會讓孩子們在一開始就被枯燥的美術知識技能擋在興趣的大門之外。所以說只有以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學前美術教育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教育,一個優秀學前美術教案或課程也一定是以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為基礎。幼兒美術教師在進行學前兒童美術教育過程中應該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著重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突破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將游戲帶入課堂
很多幼兒美術教育所走的路線都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將已經預備好的內容,思想,方法按照自己的理解灌輸給幼兒,學生僅僅作為被動地接受者。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不適合學前美術教育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學齡前兒童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他們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主要來源于觀察,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是觀察力敏銳,求知欲旺盛,想象力豐富然而道德感,自律能力,規則意識相對淡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恰恰相反的強調紀律,規則,灌輸,忽略了幼兒的觀察與求知,也大大阻礙了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
游戲在學前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幼兒進行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我們應當將游戲引入學前美術教育的課堂,將游戲作為一種美術教學的手段。在幼兒的視角中,畫畫本來就是一種游戲活動,畫筆也是一種游戲工具,如果在課堂上可以利用游戲作為切入點來激發和調動他們的美術學習和創作的興趣那必然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說幼兒美術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應該要把課程的趣味性和創新性放在首位去考慮,將游戲帶入課堂。同時在進行美術游戲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自主地去觀察,理解,想象進而創作美術作品,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教師成為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例如在大班美術手工課“未來汽車”上,教師先通過課件向學生介紹汽車的特點,繼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未來的汽車會是什么樣子,有什么樣的功能,再利用紙殼制作自己的未來汽車,最后進行美術游戲活動汽車比賽,看看誰的小汽車跑的最快。整節課最后以游戲活動收尾孩子們不僅在快樂中鞏固了有關汽車的知識,也提高了幼兒對于動手制作的興趣。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美術課的開頭利用游戲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當中。例如在中班美術課“恐龍世界”中教師先讓孩子們進行恐龍扮演的角色游戲,引起學生們對恐龍的興趣,再通過課件對恐龍進行展示和介紹讓幼兒了解相關知識,最后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完成創意美術作品“恐龍世界”。在這節課當中,教師用游戲開頭成功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恐龍產生了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沉浸在課堂當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不僅如此,學前美術教育還可以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讓幼兒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環境,觀察藍天白云,花草樹木,飛鳥走獸。讓他們在親身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切身感受自然之美的過程中想象力得到激發。例如在大班美術課“走進春天”中教師帶領學生在自然公園中踏青,感受春天來了的變化接著在公園的草坪上學生們完成美術作品。整節課在戶外完成,讓幼兒在感受自然的美麗中激發出自己的想象力從而完成美術作品,這也算是游戲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一種特殊形式。總之,突破死板的教學模式將游戲帶入美術課堂對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和創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建立幼兒中心的美術作品評價標準
幼兒的詞匯量十分有限,他們有時無法通過語言描述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他們手中的畫筆就成了表達情感宣泄內心的工具,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理解還有他們天真爛漫的想法都會通過手中的畫筆流露在白紙上。幼兒的美術作品當中往往包含著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又由于他們所掌握的有限的美術技巧,很多優秀的幼兒美術作品站在我們成人的角度來看就被定義為“亂涂亂畫”。所以幼兒美術教師不能以一個成年人的審美來審視和評價他們學生的美術作品,應該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從幫助幼兒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建立一種以幼兒為中心的審美評價標準。
現實當中很多家長甚至還有幼兒美術教師評價幼兒美術作品像不像,行不行,好不好,這是大錯特錯的一種行為,對于學前美術教育來說學生的美術創作過程以及蘊含在作品當中的想象力創造力遠比一件美術作品成品重要的多。我們需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幼兒觀察,思考和創作的過程當中,只要幼兒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當中展示了自己通過觀察掌握的知識,也表達了自己對于事物的看法和想象,那么這幅美術作品就是一件優秀的美術作品。幼兒美術教師在對作品評價時需要提前與幼兒進行交流溝通,充分理解幼兒的創作靈感與意圖,這樣才能站在幼兒的角度用他們的眼光來審視這件作品。同時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尊重幼兒的作品多使用表揚和激勵的話語,不能只因為美術技能技巧的好壞而去表揚或是批評,這樣才能夠培養幼兒創作的自信心,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進一步地融入美術課堂。
四、充分發揮美術課堂中隱性課程的教育價值
隱性課程指的是課程計劃中沒有規定、非正式的和無意識的學習經驗。多數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都是以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為目標,這樣他們就忽略了隱性課程的巨大價值。優秀的幼兒美術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需要注意如何利用好隱性課程的教育價值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前美術教育的隱性課程大致可以分為思維能力訓練、語言能力訓練,合作能力訓練幾個方面。首先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站在引導者的角度上多提問,引導幼兒多觀察多思考。例如在中班美術課“各種各樣的房屋”中教師首先通過圖片展示不同風格、樣式的房屋讓幼兒觀察再進行提問每一種房屋有什么樣的特點?你們家的房屋和圖片中的有什么不同?用問題來引發幼兒的思考,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例如在小班美術課“多彩動物園”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說出每種動物的顏色,大小,吃什么等等,在美術作品完成后教師要讓每個幼兒都手持自己畫作依次向其他向朋友們講解自己畫了什么。在描述和講解的過程中幼兒不斷地進行語言表達那么這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最后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大班美術手工課“美麗葉畫”中教師將學生分為四個人一個小組,讓他們去幼兒園中采集各種不同顏色的葉子然后一起制作一幅葉畫,在小組分工合作的過程當中就鍛煉了幼兒的合作能力。總之優秀的幼兒美術教師不僅僅要按照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更要注意發掘隱性課程的巨大教育價值。
總而言之,學前美術教育是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培養幼兒美術興趣和創新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幼兒美術教師必須要迎合時代的要求樹立創新意識,及時學習更加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美術教育中靈活變通,讓幼兒感受到自然美學會創造美,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根本教育目的。最后我希望每一名幼兒美術教師都能為我國學前美術教育貢獻出一份力量,努力成為改革發展的倡導者和領跑者。
參考文獻:
[1]黃堅.論兒童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美術教育中的培養[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1-7.
[2]李蕾.兩難:少兒美術的童真與規范[J].《美術觀察》.2013年6期.
作者簡介:張志鵬,男,1994年3月出生,漢族,大學本科在讀,學校:沈陽大學,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費騋闖,女,漢族,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博士,沈陽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