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盛
【摘要】普通高中實行新課程新理念和教學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基礎課程學習能力,同時要求班主任更新工作觀念,更新思想,改變管理方法,端正自己的位置。本文根據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情況,淺談了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的現狀,以及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好。
【關鍵詞】新課程 理念 班主任 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189-02
國家提出教育進一步深化改革,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新課程新理念,提出了教學新標準。這必定對教育工作者是一次觸動,使他們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必須尋找新的工作目標,確定新的工作航線。
一、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的現狀
普通高中推行新課程和教學新理念課程改革已經有多年,對基礎教育實施改革,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已充分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都知道實行課程新標準是當前的重要教學任務。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實施推進。絕大多數班主任都能認真領會教育改革的新精神和新政策,都積極支持教學改革,都愿意積極配合其他科任教師的工作。都希望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基本實驗常識、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都愿意引導、啟發學生自主式的學習,更愿意培養學生互助互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鼓勵學生遇到學習困難不畏懼怕,要有勇于克服困難和知難而上的精神[1]。
二、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欠缺之處
1.沒有真正理解新課程理念
雖然高中新課程、教學新理念和課程新標準出臺,更改了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模式,改變了課程教學的方式,但仍有少數班主任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不足、理解不透徹,沒有認真去學習、仔細去研究新課程理念的總目標,以至在學生面前依然保持權威思想、權威意識,班級學生必須聽從我班主任、服從我班主任,否則,告知家長。個別班主任依舊保持傳統的思想觀念,以教學成績為主,以學生考試分數為大,還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堂課中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給學生提問題的時間,還是大量的布置練習題,依舊認為課堂內、課堂外多做練習題才可多掌握基礎知識。忽略了新課程新理念中啟發式的教育,忽略了新課程新理念中自助式學習模式,忽略了新課程新理念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育和創新思維能力。
2.班主任工作不到位之處
應該說班主任的實際工作比較繁瑣,除了要教授一門專業基礎課,還要管學生大大小小的事,像吃飯、睡覺、思想有情緒等等。班干部團不團結,有矛盾了班主任要調節。班級活動要管,開展什么樣的活動,怎么組織,是否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等等。班主任就像俗話說的既當爹來又當媽,確實很辛苦。伴隨著高中教育教學的改革,新課程、新理念、新標準的相繼出臺,使班主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教學革命的新思潮更改了一些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不需要班主任這個家長式的保姆。一些對教學改革相關文件學習不到位,文件精神領會不透徹的班主任,依然我行我素,對學生依舊實行強化式管理。使學生失去了自信心,有了依賴思想。沒有了自己的學習空間,遇到問題不愿去思考,動腦能力變差。生活中害怕遇到困難,遇到困難不知怎樣面對,不愿自己想辦法解決,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認真研究新課程理念,做好班主任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搞好師生關系
高中時期,學習任務繁重,怎樣才能打好基礎,為今后的學習鋪路,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很重要,班主任這個橋梁的作用更重要。首先,班主任應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素質水平,認真學習教學新課程、新理念、新標準,刻苦鉆研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熟悉新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方式。其次,應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給每堂課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提問。教學設計多以引導、啟發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的獨自思考、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創新思維能力。最后,班主任應弱化自己的名利思想,樹立正確科學的評價觀,熱愛班級每一個學生。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搞好師生關系,經常表揚學生。
2.改變思想觀念,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應認真學習國家關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相關文件,拋棄傳統的思想觀念,拋棄傳統的管理理念,拋棄傳統的警察式、家庭保姆式、強化式管理模式。轉變班主任工作角色,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認真貫徹執行人性化教育管理新理念,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喚醒學生的良知,使他們懂得尊重長者,尊敬教師,尊重科學,和諧友善的對待同窗好友[2]。
四、總結
通過上述淺析,新課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高中)應在新課改中不斷更新自己,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更新工作作風,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和諧的態度、以嶄新的面貌去迎接明天的工作,為國家輸送優質人才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段東青.制度是船,愛心是帆——班主任點滴體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王翠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的帶班體會[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