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緯光 施康康
摘 要:在建筑施工項目中應綜合運用各種手段來規范和引導各方的安全文化和行為,把工程事故的發生率降至最低,確保員工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是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為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幾點看法意見。
關鍵詞: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安全行為
安全管理的中心問題是保護生產活動中人的安全與健康,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施工現場是施工生產因素的集中點,其特點是多工種立體作業,生產設施的臨時性,作業環境的多變性和人機的流動性。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安全狀態,都是釀成事故的直按原因。物的不安全狀態可以通過固有的標準規范在投入使用前發現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則需要在生產過程動態的管理和規劃。
根據建筑行業的事故統計,施工現場安全事故大多是人為事故,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有極大的關系,其涉及安全事故中非常重要的人為因素的問題。重視人、尊重人、了解一線工人的心理行為特點也有著非常大的聯系。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因此工人的行為也變得更加復雜化和多樣化,項目管理人員必須面對工人行為的挑戰。把生產施工中的人為最重點關注對象,從保證生產安全、防止事故、減少人身傷害的發生。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連鎖理論中人的不安全行為是由于人的缺點造成的。人的缺點是由于不良的環境誘發造成的,它包括性格上的先天缺點以及缺乏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術等的后天缺點。對人的不安全行為控制:
1 工作環境——可控,即改變安全管理環境
營造建筑企業的安全文化,建立一個良好的安全管理環境。安全文化就是企業的安全意識、安全目標、安全責任、安全素養、安全習慣、安全科技、安全設施、安全監管和各種安全規章制度的總和,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保護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并在企業的安全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激勵、凝聚和規范作用。企業安全文化是全體職工安全素質和良好習慣的體現。建筑企業在安全生產上繼承性大于創新性,規定動作多于自選動作,采取制定各項安全制度、張掛安全標語及警示牌,開專項的安全會議等,這種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短期效應明顯,但并沒有在全體一線施工人員中形成一道堅固安全防御體系,依然有職工對安全管理還存在著一些漠視或抵制的態度,這種潛意識必然會體現在他的不安全行為上,并可能“傳染”給同事。在安全管理上,時時、事事、處處監督企業每一位職工遵章守紀,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這就必然帶來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事故預防的一種“軟”力量,可以彌補安全管理的不足,它是一種全面管理,以文化的無孔不入的方式彌補以往安全管理的不足,它注重的是人的觀念、態度、情感、道德規范、品行等深層次的人文因素,通過教育、宣傳、獎懲、創建群體氛圍等手段,形成從無形到有形的影響,不斷提高企業職工安全意識、協作意識和安全行為,從而使職工從不得不服從管理制度的被動執行狀態,轉變或同化成主動自覺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動,即從“要我安全”轉變成“我要安全”、“我會安全”。
我國建筑企業勞動力密集程度高,從業人員又以農民工居多,文化程度較低,生產力構成中人的因素比例大,工人個人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都直接對安全有影響。施工現場的環境多變,針對不同施工環境的安全措施有所不同,但對安全管理環境的要求是相同的。經過自然本能反應階段、依賴嚴格的監督、獨立自主管理、互助團隊管理4個階段,員工就會把安全作為個人價值的一部分,把安全視為個人的成就。
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團隊要從資歷型轉變成了知識型,老員工做當安全員轉變成了有較高學歷的新員工和老員工相互配合的形態。這樣的優點在于:新員工能夠從老員工那更快的學習到現場經驗,能更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并且新員工又彌補了在信息化時代和安全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的企業項目施工過程中,老員工在文檔方面的不足。這樣的組合形態有利于施工企業的安全環境建設。
2 工作人員的素質——可控,即提高全員的安全素質
當前的施工人員多數都是來自農村,受到的教育水平較低,缺乏基礎的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術,建筑安全技術研究工作比較薄弱,解決建筑安全生產關鍵性技術問題的工作相對滯后,理不清安全與速度、安全與效益、安全與穩定的關系。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而造成安全事故。末級建筑施工企業(勞務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和施工班組素質普遍偏低,無法對施工一線工人進行管理。因此加強對于受教育水平較低的職工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是解決建筑工程施工人員安全素質較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提高人員的素質不僅是安全生產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企業整體發展的需要。安全教育是有效提高建筑施工人員安全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企業要保證每一個員工都要參加安全教育培訓,這是建立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有效杜絕安全事故的有力保證。
建筑施工過程中,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更要能做到不斷學習,深入實際,說“內行話”,做“明白人”。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崗位在生產一線,現場環境復雜多變,只有不斷努力學習,掌握充分的安全知識、法律法規制度及安全生產技能,才能在工作中說“內行話”,做“明白人”,成功地履行職責和發揮作用,正確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 工作人員的狀態——不可控,即主動了解分析并引導員工的工作狀態
在某工地,工人王某違規使用插線板,安全管理人員發現后,語氣強硬,按照規定沒收違規使用的插線板和電纜線50m,由于是王某自費買的電纜線和插線板,所以態度依然很強硬,堅決不讓安全管理人員沒收。發生了言語沖突,險些發生肢體沖突,最后,迫于安全管理人員的壓力,插線板和電纜線還是被安全管理人員沒收,但是王某懷恨在心,在日后的工作中,故意違章操作電器設備,造成火災。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日常的管理中,安全管理人員需要了解工作人員的動態內容,如果當時,態度平和,認真解釋使用插線板可能導致總電箱燒壞等危害,并耐心勸導其改正;之后,能夠及時發現王某的心理異常狀況及工作狀態,這一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生產活動中為了搶進度、圖方便、少出力,有意投機取巧作業,素質差、缺乏安全知識、自控能力不強、不懂操作程序的違章行為,安全意識淡薄,存在偷懶僥幸心理,作業中湊合、馬虎、滿不在乎的從業人員中任何一種違紀行為,都是在一定的不穩定工作狀態的心理活動指導下產生的。緊張心理、僥幸心理等都是形成不安全行為而導致傷害事故的原因。在生產活動中,工作狀態的調整是生產安全的需要。
不能對工人進行正確的心理分析,并適當進行狀態調控,工作狀態就會偏離法規、偏離目標,出現不良的行為,不按章程作業,隱患不能及時排除,安全規章制度落實不了,引發事故。掌握人的工作狀態特點非常重要,對安全生產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安全生產管理必須重視從業人員的心理問題以及工作狀態。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員工從心理上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切實做到安全生產,減少和消除事故隱患。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工作人員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通過考核可以將員工的安全知識及其業務能力與激勵機制有效的結合,使企業一線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能夠得到較好的業務水平,使其擁有緊急情況處理的能力,時刻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態度要轉變。端正自己的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同工人交朋友,做員工的“貼心人”,改變張嘴扣獎,閉嘴罰款,動不動就訓人,態度生硬,把自己放在工人的對立面上。明確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是為工人工作,自己的責任是為工人負責。行使監督義務的同時還要樹立為工人、為現場服務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勞動,工人才會時時處處理解和支持你的工作,把你的要求,你的批評,甚至你的“苛刻”當作善意的關懷。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只有在施工過程中有了安全的行為,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收入。避免了使被管理者產生逆反心理,把安全工作當成是管理者的需要,而不是出于對被管理者的關心與愛護,從而出現弄虛作假,“擺樣子”、“走過場”等現象。避免了激化矛盾,使被管理者產生抵觸情緒,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出現“你說你的,我干我的”甚至“對著干”的現象。
安全管理工作注重關注的是人員的行為以及傷害的預防,而不是對人員的錯誤行為進行指責。安全工作,離開了作業人員的理解和支持,是一刻也行不通的。因此,安全員必須以身作則,無私無畏,只有敢說、敢管、敢負責,才能不辱使命,擔起雙重重擔,贏得企業項目和一線施工人員的信任與支持。
4 結束語
通過對事故規律的研究,要根據人員的個體心理、年齡、教育程度、安全意識、疲勞程度等因素進行分析了解從業人員的工作狀態,以激勵安全行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為,對于安全生產有重要作用和積極的意義。由于人的心理千差萬別,影響人的行為安全狀態也多種多樣: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條件下有不同的安全行為表現,不同的人在同一條件下也會有各種不同的安全行為表現。分析出人的安全行為規律,了解從業人員的工作狀態,以便有效地預測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使從業人員能按照規定的生產和操作要求活動、工作,以符合生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