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洲
摘 要:我國經濟持續開放,參與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深入。在對外經濟交往中,民營企業比重越來越大,行業越來越廣泛。整體從最初引進外資階段,轉入“走出去”通過合資、并購等方式,我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以形成規模以上級別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格局。我國民營企業在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方面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加。在民營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如何防范和解決這些風險,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民營企業 對外直接投資 風險 對策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054-02
1 我國民營企業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現狀
從企業資本構成上看,除去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以及集體所有性質的企業,統稱為民營企業。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參與國際貿易行業覆蓋面廣,產品種類眾多。
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民營企業份額逐年上升、穩步增長。企業已經不只滿足于產品的出口,很多企業選擇目的市場投資建廠,屬地生產。汽車行業中,比亞迪在美國設廠、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汽車;家電行業中,海爾的美國工廠;電子行業中,聯想、小米、華為等中國企業都已經紛紛達到了對外直接投資階段。
2 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投資面臨的問題
民營企業在對外貿易投資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是來自內外兩方面的。
2.1 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投資面臨的內部問題
我國民營企業在對外貿易投資過程中,由于自身管理經驗的不足、文化差異、信息不對稱以及財務管理不健全等,也會面臨著各種問題,就企業自身看,這些風險都屬于內部問題。
2.1.1 經營管理問題
投資目的地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國家,要求企業有健全的財務、稅務、法律體系。目前,我國除了較少的大型民營企業外,在經營管理上,完全不能適應投資目的地國家的要求,需要改進提高。
2.1.2 家族式企業不利于國際化發展
家族式企業決策層和執行層固化。在創業初期,決策和執行的高效率無疑利于企業成長期的快速發展。當企業發展進入成熟期,需要拓展國際市場時,將會面臨不同的市場要求。風險的提高,不能再用創業期的快速決策、快速執行的模式進行,否則風險將會加速,造成企業經營惡化。
2.1.3 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
(1)產品單一,檔次偏低。我國大部分民營企業由于規模和資金的限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強,在國際市場上處于低端地位,出口的產品多數以檔次低、附加值小的輕工、食品、服裝、工藝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此外由于我國民營企業產業組織松散導致模仿競爭、價格惡性競爭愈演愈烈,使我國民營企業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忽視了高端產品市場,長期專注于低端市場,低廉的價格、低質量的商品,這樣的錯誤發展路線不僅使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利潤微薄,而且還要面臨成本上升和國內惡性競爭的問題。
(2)科技含量低,自主創新差。我國大部分民營企業由于規模和資金的限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強,除少數民營科技公司出口高技術產品外,大多數民營企業出口的產品多數為附加值小的輕工、食品、服裝、工藝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即使是科技含量高的民營企業也將面臨關鍵技術、設備依賴進口的問題,使得產業技術、核心競爭力得不到增強,而國內相關行業又相對落后最終產生對外依賴,發展脫節直至喪失競爭力。
(3)品牌觀念淡薄。民營企業品牌意識差,在國際市場上缺少名牌產品,部分民營企業在國家貿易中只顧及眼前利益,不注重品牌的長期發展。據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報告指出,在對我國550家民營企業調查中,有280家企業自主品牌在企業在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不足50%,其中151家企業出口總額比例低于20%。我國出口外貿500強中,名牌產品的銷售比例僅占6%,遠遠低于國際水平。
2.1.4 信用問題
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投資過程中的信用風險指的是與之交易的客戶未履約或是存心詐騙從而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在國際市場上,經濟環境復雜,企業魚目混珠,若民營企業在對外貿易投資過程中操之過急,對客戶的資信情況未做詳細考察,很容易遇到信用風險,從而造成企業直接重大經濟損失。
2.2 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投資面臨的外部問題
2.2.1 政治風險
所謂政治風險,是由于東道國的政治事件或者政策的變動給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投資的經濟利益造成不利影響的可能。一般而言,政治風險包括政局動蕩和戰亂風險、政治變動風險和第三國干預風險。所謂戰爭和內亂風險,指由東道國內的暴亂、革命和恐怖活動或是由東道國參與的戰爭而使經濟受到影響的可能性。
2.2.2 政策變動風險
投資目的地國政治是否穩定,政府換屆時是否有延續性。比如,相對最有開放和包容精神的美國,在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后,實施或者威脅實施針對非本土生產的產品征收高額關稅,這些是企業走出去需要考慮的。
2.2.3 第三國干預風險
所謂第三國干預風險,包括直接威脅以及間接干預。所謂直接威脅,主要指第三國政府實施制裁,主要來自于美國和歐盟地區,他們借著“人權高于主權”對企業海外投資進行干預。
2.2.4 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指的是有關于東道國投資的外匯管理、公司監管以及稅收或資本流動的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變化,或者我國企業在理解政策方面不是很透徹甚至會出現錯誤,使企業面臨投資風險。
2.2.5 經濟環境風險
經濟環境風險,是指由于經濟危機等事件使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投資面臨風險。
(1)融資能力不足風險。2007年開始的美國金融危機,迅速蔓延進而引起世界金融危機,這給我國民營企業的對外貿易投資帶來了很多的困難。由于東道國采取放緩經濟的決策,民營企業的對外貿易投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東道國信貸緊縮的政策使我國企業的流動資金緊張,資金需求量增加。
(2)匯率波動風險。匯率波動風險包括三大類:一是交易風險,是指企業在對外貿易投資過程中由于匯率的變化使得交易結算時發生虧損的可能性;二是經濟風險,即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投資中進行現金折現時由于匯率變動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三是會計風險,是指企業對外貿易投資過程中將外幣折算成本幣所產生的風險。
(3)貿易保護主義風險。目前,全球化雖然是趨勢,但是因自身經濟增長乏力,選舉政治需要,部分歐美國家紛紛炒作貿易保護、封閉經濟。無視自身經濟結構或者福利政策等需要改革,將經濟停滯歸咎于經濟全球化,乃至限制移民的流入,這無疑給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帶來風險和問題。
3 對外貿易問題的解決對策分析
3.1 從企業自身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
(1)加強科學戰略決策。民營企業進行對外投資發展,應按照其自身的發展情況以及發展規劃等找好市場定位。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其發展戰略決定著企業目前以及將來的投資決策。現階段全世界經濟環境并不穩定,企業進行對外投資的風險較大,民營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戰略之前,應當考慮對外投資戰略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企業目前是否有對外投資的需求,或者說當前進行對外投資是否時機恰當。
(2)提升產品價值,增強產品競爭力。
(3)加強自身學習,重視團隊建設。我國民營企業成長在國內的市場和法律法規環境之中,參與國際競爭時必將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應該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強對對外投資人才的培養,利用專門的社會培訓機構和專業性強的高等院校的積極作用來完善企業對人才的培養系統,豐富其知識體系,而且建立起均衡并且叫我完善的知識結構,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4)積極開展網上貿易。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興貿易慢慢成型,世界也進入了信息時代,有了信息和人才就相當于擁有市場。在我國大部分民營企業還停留在傳統貿易階段,在網上開展國際貿易的并不多,實際上在網上開展國際貿易所需要的成本并不高,不需要大量資金而且不受地域、時間等條件限制,同時可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民營企業從事國際貿易的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節約交易時間。除此之外網上貿易這個新興市場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并消除了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交易方式。
(5)建立風險管理體系。由于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海外經營經驗方面有所缺乏,在對外投資進程中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不強,所以,企業為了正確辨識風險和防范風險,應該加強對有關風險監管、評價和估計、風險防范及控制等機制的建設。
(6)主動尋求政府的幫助。民營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要積極尋求政府的幫助、理解和支持。尤其當依靠企業自身力量難以化解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應當積極向政府等相關部門匯報,尋求政府的幫助、理解和支持。此外,民營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要學會利用各種經商處和領事館的資源,同時學會利用人才和當地優勢。為了解東道國的稅務積極勞工政策,聘用當地的法律顧問,隨時掌握東道國的政策變化。
3.2 對外貿易中政府的作用
近年來,政府為促進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發展,出臺了很多保護和扶持政策,為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防范創造了條件,但在對民營企業的政策、立法和金融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3.2.1 對內應起到的作用
(1)完善海外投資法律體系,加大法律保障力度。讓民營企業在開展對外投資發展的過程中擁有準確的法律保障體系和制度基礎。
(2)建立信息服務體系。政府在民營企業進行對外投資過程中,要建立健全的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信息服務體系,建立覆蓋世界各地的公共信息網,包括各國政治、經濟發展情況、法律和宗教信仰等概況、商品貿易流通情況、相關的行業統計、報關與商務實務情況、專業機構以及行業組織名錄、國別風險報告等,為民營企業的對外投資發展提供充足的信息。
(3)加強政府間的交流,推動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政府在應對風險時,還應當加強與各國政府間的溝通和交流,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對外投資環境。
3.2.2 對外應起的作用
(1)合理選擇海外保險制度,為海外投資提供風險分擔機制。政府應當為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提供風險分擔機制。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作為防范風險的重要方式產生了很長時間,為本國投資者在國際市場上遇到的風險提供保險或者保證。民營企業進行對外投資發展,對海外政治風險投保是一種有效地預防性措施,通過投保將風險轉移給保險機構。目前,我國的海外保險制度還沒有得到完善,但是也建立了相關的機構,例如中國進出口銀行、出口信貸保險公司、中保財產投資公司等開設了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投保業務,民營企可以利用它們轉移政治風險,避免由于東道國的政治風險造成損失。
(2)加強金融服務政策,防范融資風險。政府在應對對外投資風險的過程中,適當地拉低資本進入市場的條件,將市場運作規范化,為我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提供更多的融資,降低融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