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凱劉宗桃
(1.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2.邊防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8)
心理暗示在少兒足球訓練中的實驗研究①
孫曉凱1劉宗桃2
(1.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2.邊防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8)
通過教學實驗法,輔以《體育態度量表》,以足球俱樂部2008—2009年齡組20名少兒為被試者,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對少兒進行每周一次,連續15周的心理暗示法實驗教學。結果如下:(1)心理暗示法可以顯著提高少兒足球的技術達標水平,且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2)心理暗示法可以顯著提高少兒學習足球的體育態度水平,且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
心理暗示 足球 體育態度
在少兒足球訓練中,教練員不僅可以用語言和肢體動作向兒童傳遞信息,還可以巧妙地通過語言和行為間接傳遞的方法給兒童以隱蔽而含蓄的暗示,達到給兒童提供新的信息、指示或不暴露本身行為意圖的目的,以提高兒童的訓練水平。該文僅通過心理暗示效應對少兒足球運動員在訓練上造成心理方面的積極影響進行淺顯的探討,為更廣泛、更健康、更有效地開展少兒足球訓練提供參考依據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足球俱樂部2008—2009年齡組(現為小學1年級學生)普訓班兒童20名,10名為對照組,10名為實驗組,進行為期15周,每周一次的足球訓練課。
1.2 研究方法
1.2.1 測量法
亞當斯(Adans)的《體育態度量表》,有40個條目,分為體育認知、體育情感和體育意識三個維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實驗法(1)實驗設計。
該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組加入積極暗示訓練,通過15周的足球教學實驗前后的測試來觀察兩組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素質(立定跳遠、50 m跑)、足球技術達標成績(運球12 m繞桿計時考核、5 m傳接球(20 s內完成次數)、6 m運球射門(完成動作舒展性))、足球技術水平成績的變化及實驗前后進行《體育態度量表》的測試。

表1 實驗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

表2 對照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

表3 實驗組學生的足球技術達標結果
(2)實驗控制變量。
為排除影響教學效果不一致的影響因素,實驗組和對照組教學過程均為同一位教練授課,教學任務及教學進度保持一致,且在同一塊足球場上課,使用相同的足球場地和器材。
(3)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差異性的測試。
為排除實驗組與對照組足球技術水平的差異對實驗的影響和干擾,實驗前對兩組學生身體形態指標、基本素質、足球技術達標成績、《體育態度量表》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兩組學生的三項測試和《體育態度量表》的結果,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后續的教學實驗。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 17.0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

表4 對照組學生的足球技術達標結果

表5 實驗組學生體育態度測試分析

表6 對照組學生體育態度測試分析
15周的足球訓練課之后,再次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足球技術達標水平進行測試。
2.1 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身體素質情況對比分析
表1和表2顯示,無論是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數據都顯示出,15周的足球教學前后,學生的身體素質前后沒有顯著性變化。因為個體身體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的體育鍛煉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2.2 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足球技術達標水平對比分析
用足球技術達標成績來評定15周的足球教學結果。測試結果如下。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15周的足球教學課之后,不論實驗組或者對照組的3項足球技術達標成績均有了提高。說明實驗后,兩組學生的成績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學生的足球達標技術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成績。
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兩組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實驗組學生成績的提高幅度要明顯大于對照組,而且實驗組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可以認為,“心理暗示”有助于提高少兒的足球技術水平。
2.3 實驗前后對學生體育態度的結果分析
15周的足球學習之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體育態度再次進行測試。
表5和表6顯示,15周的足球學習之后,不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的體育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相比較對照組,實驗組分數提高幅度更大。而且實驗后,實驗組的體育態度與對照組的體育態度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心理暗示”教學有助于少兒學習足球的體育態度水平。
(1)在每周一次的少兒足球教學中,是否運用心理暗示法,都不能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
(2)心理暗示法可以顯著提高少兒足球的各項技術達標水平,且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
(3)心理暗示法可以顯著提高少兒學習足球的體育態度水平,且明顯優于常規教學法。
[1]朱會軍.暗示教學法在排球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1,(90):140-141.
[2]黃志團.自我暗示訓練對提高少年籃球運動員罰球命中率初探[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1(3):83-84.
[3]陳永升.淺談體育教學中的暗示教學法[J].廣西高教研究,1996(1):40-41.
[4]徐斐.心理暗示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
G80-32
A
2095-2813(2017)06(a)-006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066
西安體育學院院管課題(編號:2016YB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