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柳泓
(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學科部 四川綿陽 621010)
體育產業園區發展研究①
——基于溫江體育產業園的實證研究
何柳泓
(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學科部 四川綿陽 621010)
該文以溫江體育產業園區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溫江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社會—經濟—自然系統以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和研究。根據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溫江體育產業園區交通便利、人文軟實力強,政策支持力度大。(2)產業園區業態眾多、產業集聚程度高。(3)政府支持政策與措施是影響企業發展關鍵因素。(4)個人與團隊技術是企業創業的重要因素。根據結論得出建議,更快的加快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為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并提出科學可行的建議。
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園 發展
產業園區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從上個世紀50年代斯坦福研究公園的出現,世界各國競相效仿,紛紛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園區[1]。體育集聚化發展模式正加速體育產業作為所在區域的優勢產業,進而成為有效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抓手[2]。目前我國已經建立的體育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路徑呈現出差異化,尤其是不同類型的城市在差異化上更加明顯[3]。
1.1 研究對象
以成都溫江體育產業園區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此次調查隨機抽取體育產業園區30個企業,發放問卷30份,回收問卷3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28份,有效率93.3%。
1.2.2 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利用EXCEL等辦公軟件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類統計和處理。根據論文的需要將數據信息繪制成表格和圖表。
2.1 社會系統分析
(1)區位優勢。溫江區等級公路總里程共計807.9公里,道路密度為292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了以2條高速公路、9條縣道公路和15條區內骨干道路為骨架,355條鄉村道路縱橫交錯,東接成都中心城市,北通郫縣、都江堰,南連雙流國際航空港,西射成溫邛經濟帶,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體系。
(2)溫江社會環境優勢。在社會環境中的科技事業中,溫江區2012年共申請專利1037件。其中,全年專利授權數602件,安排科技三項經費440萬元。溫江區支持31個項目(其中工業項目21個,農業項目3個,現代服務業及軟科學項目4個)。在教育事業中2012年溫江區域范圍內共有小學9所,在校學生總數為2.24萬人,專任教師1 233人;普通中學15所,在校學生2.07萬人,專任教師1 61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7.7%。大學專任教師4139人,大學生82 717人。
(3)政策支持優勢。①成都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是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體育產業基地,于2006年12月31日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成立。②2012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規劃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保障: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加快體育市場法制化、規范化建設;加快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努力支持體育企業發展;鼓勵支持群眾性體育組織發展;加強體育無形資產開發保護;擴大開放合作。
2.2 經濟系統分析
溫江體育產業園區的經濟系統的主要構成是制造業。這些企業圍繞著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食品飲料三大主導企業。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園區已形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食品飲料三大主導產業集群,聚集了各類企業12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就有5家,贏得了“聚寶盆”的美譽。2013年,園區經濟總量達560億元;實現全口徑工業總產值417億元,同比增長17.9%[5]。
3.1 影響體育產業園區內企業發展的因素
為了更好地了解體育產業園區內企業間發展的影響因素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如圖1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總共總結出了六項影響體育產業園區發展的因素,分別如下:非常大、較大、一般、較小、非常小、以及無,這六個級別,分別賦予對應值:5、4、3、2、1、0。在經過統計排序后,得出以下統計數據。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明確看出,政府的支持政策與措施的值為4.2,市場機遇與產業特征的值為3.0,較低的租金和便宜的設施的值為2.1,大量同行企業的集聚的值為2.4,風險投資的支持的值為1.5,城市的創業環境的值為1.4。其中對于體育產業園區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與相關政策的支撐,,市場發展機遇與產業發展的特征院而是其中的主要影響因素。

圖2 企業創業資源影響分析
3.2 企業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的影響
如圖2可知,四種資源的影響作用的大小。經過統計得出以下數據。
調查顯示:個人與團隊所擁有的技術對應值為4.1,個人與團隊擁有的資金對應值為3.4,個人的管理技術和創業激情對應值為4.0,個人的社會資本所對應值為3.7。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創業者個人與團隊擁有的技術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這個就需要團隊擁有較強的技術和能力、并且不斷學習、使其具有核心競爭力。
創業者的個人管理能力和創業激情因素。在調查中,發現有近80%的員工曾經想過自己創業,根據與他們的交流中,可以將創業的動機分成如下幾點:一是實現個人理想;二是創立自己的事業,這一點在男性中比較多一點,他們認為成功的人生必須擁有個人的一番成功的事業;三是獲得經濟效益,也就是掙錢,因為一個成功的事業遠比自己默默無聞的為企業打工要賺錢多得多。
社會資本。在現代市場的發展下,社會資本在個人發展過程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個人的社會資本來源于:家庭、朋友、老師、客戶等等,一切的人脈關系都是一個人發展的無限的資源,無論是個人的發展、企業的發展,都是提供很大的幫助。
最后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資金。一般的資金來源有的是別的企業資助、有的是個人曾經的積蓄、有的是銀行的貸款、還有一部分就是政府的投資。
4.1 結論
4.1.1 溫江體育產業園區交通便利、人文軟實力強、政府支持力度大
交通便利:溫江體育產業園區內交通便利,道路交通建設完備。區域交通道路網絡四通八達,東起成都中心城市,北臨郫縣、都江堰,南通雙流國際航空港,西射成溫邛經濟帶。
社會人文軟實力強:區域內2012申請專利文件1000余件,安排科研經費400萬。區域內小學9所,中學15所,這些科技發展、素質文化教育為園區內科技文化發展通過了可能,并且提高區域內科技人文素質。
政府大力支持:至2006國家體育產業園區正式落戶溫江后,國家以建立西部之最為目標大力發展溫江體育產業。2012年為加快體育產業發展,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根據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明確了加強溫江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
4.1.2 產業園區業態眾多、產業集聚程度高
溫江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園區已形成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休閑產業、體育科技研發等三大主導產業集群,聚集了各類企業12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就有5家,贏得了“聚寶盆”的美譽。2013年,園區經濟總量達560億元;實現全口徑工業總產值417億元,同比增長17.9%。產業的聚集為區域內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帶來了有力條件。
4.1.3 宏觀方面:政府支持政策與措施是影響企業發展關鍵因素
通過對溫江體育產業園區內企業發展影響因素等的調查分析,得出影響企業發展的幾大因素。
依據調查結果滿分為5分來對以下幾個影響因素的得分進行分析。政府支持政策與措施得分4.1,大量同行企業的集聚得分2.4,市場機遇與產業特征得分3.0,較低的租金和便利的設施得分2.1,風險透支得分1.5,創業環境得分1.4。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很明顯的發現政府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是對企業影響最重要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了: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加快體育市場法制化、規范化建設;加快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努力支持體育企業發展;鼓勵支持群眾性體育組織發展;加強體育無形資產開發保護等。其次的市場機遇與產業特征,再者就是大量同行企業的聚集,所以在企業在發展產業的時候首要考慮因素就是政府支持政策、市場機遇與產業特征。
4.1.4 微觀方面:個人與團隊技術是企業創業的重要因素
根據對溫江體育產業園區內企業的調查分析顯示,企業創業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個人與團隊的技術。
以滿分為5分來對各影響因素進行得分分析,在調查中個人與團隊技術這一因素得分為4.1,個人社會資本這一因素得分3.7,個人的管理技術和創業激情這一因素得分4.0,個人和團隊擁有的資金得分3.4。根據這些數據可以明顯知道個人與團隊技術是影響企業創業的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企業在進行創業的時候必須考慮好所在團隊是否所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不該盲目創業,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優勢技術進行企業創業。
4.2 建議
體育產業園區本身不是一種可以遍地開花的產業組織形式,這種模式的發展必須具備相對應的條件。在市場經濟不夠發達、社會人文科技發展較低、產業水平低下的情況下,要想發展體育產業園區,實現體育產業企業的集群化發展是非常困難的,總的來說,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建設需要各種各樣的條件的積累。
該文通過對溫江體育產業園區發展的成功經驗的借鑒,從資源發掘、推廣企業、打造知名度、國家政策支持與社會環境效益等多方面對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提出建議。
4.2.1 針對本地區資源特色、市場需求,度身打造發展方式
各地由于氣候、地理、區域經濟發展、社會人文發展等條件各不相同,所造就的地方特色不同,相對應的體育產業需求也不同。體育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應建立在市場機制健全、區域社會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配合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行。
如果發展區域內自然資源缺乏,不具備地方特色、社會人文發展不高、發掘深度不大、層次不高,則難構成社會參與度高、知名度大的產業園區,相關的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也難以繼續;若不考慮實際情況,跟風建設類似溫江的體育產業園區,那么它的發展只能是難以為繼的空架子。
因此,針對該地區資源特色、自然資源、社會經濟、社會人文發展的實際情況,透徹分析是否能夠發展體育產業園區、是否能產生產業集聚,是否具備發展潛力等一系列問題,避免盲目建設。
4.2.2 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獨具特色的體育產業品牌
體育產業的園區發展不能只依靠宣傳體育產業,而應該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等。例如:溫江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借助溫江榮獲的“聯合國全球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杰出成就獎”、“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示范獎”、“國際花園城市”、“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示范獎”等獎項,大力發展體育休閑以及體育商務等板塊。
因此要借助各地區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氛圍,發展具有特色的體育產業,凸顯地方特色培育優勢產業。
4.2.3 重視多元投入、吸引社會參與
重視對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的多元化的投入,將體育產業園區的發展推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向”廣泛吸收社會資金,不斷改革融資體制,逐步轉向為市場化、社會化運行機制。在國家財政支持的基礎上,依靠市場,最大限度地吸收社會資金,集聚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引入到體育產業園區的建設當中去。(1)引進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鼓勵其進入資本市場擴大市場融資力度。(2)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以合法的形式進行投資,制定適合體育產業園區發展的市場政策,合理引導社會力量,加快體育產業園區建設的速度。(3)合理發揮各級部門機構的作用,如招商引資部門,商會等,大力培育中介機構。
4.2.4 重視個人與企業團隊的技術
體育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在一個體育產業園區建設初期會有很多個人與團隊想抓住這個機遇進行創業,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利益收益。但這并不是每個團隊都能取得成功的,因此園區在投資個人與團隊進行創業的時候必須對他們的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如果盲目的相信個人與團隊的技術能力,你們可能會導致園區內的投資失敗,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1]孫萬松,孫啟萌.園區經濟與城市核心競爭力[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12-15.
[2]鮑明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58-176.
[3]熊小平,鄭亮.淺析我國體育產業的現狀及發展[J].商場現代化,2009(1):244-245.
[4]陳敏,黎永壽.休閑城市的發展動力——以成都為例[J].社會科學家,2009(8):88-91.
[5]羅建英.論區域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及特征[J].浙江體育科學,2007(5):14-16.
G812
A
2095-2813(2017)06(a)-017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170
四川體育產業與公共服務研究中心一般項目(TYCG2015Y07)。
何柳泓(1975—),男,漢,四川瀘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