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博文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淺析不同年齡段人群適應的運動負荷
田博文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在全民運動健身的背景下,人們都有運動的意識了,都參加了體育鍛煉,但是很多人認為運動量越大越好,這是一個錯誤觀點,不同人群都有一定的運動負荷,其標準對多數人都是實用的,但個別情況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運動量,體育運動目標是加強身體素質,提高身心健康。該文主要從適量的運動負荷標準、運動負荷自我監督進行闡述不同年齡段人群適應的運動負荷,希望為研究體育鍛煉運動負荷的專家與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不同年齡段 運動負荷 研究
科學體育鍛煉是提高人的身體素質,提高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在國家全民健身運動的感染下,現在多數人都有運動的意識。科學合理地體育運動是有必要的,但過度的體育運動使人疲勞,嚴重的還容易受傷,科學合理地體育運動是提高身體素質前提,不同年齡段人群根據身體機能有不同的運動負荷,還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體育運動,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及身心健康。
1.1 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與人的心率有一定的關系,一般心臟有問題的人不適應運動強度比較大的體育運動,運動強度是人的身體機能的一種反應。運動強度與心率關系如表1所示。
1.2 運動時間
運動時間就是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在運動強度同樣的情況下,運動時間越長,消耗能量越多,根據人的身體機能,選擇適宜的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不長,運動強度不大有時候達不到運動效果,不能起到體育鍛煉效果,因此參加體育鍛煉的群體,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達到體育鍛煉效果,提高人的身體素質、提高身心健康。
1.3 運動頻度
運動頻度主要指一周運動的次數,一般情況下參加體育鍛煉1天一次,或者2天一次經過實踐證明是比較科學的。參加體育鍛煉人群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頻度,起到體育鍛煉作用。
2.1 精神狀態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好壞,影響其工作狀態和工作情緒,通過體育鍛煉能改變人的精神狀態。精神狀態能夠較完整地反映出人機體的功能狀態。適宜的運動能夠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表現出精神飽滿、精力充沛、活潑愉快、工作效率高等。但是過量運動,就很容易造成人的精神不振、身體乏力、行動遲緩、頭暈等,出現這種感覺很可能說明運動不當或運動量過大。這時就需要及時調整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并注意休息。運動方式和運動量要根據自己身體狀態及時調整,運動負荷是一個標準,一個大眾化標準,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科學的鍛煉、合理的專業指導,是提高人的身體素質、精神狀態、身心健康主要途徑。
2.2 鍛煉情緒
體育鍛煉要養成一種習慣,在鍛煉中尋找樂趣。科學合理地體育鍛煉,能激發運動者的興趣,積極調動運動情緒。運動中表現出的情緒好與壞,也是評價健身效果的重要因素。正常情況下,鍛煉者會表現出積極強烈的渴望運動的情緒。如果出現精神不振、身體乏力、行動遲緩、甚至厭倦情緒,很有可能使因為運動方法不當或運動量過大所致。這也是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早期征兆。當然,這些不排除怕苦、怕累的思想問題,這種情況,我們建議應該堅持鍛煉,逐漸從運動中得到樂趣。堅持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對預防一些疾病有良好作用,通過體育鍛煉促使人的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功能都有所改善,是保障人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

表1 鍛煉強度與心率對照參考表
2.3 不良感覺
通過體育鍛煉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四肢無力、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一些癥狀,這對一些剛開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來說是正常的,人久坐,很少參加體育鍛煉,運動時間與運動量增大的情況下,這是正常現象,但過一段時間癥狀沒有緩解,那就可能運動方式、運動量、運動頻率等出現問題,讓專業技術人員合理地進行指導,堅持體育鍛煉肯定會增加體質,改變身心健康。
2.4 食欲
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能促進身體消化,消化系統得到很好的改善,能提高人的食欲。食欲是反映中樞神經系統是疲勞的重要指標之一。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體育鍛煉能夠促進食欲,這也說明運動量適宜,偶爾出現食欲不振,也是比較正常的,很快會得到恢復。如果出現不想進食、食量減少,甚至厭食等現象,并且持續長時間不能恢復,排除機體器官的疾病外,應考慮是否超負荷運動,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過度疲勞,影響胃腸功能下降,這時應及時調整鍛煉計劃。但在實際科學鍛煉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促進人體胃腸功能提高,增加免疫力,降低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產生,食欲能反映一個人的健康情況,科學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2.5 睡眠
一般情況人進入中年睡眠質量都很差,通過體育鍛煉能改變人的睡眠質量,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合理的興奮與平穩,養成良好的睡眠時間,這是保障睡眠質量關鍵因素。好的睡眠質量能消除人的運動疲勞,睡眠質量與體育鍛煉是共同促進、共同完善的結果,符合現代人對睡眠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及應用意義。
2.5 排汗量
排汗量是人在運動過程中正常現象,但有的人說排汗量越多,運動的效果越好,這是一種錯誤的結論,排汗量與運動的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有一定關系,不同年齡段參加體育鍛煉,有一定的標準,但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要想達到運動效果,必須有一定的排汗量,對于中老年人群來說,一般微出汗或少量出汗也達到運動效果,在運動過程中,要合理的選擇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量、運動頻率,根據個人實際情況,科學的體育鍛煉,一定會提高體質,增加身心健康、預防疾病起到一定作用。
總之,在全面健身的背景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提高身體體質,增加身心健康,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合理地安排運動量,運動頻率,避免運動負荷,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對人的身心健康提高是有必要的,必須加大宣傳全民健身的意義,提高全民健身,普及體育鍛煉,提高國民身體素質。
[1]安輝.淺談在體育課程改革中如何處理運動量與運動負荷的關系[J].才智,2014(5).
[2]張靜毅.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安排與調控[J].河南科技,2013(6):257.
[3]李俊洪.體育課中運動負荷淺析[J].科技視界,2012(28):226.
[4]鄧若鋒.試析體育課運動負荷的安排[J].運動,2011(3):117-118.
[5]張大超,韓新艷.運動負荷基本理論研究進展[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4):61-63.
G845
A
2095-2813(2017)06(a)-00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