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鳳瓊
(廣州市白云區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0545)
產休區的優質護理應用研究
廖鳳瓊
(廣州市白云區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0545)
目的 探討在產休區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產科產休區產后產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產后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干預,觀察分析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產后24小時出血量以及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結果 研究組產婦的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產后24小時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產休區實施優質護理干預,不僅可以緩解產婦負面情緒,提高純母乳喂養率及護理滿意率,而且可以減少產后24小時出血量,值得借鑒。
產休區;優質護理;產科
目前,大部分醫院的產科均設置了區別于產前與產后區域的獨立性產婦專門休養區,俗稱產休區,在一定程度上可優化母嬰休養環境,使得產婦與新生兒在產后能享受產科專業化的醫療服務[1]。產休區在產科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為了提高產休區服務質量,需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干預,我院對此展開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對象120例,全部為我院產科產休區產后產婦,研究時間為2014年1月—2016年6月。研究對象有完整臨床資料,簽署知情同意書,全部順產,同時排除妊娠合并癥、圍產期并發癥、新生兒缺陷及不愿意配合研究等產婦。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年齡18~38歲,平均(29.5±4.3)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25例;新生兒體重(3.95±0.75)kg。研究組:年齡18~38歲,平均(28.7±3.2)歲;初產婦33例,經產婦27例;新生兒體重(3.88± 0.81)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產后護理干預,做好產后健康指導、心理疏導及飲食干預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干預,成立優質護理小組,組長由高年資、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其他組員則由護士組成,根據職稱、工作年限等分為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及培訓護士。對護理小組組員進行優質護理相關知識培訓與考核,提高他們積極主動的服務意識,促使他們始終以產婦為服務中心,真心實意為產婦服務。護理小組組員采取責任包干制,負責產休區產婦的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及喂養指導等,具體如下:(1)優質化基礎護理:保持產休區空氣流通,營造安靜與溫馨的愛嬰病區,對產婦產后陰道出血進行記錄,叮囑產婦保持外陰清潔衛生,勤換內褲與會陰墊,大小便后要勤洗會陰,確保產婦與嬰兒處于溫馨和諧的狀態。(2)優質化健康教育與喂養指導:產后母乳喂養屬于近幾年探討的主要問題,常因多種因素造成母乳喂養不理想[2]。優質護理強調產后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與母乳喂養指導,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重要性,提高產婦母乳喂養意識,直到她們學會母乳喂養技巧為止。(3)優質化專科護理:產婦產后最初階段(4小時)需臥床休息,消除疲勞及恢復體力,之后根據恢復情況盡早下床活動鍛煉,且第一次下床活動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協助護理,避免直立性休克[3];飲食注意均衡搭配,以易于消化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忌油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同時補充適量水分、新鮮蔬果。(4)優質化心理護理:產后抑郁是產婦常見并發癥,且產后心理情緒變化與激素分泌存在密切關聯,由于產后激素快速降低,造成腦內與內分泌組織兒茶酚胺含量下降,影響腦部高級活動,誘發心理障礙。加上產后疲勞、宮縮疼痛、照顧嬰兒等,使得產婦產后極易抑郁。責任護士應主動與產婦溝通交流,掌握她們的情緒變化,給予優質化的心理疏導,及時緩解或消除負面情緒,使產婦更好地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產后24小時出血量以及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
1.4 評價標準[4]
焦慮、抑郁評分按照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測評,總分100分,臨界值50分,評分越高表明焦慮、抑郁越明顯。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分析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用(BZ_91_1569_1594_1585_1627±s)表示,予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產后24小時出血量對比
研究組產婦的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產后24小時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及產后24小時出血量比較[n(%)]
2.2 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兩組產婦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護理后研究組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BZ_91_1569_1594_1585_1627±s,分)
產休區服務屬于產科產前、產后服務之外比較重要的部分,積極做好產休區護理服務對于增強產婦產后恢復效果與保障新生兒安全有著積極的意義。我院從2014年開始在產休區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證實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本次研究對照組在產休區采取常規產后護理干預,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的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P<0.05),產后24小時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即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能提高護理滿意率、純母乳喂養率,減少產后24小時出血量,同時可更好地緩解產婦焦慮與抑郁等負面情緒,促進產婦更好地恢復。
產后純母乳喂養屬于近幾年產科探討重點課題,飲食指導是否合理對乳汁分泌及分泌質量有著直接影響,所以必須做好飲食干預。建議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等為主[5],且保證充足的水分,進食新鮮蔬菜與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產后充分做好產婦純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尤其對部分不愿意實施母乳喂養的產婦,護理人員必須教育到位,告知母乳屬于新生兒最為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類營養素,適合新生兒消化能力與身體所需[6];同時讓產婦明白母乳含有廣泛抗細菌、真菌及病毒等活性物質,對新生兒呼吸道、腸黏膜等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可減少病毒或細菌的侵襲。純母乳喂養不僅可增強母子感情,而且可以刺激子宮收縮與復原,促進康復,甚至可減少發生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風險。
綜上所述,在產休區實施優質護理干預,不僅可以緩解產婦負面情緒,提高純母乳喂養率及護理滿意率,而且可以減少產后24小時出血量,值得借鑒。
[1]王巖英.加強護理與宣教促進母乳喂養的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3):104.
[2]岳崇玉,張萌,王愛敏,等.產后不同住院時間對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狀況影響的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2(32):46-47.
[3]張紫琪,廖碧珍,李明慧,等.產婦對產后盆底功能與性功能障礙認知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6,31(4):19-22.
[4]穆華穎.剖宮產術后腰痛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33):109-110.
[5]趙英春.淺談產后抑郁癥的心理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9):174.
[6]陳志麗,王妤,翟翠球,等.產后延續護理模式對促進母乳喂養的效果觀察[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5,17(2):119-120,122.
R195
:B
1671-1246(2017)12-01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