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中國藥科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摘 要: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智商已經不足以滿足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研究生作為相對高學歷群體,面對日漸激烈的求職競爭,不僅需要高智商,更需要高情商的輔助作用,可見情商教育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但我國高校對情商教育的重視遠遠不夠,情商教育現狀不理想,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主要從情商及情商教育的內涵和影響因素出發,分析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和研究生情商教育的現狀及問題,最終為高校強化情商教育的路徑提供建議。
關鍵詞: 情商教育 研究生 心理素質
當前,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不僅僅停留在智商,更注重情商。情商的培養方式不同于智商,水平更取決于后天養成。因此,在研究生培養中強化情商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本文就情商教育的內涵和影響因素加以分析,重點闡述研究生情商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和高校教育現狀,探討強化情商教育的角度、方法。
一、情商與情商教育
1.情商與情商教育的內涵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梅耶(新罕布什爾大學)和彼得·薩洛維(耶魯大學)于1990年率先提出,但當時并未引起全球范圍內的關注。直至1995年,當時《紐約時報》的科學記者丹尼爾·戈爾曼出版《情商: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使EQ這個概念得到全球性普及。
根據丹尼爾·戈爾曼后期對情商定義的總結,所謂情商是指一個人把握與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主要體現在“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和處理人際關系”五個方面[1]。情商教育,自然就是指針對上述五個方面,通過不同方法強化受教育者的知識和技能,即培養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和能力。
2.影響情商高低的因素
情商和智商雖然都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但在兩者關系上又存在一定區別[2]。智商與遺傳因素的關系要遠大于環境因素,據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智力商數》詞條載:“根據調查結果,約70%~80%智力差異源于遺傳基因,20%~30%的智力差異系受到不同的環境影響所致。”[3]情商受到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要遠大于遺傳因素,筆者認為情商的影響因素主要為以下方面:
(1)個人性格。就性格類型可簡單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內向型性格的人較少將自身情緒暴露在他人面前,同時與他人的社會交往能力較外向型性格弱。一般來說,內向型性格的情商會略低于外向型性格,但并不絕對。畢竟性格的好壞并沒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只是其對于情商的影響還是重大的。此外,了解自己的性格也是判斷EQ的關鍵。
(2)家庭環境。家庭環境是每個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對情商素質的開發具有深刻的影響。家庭的結構化、職責分配、行為方式[4]、經濟狀態等因素都從不同方面影響情商。
(3)社會環境。情商的培養主要憑借社會知識與社會實踐的自省、自悟,通過自我感受的經驗積累形成。由此可見,社會環境是培養情商的天然教練場,是影響情商的主要因素。
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多元化和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人才競爭程度日益加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不斷提高,不僅需要高智商人才,更傾向于高情商人才。高情商簡單說就是“會做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情商才是決定一個人在成功道路上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就如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5]中所述:“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風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貴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懷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無成。”由此可見,高情商的作用要遠大于高智商。基于情商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情商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1.情商教育是個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也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針。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即具備堅強的意志、頑強的精神、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等,而不僅僅是當前應試教育下的“書呆子”。由此可見,素質教育與情商教育在內涵上具有一致性,且兩者相輔相成。積極開展情商教育有利于個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
2.情商教育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諸智商,80%則取決于情商。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由此可見,情商教育是一個人成功成才的內在需求和必要條件。情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學會做人,在當前社會,除了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智商范疇)外,更要具備良好的品德、堅忍的意志、較好的合作能力及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情商范疇)等,這樣才具備創新的資本,而創新又往往代表了成功。簡單地說,智商做事,情商做人,只有既會做事又懂做人,才能成功。
3.情商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競爭,當代社會人才的衡量標準不能只看智商,還應該注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優秀的人才更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協調能力。另一方面,隨著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有些人在面對激烈競爭、嚴重挫折等情況時,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稍有不慎,就容易劍走偏鋒,造成個人和家庭的悲劇。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心理和人格方面有重大缺陷,簡單說就是情商低下。為了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高幸福指數、降低悲劇事件的發生率,開展情商教育尤為必要。
三、研究生情商教育現狀及問題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的重要環節,但在當前教育中,研究生的全面培養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情商教育與智商教育的嚴重脫節。筆者通過分析高校研究生情商教育現狀,總結關鍵問題所在。
1.研究生情商教育現狀分析
(1)高校教育定位偏差。長期以來,我國應試教育導致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教育片面地注重智力開發,注重考試成績提高,輕視乃至無視他們的情商養成。雖然高校的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表現出“重智商、輕情商”的教育模式。如獎學金、優秀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等榮譽的評比首先都把成績(智商教育)擺在首位,這種倒逼機制導致學生自己以努力提高成績為目標,注重科技知識、技能的訓練,自然而然地忽略情商教育,這是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普遍較差、容易發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以“遼寧大學獎學金評選細則”[6]為例,細則明確規定“綜合成績=學生加權學分成績+日常表現得分,日常表現得分=校、院活動量化分+班級活動量化分+個人表現分;以綜合成績排名為序,依次評定一、二、三等獎學金和單項獎學金”,乍一看該規則綜合考慮了智商和情商因素,但在大規則下還有一點小規則,即為日常表現加分、減分最多不超過5分。由此可見,日常表現分(情商范疇)占比很小,起主要決定作用的還是學生加權成績(智商范疇)。
另外,情商和智商的衡量標準的表現形式不同,智商可以通過考試成績一目了然,但情商卻看不見摸不著[7],難以測評。
(2)情商教育資源匱乏。我國高校情商教育體系不明確,尚未形成一套像智商教育那樣有利的組織、管理體制和操作方案。目前,高校中情商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就心理健康教育層面而言(情商教育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研修心理學老師的配備比嚴重不足,在非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公共課程中一般僅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遠遠達不到情商教育的效果。
在我國教育部辦公廳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實行)》中明確提出[8]:“高校應按照學生數的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每校配備專職教師人數不得少于2人,可視實際情況配備……應保證專職教師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學時的專業培訓,或參加至少2次以上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及二級以上心理專業學術團體召開的學術會議……”由此可見,高校情商教育資源相比智商教育資源還比較匱乏。
(3)情商教育和課堂教學契合度不高。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發現各科老師分工明確,完成學校既定要求的教學任務即視為合格,因此大多數老師都只注重本職工作,很少有老師結合本課程特點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情商的培養和教育[9]。長期以來,就形成情商教育獨立于既定課堂教學的模式,造成兩者契合度不高,這有悖于我國高校的教育理念。因為情商教育并不是獨立的一門課程,而是滲透于方方面面,直接灌輸式的教育效果遠不如間接引導式,這就需要各科老師或者輔導員共同發揮重要作用。
2.研究生情商教育的問題
基于對研究生情商教育現狀的分析,筆者總結了當前研究生情商能力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抵制受挫的能力較弱,容易誘發心理疾病。研究生作為相對高學歷群體,承載社會和家庭較高的期望,無形中給他們造成極大壓力,加上自我優越感作祟,一旦面對較大困難和挫折時,如果情商不高不具備堅強的意志,無法實現自我調節自我激勵,就容易產生嚴重挫敗感,長此以往會喪失自信心,甚至誘發嚴重的心理障礙。
實踐表明,研究生在校期間大多都面臨較強的學業壓力或科研壓力,如藥學實驗研究的學生會因為分離不出新化合物導致實驗無法推進,學術型碩士會因為論文發表困難導致無法畢業等,這些壓力如果不能有效釋放與轉換,都將逐步成為影響研究生發展的消極因素。另外,由于較大的學業壓力或科研壓力,導致研究生無暇顧及與他人良好溝通,專心自我封閉式研究,容易引發一定的心理疾病。
(2)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弱。人際關系是社會關系里最復雜的一種,研究生特有的開放式教學環境就決定了其不僅要處理與一般同學的人際關系,還要學會處理與導師、師門同學及不同社會工作者的人際關系。處理不好或者不恰當人際關系,往往是當前許多研究生的主要煩惱來源。
由于無法很好地識別他人情緒、照顧到他人情緒及缺乏人際溝通能力,直接導致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弱等問題。如研究生應該以何種態度、語氣向導師表達自己的想法?當與導師發生分歧時又該如何處理?這些都屬于溝通能力,是可以通過情商教育提高的。
(3)合作能力不強。“90后”研究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對其性格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個性獨立張揚、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缺乏責任感等方面,這恰恰也是情商教育不足的表現。對于研究生來說,個人學習能力固然重要,但在師門中更重要的是合作能力,講究團隊榮譽感和合作精神。如果在合作過程中,總是站在個人角度思考問題,不照顧他人情緒,將個人意愿一味強加于他人,總是忽視組織紀律,容易引發較多負面情緒,最終將影響合作效果或者導致合作破裂。
四、研究生教育如何強化情商教育
基于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及研究生情商教育的現狀及問題,筆者認為研究生教育在重視專業基礎培養的同時,應該著重關注情商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強化情商教育:
1.情商教育課程設置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我國高校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情商教育體系,校園情商文化較弱。因此,筆者主要從兩個角度完善情商教育課題的設置:
(1)情商教育體系建設。高效構建一套完整的情商教育體系,能使情商教育變得有組織、有計劃、有人員、有方案。在方案及實施路徑上,高校可以采取多樣化方法,如最基礎的情商教育課程設置,通過課堂式教學培養研究生情商水平;也可以采用導師引導式或啟發式教育理念,利用課堂外條件引發研究生對情商教育的思考。在培養過程中,更要注重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而非學習理論能力。
此外,高校要讓情商教育貫穿于研究生學習生涯,循序漸進地培養情商,不能將情商教育變為惡性事件后的補救教育,應急性開展宣傳教育或心理輔導講座,研究生的情商不能得到內源性提高。
(2)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在情商教育體系構建的基礎上,情商教育還需要校園環境的助力。積極宣揚情商教育文化,開展各類情景化教育活動,是營造校園氛圍的主要方法。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等,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此提高研究生的情商水平。
2.注重研究生的心理建設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情商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掌控情緒的前提條件,通過自我調控情緒抑制負面情緒的滋生,完成心態轉變和能量積蓄,這才是解決任何困難的王道。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一遇到困難就容易產生焦慮、恐懼情緒,進而誘發逃避困難的行為甚至心理疾病,這樣的惡性循環是不利于個人發展的。
因此,高校應該注重研究生的心理建設,培養情緒自控能力。在高校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可以由輔導員和導師共同完成研究生心理建設教育。一方面,充分發揮輔導員老師的作用,充分了解和理解學生,做好情緒疏導者的角色,減輕其心理負擔,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起到培養學生情商的輔助作用。另一方面,輔導員和導師之間可以建立雙向溝通機制,既可以定期溝通教育心得,又可以針對疑似問題學生,從不同角度聯合采取應對措施,發揮協同育人作用。
3.注重團隊氛圍的營造
基于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團隊和諧氛圍的營造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中導師團隊起主要作用,班級團隊起輔助作用。
(1)導師團隊氛圍。研究生教學主要是導師制,以跟隨導師做項目為主要培養方式,導師的學術能力和情商素質都對研究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研究生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主要以師門為大背景,要維護好和導師與師門研究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在日常交往中免不了要互相合作、互相包容。良好的團隊環境和氛圍對情商教育能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高校及導師要積極引導師門研究生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氛圍,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加強團隊建設,讓研究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關心、理解和包容他人,實現情商教育的基礎目標。
(2)班級團隊氛圍。研究生班級活動的開展頻率要明顯低于本科生,再加上較大的學業壓力或科研壓力,使得研究生大多都疏忽于班級團隊氛圍的營造。為了更好地實現情商教育的輔助作用,各班級應該積極開展集體活動,讓情商高的班干部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帶動班級研究生積極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實踐中完成情商教育量的積累,以期最后完成質的蛻變。
此外,研究生學生組織(如研究生會等)對情商教育也能起到一定推動作用,類似一個小型社會團體,可以借此環境重點培養研究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與應對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及責任心。
五、結語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高校則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因此,轉變高校的教育理念,建設完整的情商教育體系,是當前高校研究生強化情商教育的重中之重。情商教育的強化路徑,也應該根據研究生教育的特質做出相應的調整,更加注重團隊氛圍的營造和心理素質的建設,為社會、為國家培養高智商、高情商的明日之星。
參考文獻:
[1]情商[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7E1 Vm21Q9zdzzNf68GIBKTYDVECvwakcB_n7bKatn CmrlRylw Uioic_Eiq_EM2OwbtRaaSJyZaYi-n48nipf4tijyN_yU7 wIvCf_ Je2hC.
[2]情商與智商的關系[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17/09/413877_27997112.shtml.
[3]情感智商[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情感智商?fr=aladdin.
[4]趙寶新,趙麗新,趙海軍,牛偉,劉卓瑛.社會與家庭環境對大學生情商素質開發的作用及影響[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33-35.
[5][美]丹尼爾·戈爾曼,著.陳春曉,譯.情商[M].陳春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08-01.
[6]遼寧大學學生工作部(處)武裝部.遼寧大學評選學生獎學金參考規定[EB/OL].http://xsc.lnu.edu.cn/info/news/content2/66946.htm
[7]新華日報.情商教育很有必要[EB/OL].http://news.hexun.com/2013-11-14/159668172.html.
[8]百度文庫.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標準的通知試行[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88a851c6bb4cf7ec4afed09b.html.
[9]劉偉,孫林.高校情商教育的意義及途徑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04):3-4+21.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情商與黨員先進性——試論雷鋒的先進事跡與情商”(2013SIDFDY11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