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清
(古田縣城東第一幼兒園,福建 古田 352200)
摘 要: 折紙是幼兒美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被稱為“指尖上的智慧”。只有激發幼兒內在的樂趣和對折紙的熱情,才能讓幼兒折紙技能持續良好地發展。折紙必須從小抓起,扎實打好基礎,在趣味的基礎上掌握基本技能,有利于幼兒進行藝術創造。在區域活動中折紙有效地彌補了折紙教學的不足,幼兒只有在區域中自主操作、合作學習,才能不斷內化已學知識,克服疑難點,獲得新知識。
關鍵詞: 小班幼兒 折紙活動 區域活動
“素手纖纖,蘭心蕙質心中斂”。一方彩紙,折、疊、翻、拉之間,創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美麗的花朵在綻放,活潑可愛的動物在嬉戲,一座座漂亮的房子拔地而起……折紙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活動,是幼兒美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折紙不僅可以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促進智力早開發,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每一種折紙的原型都是生活中的某一個形象,通過折紙游戲,還可以增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小班幼兒喜愛折紙,但是動手操作能力、持久力等都較弱,幼兒過于依賴老師的示范和指導,經常一次集中活動常不能讓所有幼兒都學會其中技能,圓滿地實現教育目標。
一、以獎勵激發興趣,樂于參加折紙活動
興趣是一種甜蜜的牽引,只有激發幼兒內在的樂趣和對折紙的熱情,才能讓幼兒的折紙技能持續良好地發展。獎勵對幼兒行為有強化作用,當小班小朋友們表現好或進步時,老師總喜歡送貼紙、小紅花之類的獎品獎勵他們,我則喜歡送折紙作品。平時有空我喜歡折些可愛的小動物或漂亮的小花,隨身攜帶,當我遇見需要鼓勵或表揚的言行時,就把它們獎勵給孩子們,得到“獎品”的孩子很自豪地擺弄著,其他孩子看在眼里,心里多么羨慕,渴望也能得到獎品。當老師教授折紙技能時,孩子們更加專注,躍躍欲試。有時我們可以轉換思維角度,巧妙地改變一下管理的支點,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班上有個小朋友折紙能力非常強,那天我將他折的小企鵝當作獎品獎勵給其他小朋友,小朋友們意識到原來優秀的作品也能成為“獎品”,結果班上掀起了一陣“折紙狂潮”。榜樣的作用是強大的,它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與區域活動整合,有效開展折紙活動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樂意參加的活動之一,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動手動腦,團結協作,自由活動,發現探索,充分體現了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充分滿足了個體需求,促進不同程度的幼兒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在區域活動中折紙有效地彌補了折紙教學的不足,幼兒只有在區域中自主操作、合作學習,才能不斷消化已學知識,克服疑難點,獲得新知識。
1.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折紙創造活動。
折紙活動應該與區域整合,為幼兒提供學習折紙的機會,創造有利于培養折紙興趣的區域環境,鼓勵他們在積極參與區域游戲的同時,自主學習折紙。我們在美工區中設立了“我是小小魔法師”,讓幼兒根據魔法圖(折紙步驟圖)自主學習折紙,完成作品的小魔法師都會得到老師(魔法女王)頒發的“魔法之星”,階段性評出初級魔法師、中級魔法師和高級魔法師,小朋友們非常喜歡。我們在這里投放各種顏色的方形的紙張、彩色筆,油畫棒等,供幼兒折紙和添畫;并提供折紙半成品、成品,讓幼兒自由拆開探索發現。材料開放,幼兒可以隨時取放操作。觀察指導時我們總是關注折紙,有意識地讓全班孩子都能輪流在美工區中折紙,并展示他們的折紙作品裝飾區域環境。喜歡模仿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每次區域活動,帶班老師或生活老師一人先進入美工區折紙,吸引孩子們的好奇心,“今天魔法女王在折什么”?激發他們的操作欲望。當孩子在折紙過程中思考、探索、操練時,老師再悄悄地退出。
2.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促進幼兒折紙創造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的幫助。”“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布置環境。完成作品的同時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理解和欣賞,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皮亞杰曾經指出:“在游戲中,兒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教師應做一個觀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區域活動中,尊重幼兒自主游戲,不擅自打斷孩子的操作、創作,教師的指導要隱蔽,不要限制、影響幼兒。盡量平行介入,只有孩子嚴重違反規則或做出攻擊性行為時,才垂直介入。要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折紙本來就需要極大的耐心,不能操之過急。當孩子遇到折不出來的環節時,教師代勞揭過,絕對是不可取的,否則那道坎孩子永遠過不了,每次到了那一步總會跑來請你代勞。我們應該克制自己“教”的欲望,讓孩子自己動手克服困難,主動學習。折紙不僅要的是孩子的作品,更在于孩子耐心、勇于克服困難等品質的養成。也許孩子的作品不如我們想象得那么完美,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折紙技能的掌握需要日積月累。我們不用急著用語言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你折的這是什么怪東西!”“你折的這是××嗎?”……也不要輕易下結論,“太笨”、“太傻”都會打消孩子折紙的積極性。“像不像”、“好不好”是成人評價的標準。不要因為我們的無心之語挫傷孩子自尊、自信,那樣得不償失。在區域中,當孩子遇到難點瓶頸時,老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小班幼兒集中注意時間本來就短,不要讓幼兒消極等待,消磨積極性,但是應該掌握的技能老師不能代勞,要耐心引導,鼓勵孩子克服困難。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要充分照顧幼兒的個體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促使他們在已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對于不同幼兒教師應根據能力的強弱提出相應的要求及評價:對于能力強、完成速度快的幼兒,應該啟發他創新再創造;對于能力相對較弱,反射弧偏長的幼兒,教師則應積極引導,鼓勵其獨立堅持完成作品。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激發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展示每個孩子的作品,不要漏了一個,因為不管質量如何,在孩子的眼中都是他勞動的成果,都是他們心中最好的作品。小班的幼兒更期待成人的肯定,以欣賞的眼光對待他們的成果,肯定、鼓勵,更能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對折紙活動的參與自然更加積極踴躍。
三、用趣味掌握技能,積極進行藝術創造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趣味性是首要的條件。折紙是最枯燥、最具有挑戰性的美工活動,折紙活動剛開始時,孩子們常滿懷信心,但是沒折幾步就退卻一大片,這時大部分孩子都選擇放棄,任憑老師如何鼓勵,也只是拿著那片方紙發愣、等待,等待老師過來“幫”他。能夠堅持到底,品嘗成功喜悅的孩子屈指可數。究其原因,基本技能沒有掌握牢。萬丈高樓平地起,折紙活動中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熟悉是關鍵所在。對于這些稚齡兒童,趣味性教授顯得尤為重要。
在美工區中,我特別布置了一個版塊,每次折紙的過程圖清晰明了地展示在那里,幼兒一目了然。首先要教會孩子折紙符號的含義,如直線的意思,虛線的意思,知道箭頭所表示的含義,什么是粘貼線,什么是對邊折,什么是對角折等,在了解含義的基礎上,可以利用一些符號與身體動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鞏固復習,如按虛線向下折,幼兒就用彎腰抱膝來表示;按虛線左右折,幼兒就展開雙臂,雙手碰觸等。這樣的確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以便于孩子掌握折紙的方法,達到自己能獨立看簡單步驟圖折紙的程度。
其次在掌握基本形時要注意避免機械式學習,枯燥無味往往會讓孩子對折紙失去興趣,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趣味、易懂的兒歌。如在教幼兒學習“集中一邊折”時,邊折邊念“小小手兒把門關,關緊了,別讓老鼠跑進來”;在學習“對角折”時,利用兒歌“兩只蝴蝶飛得高,見了面問聲好,快藏好,快藏好,別讓蜘蛛瞧見了”。既示范了折法,又將要求融入其中;學習“四角向心折”時可以說成是“中心媽媽”親吻“四個寶寶”;在折雙三角形時,許多幼兒在折反面的三角形時,沒壓住紙,常常連正面的三角形都散了,于是有了兒歌“小小帆船水上漂,兩個水手幫忙來(將正面的三角形貼在桌上,立起小正方形當船帆,同時用兩根手指捏住不讓其倒下),靠岸了,快把船帆降下來(另一只手從方形中插入,同時壓成三角形)”的幫助,幼兒邊折邊念兒歌,協調了雙手,難題就不再是難題了。我們將這些基本折紙技能練習與生活區疊毛巾相結合,讓折紙技能融入生活,不再枯燥。我們在紙盒中布置了三角區和長方形區,要把毛巾放入其中,必須通過練習對邊折、對角折等,把正方形的小毛巾折成相應形狀再放入。
四、貴精不貴多,扎實掌握折紙技能
小時候,父母常會用“未學走路先學飛,一展翅膀就吃虧”教導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扎扎實實,不要急于求成。小班幼兒剛入園,是系統學習折紙技能的起步期,根深才能葉茂,我們必須抓住小班階段,打好折紙基礎,養成好習慣。折紙許多基本步驟是雷同的,例如在對角折的基礎上可以演變出很多折紙作品,可以折出郁金香、小狗、小貓……折紙的步驟也是環環相扣的,基礎折紙技能一定要扎實。角對角,邊對邊,輕輕抹平。歪了、斜了,都可能做無用功或使作品變成殘次品。
風中的紙飛機,水中的小紙船,承載著祝福的千紙鶴……簡簡單單的折疊給幼兒的童年帶來多少歡樂,我們將努力讓快樂繼續傳承。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教基〔2001〕20號,2001.
[2]國家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國發〔2010〕41號,2010.
[3]宋生華.折紙教學活動中幼兒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2(14).
[4]諸琴芳.讓孩子“愛”上折紙[DB/OL].http://xzqjy.jxehe.com/web/N2919.html,2010-11-22.
[5]廉東星.聰明寶貝折紙大全[M].烏魯木齊:新疆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