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青
(南昌大學 科學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9)
摘 要: 把黨建工作和慕課結合起來的方式很好地調動了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了大學生學習黨建課程的渠道和領域,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提高了高校黨建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水平。本文就從慕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入手,先后探討了大學生黨建課程建設的必要性,以及慕課環境下大學生黨建課程建設的現狀和不足之處,最后分析了如何完善和改進高校的黨建工作在慕課中的應用。
關鍵詞: 網絡發展 大學生黨建課程 慕課環境
當今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在飛快發展,人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個信息資源非常豐富多元的環境下,人們處理和接受信息的手段更趨于網絡化。與此同時,高校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必須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現在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業余活動和娛樂休閑的聚集處,高校要結合當前大學生的主流社交手段,將黨建工作與慕課融合到一起,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是在時代發展的前沿,高校的黨建工作就越是緊迫,如何在新形勢下更高效地做好大學生黨建課程的建設工作,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慕課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實現黨建學習平臺的開放性、在線性、大規?;?。各高校借助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開展高校的黨建工作,充分利用慕課的優勢和先進之處,將黨建課程建設的工作深入大學生的學習,已經成為未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發展趨勢。
一、慕課教學范式的樣態與特征
1.慕課的發展歷程
慕課一詞最早是由加拿大研究員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稱是MOOC,是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分別是Massive大規模的、Open開放式的、Online在線的及Courses課程,意思就是大規模開放和在線的網絡課程。從2012年的“慕課元年”到目前為止,全球慕課課程的在線注冊用戶已經達到千萬人左右,而且注冊速率在不斷增長,以美國居多。就慕課在中國的發展而言,我們可以了解到,雖然慕課傳入中國的時間相比其他國家要晚,但是發展勢頭卻不容小覷。中國的兩所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率先加入慕課課程的平臺,引領高校紛紛加入慕課的潮流。中國各個高校的優秀學子開始接觸慕課、了解并參與慕課平臺,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和模式,在高校大學生中受到廣泛的歡迎。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在慕課平臺上的注冊人數已經位居全球第五的位置,其中學生占多數。由此可見,慕課在大學生中的推廣非常成功,更有利于高校對黨建課程建設的實施和部署。
2.慕課教學的基本形式
慕課的教學形式和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它是根據各個學科和教學目標的差異性對教學形式進行轉變,主要是從以下四個基本的教學環節體現的。首先就是課堂講授環節,本環節是慕課平臺上的核心階段,但是和線下的課堂講授不同,它的教授時間通常只有20分鐘左右,或許更短;其次就是閱讀環節,學生可以在零監控和零考察的環境下在線進行閱讀;還有就是問題探討和學習小組環節,學生可以在網上的社區和論壇、討論組等聊天工具上與老師還有其他學生進行實時的交流和問答;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測試評估的階段。在這一個環節中,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小測試、家庭作業及期終考試的方式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當然,最終的學分是通過學生在期終考試中的成績決定的。
二、慕課環境下大學生黨建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1.慕課的開放性有利于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慕課平臺的一大特性是開放性,開放的教學內容和機制對學生的成長需求有很大的幫助。高校在推行黨建課程建設的工作中,要認識到黨建課程的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手段和研究專長,比如有的教師喜歡搞理論分析,而有的就擅長誓言體驗,大學生也是一樣。高校要基于這種現狀和特點,加大對黨建課程的開放程度,充分利用慕課的平臺,將不同的教學資源和學習需求合理、適當、有效地組合起來,結合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讓大學生積極參加黨建課程建設,以理論武裝頭腦,并真正落實到生活實踐中。
2.慕課的協作性有助于構建新型的學習關系
新時期下的大學生通過每天都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審美情趣和行為模式都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黨建課程本身由于其特殊的理論性和文字性,學生大都不感興趣,學習效率普遍低下。高校黨建課程建設要不要繼續延續傳統的課堂講授,答案毋庸置疑,當然不可以。高校教師要主動結合當前慕課平臺的協作性,摒棄傳統的教學形式,不局限于以往的教學經驗,使高校黨建課程建設通過組建課程團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一些黨建教學的項目和課題分布給不同的學生團體,學生之間可以通過互相交流和溝通,利用新的課程資源和技術手段,自覺了解相關黨建知識和文獻,在合作中加強大學生對黨建課程的學習,同時提升學生團隊協作性。
3.慕課的共享性有助于均衡教育資源的發展
目前在國內,首次將黨建課程建設通過慕課平臺推廣和學習開來的活動主要是在上海高校共享中心的帶領下,包含清華、北大及人大、復旦等國內名牌大學共同參與建設的開放式的在線黨建課程。可以看到參與黨建課程建設的都是國內思想政治理論專業領域的名牌講師,其專業性和權威性大家有目共睹。廣大師生可以通過慕課平臺的共享性,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公平同等條件下學習高水平高質量的黨建課程知識。與此同時,在慕課環境下,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課時,這就需要師生之間實現線上實時溝通、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評論和借鑒,取長補短。這樣高校黨建課程建設的教學效率就會大幅度提升,通過信息的雙向傳輸,教師真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以便了解學生對黨建課程體系的學習效果。
三、慕課環境下大學生黨建課程建設的不足
慕課平臺的構建是基于網絡媒體的技術手段,當然也會帶有網絡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慕課的自由和無監管性,對于自制力不強的學生,不能完全保證學生依照專業知識架構來完成建課程的學習,不能保障培育出專業的優秀人才。其次就是不能幫助學生情商的培養。慕課的在線學習方式通常是學習者單獨坐在電腦旁觀看視頻,只是通過網上的虛擬空間交流學習,沒有表情和儀態的代入,缺失言傳身教的因素,不利于學生情商的養成。最后就是缺少面對面的靈活性,學生如果對黨建課程有疑問,只能通過重復觀看學習視頻或者師生之間的機械性問答,難以保證因材施教。綜上所述,目前國內的慕課平臺雖然對高校開展黨建課程建設有很大的推動性,但是存在不足,高校師生要正確認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規劃,更好地將高校黨建工作落到實處。
四、完善慕課環境下大學生黨建課程建設工作
1.以問題邏輯為導向建構新型的教學內容體系
黨建課程建設是思想政治理論的重要體現,是高校大學生必修的課程,對于黨建知識的傳授,傳統的教學內容體系把重心放在“教什么”上,老師的硬性灌輸和學生的被動接受,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為此,轉變傳統的教學內容體系顯得迫在眉睫。各高校應該以問題邏輯作為導向,建構高校創新型黨建課程建設體系,讓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的文字展示和羅列,而是以一種有邏輯串聯的問題的形式將黨建知識通過慕課平臺的方式鏈接在一起,層層遞進,實現師生線上和線下的親密互動,方便學生自由規劃自己的學習安排,同時有利于老師發現并及時糾正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以討論解答為導向創設“翻轉課堂”教學環境
高校慕課平臺的推廣為“翻轉課堂”的黨建課程教學建構提供了一個優良的環境,在我們所說的“翻轉課堂”里,學生事先通過觀看教師錄制完成的黨建微視頻和相關學習資料,在真正的課堂時間向教師請教觀看視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一一給予解答,同時改正學生的家庭作業。在這種“翻轉課堂”的教學環境下,可以有效地解決課堂學習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的問題。其中,教師能否利用慕課的問題邏輯為導向設計黨建課程的微視頻是核心要素,增強學生對黨建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等綜合素質是目的。慕課環境下的大學生黨建課程的建設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翻轉課堂”的教學建構很重要。
3.以協同合作為導向構建師生平等的教學關系
傳統的教學關系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負責教,學生只負責聽,而慕課時代則很好地轉變了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因材施教,根據黨建課程體系的特點和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性設置教學活動,正確定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角色。慕課的教學環境很好地順應了這一設計理念,其O2O模式的教學活動更是得到高校老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高校的黨建課程建設應充分結合慕課協同合作的平臺特點,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對黨建課程體系的建構和研究活動,共同開展教學實踐,分析案例,互相交流。這樣老師們不僅可以對黨建知識體系的研究更深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思維模式和視域也更廣闊。
參考文獻:
[1]張挺,高飛.課程化視角的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J].經貿實踐,2015(9).
[2]解廣夫.高校隱形課程建設視野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8).
[3]陳楚瑞.高校學生黨建活動課程化的路徑建構[J].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2).
[4]楊明輝.普通中學應用慕課意向及推進策略研究——以C20慕課聯盟(高中)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6.
[5]王淼.在“云端慕課”促教育變革[N].中國改革報,2013-09-30.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JXGXDJKT.GH-201580:慕課(M00CS)環境下大學生黨建課程建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