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琴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類商品應運而生,并且都帶有獨特的標記即條形碼,那么根據該特點如何對這些垃圾進行快速有效的分類呢?我們小組想到了用輔助分類回收垃圾箱來進行處理,那么輔助分類回收垃圾箱究竟是怎樣一個工作過程呢?本文將對輔助分類回收垃圾箱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輔助分類回收垃圾箱;環境保護;資源回收;金屬探測技術
1 引言
傳統的分類垃圾桶已司空見慣但大多形同虛設,與對垃圾分類有嚴格法規的國家相比,中國公民依然缺乏垃圾分類和回收循環利用的知識和意識,每年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觸目驚心。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600多萬噸的廢鋼鐵、3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6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沒有回收利用,而對垃圾分類回收和環境保護的宣傳往往需要數年乃至數十年才能收到成效,依靠人力手工分類不僅臟累而且難以推廣見效甚微,因此研究一種輔助分類回收垃圾箱投入到資源回收和環境保護中來就顯得極為迫切。
2 研究意義
在體育館、電影院、酒店、寫字樓、博物館等人口聚集,可回收資源在垃圾總量占比很高的場所應用輔助分類回收垃圾桶,能夠顯著減少電池等造成的環境污染,保護環境;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資源利用率;為資源回收公司帶來可觀利潤,吸引更多的資本加入環境保護事業;還能提高客戶的品味和檔次;甚至能夠得出特定地區人群的消費習慣。
大多數生活垃圾均印有條形碼,且每種商品的條形碼具有唯一性,這為快速分離有較高利用價值的紙質、塑料、金屬提供了可能。輔助分類回收垃圾箱內部各分類箱的上方分別設置投入口,以人工分類為主,機器識別為輔,鼓勵人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糾正錯誤分類,彌補了機器分類和人工分類各自的不足。本研究主要基于包裝、容器等的條形碼的識別,當識別出物品的條形碼后,對比數據庫信息,確定材質分類,分別儲存到不同的收集箱。可識別并分類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紙質包裝盒及其它物品,還利用金屬探測技術將電池等物品分類回收。
輔助分類回收垃圾箱使用了自學習技術,在用戶投入垃圾的同時利用壓敏電阻等收集垃圾上條形碼所對應的用戶選擇的投入口,并記錄上傳,累積一定數據后自動判斷對應的材質分類,配合以人工收集分類信息的方式,完善條形碼數據庫,解決了條形碼繁多信息收集不足的問題。本垃圾箱還能通過網絡通信進行本地數據的遠程更新,報告存儲容量。
3 研究基礎
條形碼在自動柜員機等系統中應用廣泛,技術成熟,上海有應用于資源回收的案例但仍在完全依靠人工分類,此項技術因之前的種種缺陷未在垃圾分類中廣泛使用。
金屬探測技術歷史悠久,技術成熟,有豐富的技術資料
4 研究內容
5 預期成果
研制的輔助分類回收垃圾箱能夠檢測并識別被投入物品的條形碼,同時檢測是否為電池等金屬物品,并通過本地數據庫比對確認是否正確分類,若錯誤則進行正確的分類存儲,若無法識別則按照投入口的不同進行默認分類等操作。還能夠遠程進行數據庫的更新,報告存儲容量,上傳所記錄的用戶垃圾分類的相關數據等信息。
推動廠商在所有可回收材料的顯著位置加入包含材質信息的易于機器識別的一維碼。
6 結束語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而如何對垃圾進行快速有效的分類回收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一項重要的問題。我們還需不斷的進行發展創新,找到更好更實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垃圾,使可回收垃圾再利用、有害垃圾及時處理,這將對未來世界的美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