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姍+律譜
摘 要:面對地球資源緊缺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發展綠色環保的純電動汽車已成為汽車工業發展的主流趨勢。由于電動汽車(BEV)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從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在法國誕生至今,由最開始的有軌電車,動力系統由電力到燃油發動機,再到現在比較普遍的混合動力,正在逐漸向電源動力系統的方向發展。
關鍵字:電動汽車;發展歷程;發展狀況
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自1886年第一輛汽車誕生至今,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汽車工業在不斷發展創新,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和給人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能源緊缺和環境惡化。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汽車保有量在持續增加,石油的需求量也將進一步加大。然而現在的狀況是石油資源短缺,石油資源終會有枯竭的一天。此外,石油燃料燃燒將會排出廢氣,這些排放物造成空氣污染,危害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存。同時,汽車還會產生噪聲污染,并隨著內燃機汽車發動功率、車速及車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我們必須對清潔、高效、智能的汽車進行開發,實現新世紀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解決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電動汽車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
2 電動汽車的概念
2.1 基本概念
電動汽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源或動力源之一,全部或者部分由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等各項要求的車輛。電動汽車的組成包括: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系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區別于內燃機汽車的最大不同點。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由驅動電動機、電源和電動機的調速控制裝置等組成。電動汽車的其他裝置基本與內燃機汽車相同。
2.2 電動汽車的特點
電動汽車分為三類:純電動汽車(BEV)、混合動力汽車(H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EV)。傳統的內燃機能把高效產生轉矩時的轉速限制在一個窄的范圍內,因此傳統內燃機汽車需要龐大而復雜的變速機構;而電動機可以在相當寬廣的速度范圍內高效產生轉矩,在電動車行駛過程中不需要換擋變速裝置,操縱方便容易,噪音低。
較內燃機汽車而言,電動汽車可以解決內燃機汽車對石油燃料的依賴,電動汽車從車載電源獲得電力,并用電動機進行驅動。同時,電動汽車所用的蓄電池可以在晚間進行充電,充分利用晚間的富余電力,來避免浪費大量的富余電力,從而提高電網電能的利用率。在減速、下坡和制動時,電動汽車的電動機還可以轉換為發電機,來實現能量的回饋,從而進一步地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 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發展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電動汽車重新成為世界性的研發熱點之后,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或指點計劃,以促進本國電動汽車的發展。1993年美國政府組織企業和科研機構成立 “新一代汽車合作計劃”(PNGV),聯合開展電動汽車研究,法、德、日等發達國家紛紛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的方式加強電動汽車開發研究。歐洲歷來是很重視節約能源和將低碳排放量的,在2007年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新歐洲能源政策”,其目標是要到2020年時,將降低2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并將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20%。
“十五”計劃期間,中國科技部投入8.8億元全面啟動863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制定了以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動力蓄電池為“三橫”的總體研發布局,全面構筑電動汽車的技術平臺。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功能性樣車試驗、示范性應用,我國的電動汽車已經具備了初步產業化條件,但國內目前研究水平與國外先進車型和資金投入仍具有一定差距。
4 結論
本文根據當今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以純電動汽車作為主要對象,結合電動汽車的發展歷程和意義,對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研究和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與介紹。作為世界能源消耗大國和環境保護重要力量,中國積極實施電動汽車科技戰略,促進汽車工業產業結構升級和動力系統電動化轉型,培育和發展電動汽車社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面臨著政策環境亟需完善、工業基礎薄弱、國際競爭力弱、開放協同創新環境差、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化意識低、個別關鍵技術有待加強、車輛成本高、商業模式探索不充分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麻友良,嚴運兵. 電動汽車概論[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 陳清泉,孫逢春,祝嘉光. 現代電動汽車技術[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4
[3] 陳清泉.混合電動車輛基礎[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1
[4] 陳清泉,詹宜君.21世紀的綠色交通工具——電動汽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5] 張翔. 電動汽車建模與仿真的研究[D]. [博士學位論文]. 合肥: 合肥工業大學,2004
作者簡介
張姍(1994-),女,漢族,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2016級學生。
律譜(1993-),男,漢族,河南省資源與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