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蕭紅顛沛流離的短暫一生和坎坷無奈的情感經歷,為其創作提供了大量生動的素材,也給其帶來獨特豐富的情感體驗。遠走香港后孤獨與寂寞的情緒始終纏繞著她,對故鄉的回憶與眷戀,對愛情的絕望與悲觀成為她創作的主題。
關鍵詞:蕭紅;孤獨;寂寞;故鄉;愛情
1 蕭紅的短暫一生
蕭紅出生于一個沒落的封建地主家庭,雖不愁吃穿但從小生長在缺少愛的環境中,這個家里唯一給予她溫暖的就是年邁的祖父。有祖父與后花園相伴,蕭紅的童年并不孤單寂寞。在祖父的嬌慣與溺愛下,蕭紅開朗外向、盜肆任性、剛毅倔強的性格日益顯現。蕭紅的逃婚,與陸振舜跑到北平,讓她深深領會到女人的天地是狹窄的,沒有錢寸步難行。她之后與王恩甲的同居,可以說沒有愛的成分,是為生活所迫而做出的無奈選擇。東興旅館被棄,讓蕭紅體驗了人情冷暖,也讓她結識了指引其走上文學之路的伴侶——蕭軍。
她與蕭軍的結合可以說是因為愛情也可以說是因為需要,是蕭紅思想性格矛盾雙重性的集中體現。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一方面蕭紅渴望自由、解放、憧憬和追求溫暖和愛,另一方面她又不把自己的渴望和追求建在自立自主的基點上,而總是想依附并借助于男性的支撐。蕭紅逃離封建家庭的決絕態度,即便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也不向家庭妥協,表現得異常堅毅剛強,但同時蕭紅也是軟弱的。表面的堅強掩飾不住其女性的依賴感和強烈的歸屬感,因此蕭紅依戀、依靠著蕭軍,渴望從蕭軍處得到溫暖、理解、陪伴,愛撫。但蕭軍的粗暴,大男子主義以及對愛情的不忠又時時刺痛著蕭紅本已脆弱的心。蕭紅最后那句“三郎——我們永遠分開罷”平和之中不無心酸之味。最初,歷盡饑餓、寒冷,經歷艱難,困頓考驗的愛情;最終,也以一個不完滿的結局走到盡頭。
蕭紅另一段頗具爭議的愛情中的男主人公——端木蕻良。相較于蕭軍的高大威猛、粗枝大葉,端木蕻良則文弱有禮,愛好寫字、繪畫,文人氣質濃郁。1938年5月,端木蕻良和蕭紅在武漢的大同酒家舉行了簡單的婚宴。在婚宴上蕭紅曾說“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么過高的希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1然而就是這簡單的希望,蕭紅也未能真正如愿。她嫁給端木非但沒有找到被體貼的溫暖感,被保護的安全感反而要在各個方面“保護”端木。正如周鯨文在《憶蕭紅》中所說“我們得到一種印象,端木對蕭紅不太關心。我們也有種解釋:端木雖系男人,還像小孩子,沒有大丈夫氣。蕭紅雖系女子,性格堅強,倒有些男人氣質。”2端木甚至在蕭紅重病期間,最需要感情上的安慰,精神上的支持時而不知去向,獨留蕭紅沉浸于寂寞、感傷、恐懼和失望之中。
由于誤診蕭紅的病情不斷惡化,加上戰亂之中再三顛沛搬移,年僅31歲的蕭紅最終病逝于香港的圣士提反女校。
蕭紅思想性格上的矛盾性——反對女子作為男性的附庸,追求男女的平等,人格的獨立,可又把自己的追求建立在男性的支持和庇護上。最終導致了她的悲劇命運。
2 蕭紅的后期創作
蕭紅屬于生活積累型的作家,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顛沛流離的短暫一生和坎坷無奈的情感經歷,為其創作提供了大量生動的素材,也給其帶來獨特豐富的情感體驗。到香港后孤獨與寂寞的情緒始終纏繞著她,對故鄉的回憶與眷戀,對愛情的絕望與悲觀成為她創作的主題。
在《后花園》中的描寫“窗欞上掛著滴滴嘟嘟的大黃瓜、小黃瓜,瘦黃瓜、胖黃瓜,還有最小的小黃瓜紐兒.頭頂上還正在頂著一朵黃花還沒有落呢……蝴蝶飛,蜻蜓飛,螳螂跳,螞炸跳。大紅的外國柿子都紅了,茄子青的青、紫的紫,溜明湛亮,又肥又胖,每一棵茄秧上結著三四個、四五個。玉蜀黍的纓子剛剛才茁芽,就各色不同,好比女人繡花的絲線夾子打開了,紅的綠的,深的淺的……胭粉豆、金荷葉、馬蛇菜都開得像火一般。其中尤其是馬蛇菜.紅得鮮明晃眼,紅得它自己隨時要破裂流下紅色汁液來。”3這種自由、安逸、閑散的田園生活環境和方式,成為蕭紅記憶中最溫暖、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光。故鄉雖也曾給她留下一些凄苦經歷,但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逐漸淡化。承載了她歡樂與秘密的后花園和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慢慢沉淀成其內心深處抵抗困境的憩息地,成為其不懈創作的生命源泉。
在《呼蘭河傳》中她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呼蘭河的鄉土人情、風俗習慣。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會等呼蘭河人的精神“盛舉”,在作者筆下描繪得栩栩如生,透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對充滿無限樂趣的后花園和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的深情回憶,以及通過對周圍人們生活的觀察和感受,揭露與抨擊傳統習慣勢力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毒害,及其給人們帶來的不幸遭遇和悲慘命運。遠在他鄉的蕭紅用一顆孤寂的靈魂吟唱著童年故鄉的詠嘆調。
蕭紅的愛情是凄涼的。三段情感經歷使其屢屢受傷,這都影響到蕭紅的愛情觀。蕭紅作品中的愛情大都充滿了悲劇色彩。如《后花園》主人公馮二成子的愛情悲劇,他暗戀鄰居趙老太太的女兒,由于自卑而沒有勇氣表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出嫁, 然后默默地照顧著她的母親, 直到老太太也搬走,他則陷入無望與悲哀。再如《小城三月》,在小說中翠姨和我的堂哥產生了朦朧的愛情,翠姨渴望這樣的愛。但由于出身的卑微,寄人籬下的遭遇,再嫁寡婦女兒的身份,以及由長輩做主許配了人家,使翠姨不得不守住秘密,埋藏著心中對理想生活和理想愛情的渴望和憧憬。自由美好的愛情有多么令人向往,翠姨心中的憂郁就有多么的綿長。她決絕地選擇了有愛則生,無愛則死,不得已以生病拒絕世俗的安排,默默死去。蕭紅筆下的愛情是孤獨、寂寞、感傷的,流露出對生活的悲觀、失望情緒。
蕭紅的作品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優美華麗的辭藻,描繪的就是生活的真實,對生活的細膩品味。走進蕭紅,用心感受不一樣的蕭紅。
參考文獻
1.孔海立.《憂郁的東北人端木蕻良》[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99頁
2.周鯨文.《憶蕭紅》選自蕭紅《蕭紅自傳》[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6年第278頁
3.蕭紅著.《中國現當代文學名家經典——后花園·蕭紅小說集》[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51,52,53頁
作者簡介
張盼,碩士,武警后勤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