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招華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撫州344000)
CA153、CA125和CEA檢驗在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意義探討
周招華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撫州344000)
目的探討CA153、CA125和CEA檢驗在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意義。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109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56例肺癌患者,53例肺部良性病變患者,將其設定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53(CA153)、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觀察3種腫瘤標志物聯合使用的靈敏度及特異度;觀察不同病理類型的腫瘤標志物表達。結果肺癌組的CA153、CA125和CEA異常率與對照組相比顯著提高(P<0.05);3種腫瘤標志物聯合使用的靈敏度為85.71%;CA125檢測非小細胞癌時顯著上升,CEA對腺癌檢測時水平顯著上升。結論CA153、CA125和CEA檢驗在肺癌臨床診斷意義明顯,可提高肺癌檢出率,有效評定肺癌組織學類型,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癌胚抗原;CA153;CA125;肺癌
在對肺癌進行臨床診斷時,通常采用細胞學及組織病理學方式,均造成一定的創傷,且不易進行反復采集,極易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1]。腫瘤標志物是在癌細胞生長中形成的,其在機體健康狀態下,并未產生,或含量較低,屬于特異性物質,或宿主細胞由于癌細胞的入侵形成的過量的細胞成分,此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取材比較方便,具有較高的可重復性,體內不同器官含有的標志物存在一定的特異性。采用單項腫瘤標志物并無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因此很多研究傾向于采取標志物的聯合使用[2]。本文選取56例肺癌患者,53例肺部良性病變患者,探討CA153、CA125和CEA檢驗在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收集本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109例肺部疾病患者,56例肺癌患者,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2.8±7.6)歲;53例肺部良性病變患者,將其設定為對照組,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45.8±7.9)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血液2 mL,經離心分離后,分離血清送檢,通過電化學發光法檢測CA153、CA125和CEA水平。觀察患者CA153、CA125和CEA的異常情況,3種腫瘤標志物的靈敏度及特異度。CA153、CA125和CEA對肺癌患者的組織學分類意義。
1.3 結果判定標準[3]CEA的正常值上限為5 ng/mL,CA153的正常值上限為25 U/mL,CA125的正常值上限為35 U/mL,檢測時指標水平高于正常上限則表明其出現異常。對檢測指標靈敏度、特異度進行判定時,3種腫瘤標志物聯合使用時,其中任意1種腫瘤標志物超過正常上限則確定為陽性,3種腫瘤標志物均低于正常上限則顯示為陰性。靈敏度%=(真陽性數/確診為肺癌的人數)%;特異度%=(真陰性數/無病受試者人數)%。靈敏度越高,表明檢測出疾病的幾率越高;特異度越高,表明誤診幾率越低。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均應用SPSS18.0系統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腫瘤標志物檢測水平異常情況比較觀察組CEA、CA153、CA125檢測的異常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異常情況比較(n)
2.2 腫瘤標志物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分析聯合使用的靈敏度與單獨使用CEA、CA153、CA125相比較明顯提高,但是特異性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3 組指標的特異度及靈敏度比較(%)
2.3 不同病理類型肺癌腫瘤標志物血清檢測CA125在小細胞癌中的檢測值明顯降低,與鱗癌、腺癌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EA對于腺癌的檢測值顯著提高,與鱗癌、小細胞癌對比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A153對腺癌、鱗癌、小細胞癌的檢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不同病理類型肺癌腫瘤標志物血清水平檢測比較(x±s)
有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全球范圍有120萬人出現肺癌癥狀,每年出現72萬人由于罹患肺癌死亡。伴隨現代工業持續發展進步,空氣受到嚴重污染,導致肺癌發生率越來越高,由此引發的死亡率也持續上升[4]。患有肺癌的病人具有較低的生存率,主要是由于疾病的早期診斷率較低。對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50%左右的患者診斷為肺癌時,疾病通常已進展到中晚期,導致最佳治療時機被錯失。肺癌Ia期病人的3年生存率通常超過90%,5年生存率通常超過70%,所以對肺癌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并予以合理治療,對于患者延長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5]。
腫瘤標志物指惡性腫瘤的發生及增殖過程中,由于腫瘤細胞的存在基因表達所形成的或因機體因腫瘤反應而出現異常和/或顯著上升的,對腫瘤產生和進展有效反映的一種物質,主要有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物等。對于腫瘤的的臨床輔助診斷、鑒別、療效判定、復發檢測及預后評價具有顯著應用價值。理想的腫瘤標志物需具備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性,且檢測方法較為簡便,可重復等。同種腫瘤或不同類型腫瘤可有一種或幾種腫瘤標志物出現異常現象;同一種腫瘤標志物可存在于不同的腫瘤內。為了增強腫瘤標志物的臨床診斷價值,對其予以聯合檢測,具有較為重要的臨床意義[6]。
CEA是人類胚胎抗原特異性決定簇的酸性糖蛋白,是非器官特異性腫瘤的有關抗原物質,成人血液內具有較低的含量,此指標上升程度通常與癌細胞數量具有直接關系,使用CEA檢測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對于多種類型的腫瘤病變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對肺部腫瘤患者血清CEA進行檢測時,水平顯著上升,在肺部良性病變中具有一定的表達,主要是因為此指標廣泛分布于上皮組織中,但肺部良性疾病的緩和血清CEA水平上升程度對比肺癌病人的血清水平依然具有一定差異性,肺腺癌病人的CEA水平更高。對肺癌進行檢測時,CEA靈敏度通常在35%~77%范圍,肺腺癌細胞能夠直接產生CEA[7]。在本文研究中,肺部良性疾病中CEA水平上升程度與肺癌比較,差異較為明顯(P<0.05)。CA125是一種糖蛋白復合物,通常出現于卵巢癌細胞表面,以為你細胞間連接及基膜作用導致其難以釋放至血壓內,在組織出現惡變或浸潤性腫瘤對組織結構形成破壞時,CA125會被釋放到血液內,導致血清CA125明顯提高(P<0.05)。在本文研究中肺癌組血清CA125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上升(P<0.05)。CA153主要經腺體分泌,具有多形上皮黏蛋白,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種腺癌內均含有此指標物質,對癌變具有較高敏感性[8]。
綜上所述,CEA、CA153、CA125腫瘤標志物聯合使用時,可提高肺癌檢出率,臨床應用意義較高。腫瘤標志物血清水平的檢測對肺癌組織學類型的判定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1]岳紅梅.膜聯蛋白Ⅱ在肺癌組織、肺泡灌洗液和胸腔積液中的表達水平及在肺癌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1):1307.
[2]王敏.胃泌素釋放肽前體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對小細胞肺癌診斷的差異及聯合檢測[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3,36(11):1008.
[3]鄒南安.螺旋CT動脈期增強掃描在60例肺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3,42(36):4453.
[4]齊擁軍.多種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應用在肺癌診斷中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1,22(5):268-269.
[5]王淑玲,李婷.肺泡灌洗液中ADA聯合腫瘤標志物CA-199; CA125;NSE;CY-211檢測對肺結核和肺癌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50):90-91.
[6]朱旭,何美瓊,劉彩菊,等.血清糖類抗原CA-199、CA-125對診斷肺癌、肝癌的臨床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0):1922-1923.
[7]朱旭,何美瓊,楊蓉,等.血清糖類抗原CA-125、CA-153、CA-199聯合檢測對肺癌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2,5(4):312-314.
[8]張全軍.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NSE聯檢在肺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1):89-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