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方偉
(桃源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湖南常德415700)
淺析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26例臨床效果觀察
童方偉
(桃源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湖南常德415700)
目的觀察分析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臨床特點以及臨床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5月~2014年12月入住本院的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臨床特點以及臨床效果。結果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上腹部不適、上腹脹痛、上腹鈍痛,部分患者伴有發熱、惡心、嘔吐等現象;影像學檢查顯示大部分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存在囊壁鈣化斑點、邊界不清的囊實性混合性腫塊、多房或囊內分隔現象;隨訪1年發現,19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均未出現復發現象,不存在死亡病例,1年存活率為100.00%;7例行保守治療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1年存活率為71.43%。結論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臨床癥狀不夠典型,為提高診斷準確率,臨床醫師應對患者實施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同時為保證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胰腺囊腺瘤;囊腺癌;臨床特點;效果
--臨床研究--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屬于胰腺囊性腫瘤中的常見類型之一,由于該類疾病的臨床癥狀不夠典型,臨床常易將其誤診為胰腺假性囊腫,為提高臨床的診斷率以及保證治療效果,對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臨床特點以及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十分必要[1-2]。本院為了分析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臨床特點以及臨床效果,對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抽取2010年5月~2014年12月入住本院的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患者男4例,女22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52.32± 1.34)歲;腫瘤直徑2.6~13 cm,平均腫瘤直徑(9.74±2.61)cm;有18例患者為胰腺囊腺瘤,有8例患者為囊腺癌。
1.2 臨床癥狀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有21例患者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有18例患者表現為上腹脹痛,有14例患者表現為上腹鈍痛,有8例患者伴有發熱、惡心、嘔吐,有5例患者表現為消瘦,有6例患者表現為背部放射痛,有2例患者伴有鞏膜黃染,有4例患者伴有腹瀉,有7例患者腹部可觸及包塊。
1.3 輔助檢查(1)實驗室檢查:對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均實施實驗室檢查發現,有5例患者的結果顯示直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輕度上升,有4例患者的結果顯示血糖輕度升高,有3例患者的結果顯示血、尿常規異常。(2)腫瘤標志物檢查: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18例胰腺囊腺瘤患者的CEA、CA199以及CA125的檢查結果均不存在增高現象;8例囊腺癌患者中,有4例患者存在CAl99升高現象,有3例患者存在CEA升高現象,有3例患者存在CA125升高現象。(3)影像學檢查: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均實施B超、X線、CT診斷、MRI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有8例患者B超檢查結果顯示存在邊界清晰的低回聲囊性腫塊;有12例患者X線檢查結果顯示存在囊壁鈣化斑點;有12例患者CT診斷檢查結果顯示存在邊界不清的囊實性混合性腫塊,較多患者的CT檢查結果顯示存在多房或囊內分隔現象,囊壁呈現強回聲和高密度,伴有實性部分;對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實施MRI檢查顯示,胰腺囊腺瘤患者的影像學圖像多呈現蜂窩狀,可見多個較清晰的的子囊或子囊壁,呈放射狀排列,部分患者圖像可見外壁較厚,內壁較不規則,呈結節狀,存在高、低信號,胰腺囊腺癌患者的圖像主要表現為囊實性,實性部分呈現偏心生長,可浸潤周圍的胰腺組織。
1.4 治療方法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有7例患者因家屬拒絕或存在遠處轉移而實施保守治療,有19例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其中有5例患者實施胰尾囊腫切除,有5例患者實施胰尾囊腫切除+脾切除,有4例患者實施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有3例患者實施胃腸、膽腸吻合術,有2例患者實施行全胰腺切除術。
1.5 評估指標分析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臨床特點以及臨床效果。
隨訪1年發現,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19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有3例患者出現胰外瘺,有2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出現腹腔感染,有1例患者出現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36.84%,對出現并發癥的患者實施保守治療后均治愈,且19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均未出現復發現象,不存在死亡病例,1年存活率為100.00%;7例行保守治療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1年存活率為71.43%。見表1。

表1 比較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的1年存活率
胰腺囊性腫瘤在臨床上較為少見,主要是指胰管或腺泡組織上皮細胞出現增生導致分泌物潴留而使機體發生的一種腫瘤性囊性病變綜合征,常見的胰腺囊性腫瘤主要包括胰腺實性假乳頭腫瘤、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以及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3-4]。
由于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的臨床癥狀不顯著,在診斷該類腫瘤時,臨床較易出現誤診、漏診現象,為提高確診率,本研究對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中發現,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上腹部不適、上腹脹痛、上腹鈍痛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少數患者腹部可觸及包塊,伴有背部放射痛、腹瀉、鞏膜黃染等現象,這與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向一致。對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實施輔助檢查發現,部分患者存在直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輕度上升、血糖輕度升高以及血、尿常規異常等現象,同時腫瘤標志物檢查發現18例胰腺囊腺瘤患者的CEA、CA199以及CA125的檢查結果均不存在增高現象,但8例囊腺癌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存在CEA、CA199以及CA125升高現象,此外,對該類患者實施影像學檢查發現,大部分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存在囊壁鈣化斑點、邊界不清的囊實性混合性腫塊、多房或囊內分隔現象;且大部分胰腺囊腺瘤患者的MRI圖像多呈現蜂窩狀,可見多個較清晰的的子囊或子囊壁,呈放射狀排列,大部分胰腺囊腺癌患者的MRI圖像主要表現為囊實性,實性部分呈現偏心生長,可浸潤周圍的胰腺組織。其次,研究發現,26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中,有7例患者實施保守治療,有19例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隨訪一年發現,19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均未出現復發現象,不存在死亡病例,1年存活率為100.00%;7例行保守治療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1年存活率為71.43%;手術治療的效果優于保守治療的效果,因此,臨床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對于無手術禁忌的患者,應盡量對其實施手術切除治療[5-6]。
總結上述研究內容得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臨床癥狀不夠典型,為提高診斷準確率,臨床醫師應對患者實施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同時為保證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