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儒香
隨著新課改深入發展,生活化教學方法受到教師的重視.現今的教學模式已經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更加傾向于滿足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將課堂學習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進一步的思考,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
一、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界定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利用學生現實生活環境中所發生的有關化學教學內容的事例設置教學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獲得的經驗相結合,從而使學生自主思考,利用化學思維對情境進行分析解答,并將化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原則
生活化教學就是教師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日常經驗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情境進行探尋,并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有以下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所以教師在選材和運用的過程中要保證科學和嚴謹.二是生活化原則.生活化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生活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日常體驗進行選材,注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三是主體性原則.在新課改下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則是教學的引導者和啟發者.
三、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1.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進行知識的講解,引發學生的思考.由于對化學反應的形容是抽象的,所以學生進行想象時難度較大,導致學生對于科學產生懷疑,很難激發學習熱情.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要豐富化學教學內容,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便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例如,鐵暴露在空氣中能和空氣中的水分及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紅棕色的銹跡,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自己搜集尋找身邊的鐵銹,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帶過來,增加學生對于第二天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學習質量.教師還可以根據化學教學任務對課程進行編排,每堂課都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講課,學生講課的內容主要是分享自己日常調查的有關化學事件資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座位順序進行安排,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進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2.教學形式生活化,開展工廠實踐活動.化學是一門非常神奇的科學,可以通過不同化學物品之間的反應創造出各種神奇的現象.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解知識,讓學生記住反應方程式,化學實驗較少,教學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為了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例如,學校可以和相關的工廠進行合作,增加學生的課外實踐機會,由教師負責帶隊,帶領學生進入到化學工廠中進行觀摩,還可以請專業的技術工人為學生講解化學反應,讓學生了解到每一個階段化學工廠是怎樣進行處理的.觀摩結束以后,教師要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化工廠的運行程序和其中的化學方程式進行總結,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教學用具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不關心學生的實際應用狀況.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化學現象.由于學生“死讀書”,只是單純地將化學知識背下來,并不具有化學思考能力,也就是化學思維,所以對于我們身邊許多的化學元素,學生不能發現和關注,進而不能引發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生活化的教具對學生進行教學,不僅能讓學生理解知識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發現身邊的化學現象只是基礎,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才是關鍵.這樣,有利于學生將學到的化學知識在實際中進行應用,也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化學的魅力.例如,在做“過濾”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要用的沙土,再進行實驗.又如,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生雞蛋和食鹽,觀察生雞蛋在加入食鹽后的凝固反應;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身邊的事物設計化學實驗方案,并在課堂上利用學生設計的可行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
總之,本文主要通過對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概念以及原則進行分析,提出了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形式生活化,開展工廠實踐活動;教學用具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