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2015年7月23日,原告李某(乙方)與被告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汽貿公司)(甲方)簽訂《車輛銷售合同》,達成如下協議:一、合同車輛:車輛名稱為長安牌轎車,車輛型號為CS75手動豪華國五,車身顏色白色,車架號和發動機號待定,車總價13.2萬元……;二、付款方式:簽訂合同后,乙方向甲方交付定金(40000元),如乙方確認車輛后,則須在3個工作日交齊余款(92000元);……五、違約條款:若甲方不能按合同條款提供車輛時,甲方有義務替乙方換車或免息免違約金退定金?!粢曳竭`約,甲方有權沒收定金和要求乙方賠償損失。李某出具汽貿公司于2015年7月23日開具的收據一張,內容為——今收到客戶李某購車定金40000元整。
7月29日,因李某親屬對所購車型不滿意,李某要求汽貿公司退車和退還4萬元,汽貿公司拒絕退款,故提起訴訟。
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汽貿公司向李某收取的4萬元款項的性質以及李某是否有權要求汽貿公司返還該4萬元。首先,《車輛銷售合同》雖然約定“乙方向甲方交付定金(40000元)”,但是合同總價款僅為13.2萬元?!吨腥A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十一條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崩钅持Ц兜?萬元款項明顯超過購車款的百分之二十,顯然不符合上述法律規定。其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九條關于“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之規定,定金體現的是對債務履行的擔保,當一方違約時,定金將具有懲罰的作用,即交付定金的一方無權要求返還定金,而收取定金的一方須雙倍返還,謂之定金罰則。但由本案《車輛銷售合同》第五條約定可知,汽貿公司收取李某的4萬元并不能體現定金的懲罰性質,不具有定金的本質屬性。同時,《車輛銷售合同》并非雙方協商一致后擬定的合同,而是汽貿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故本案汽貿公司認為收取的4萬元為定金,于法于理不合。
另外,雙方在《車輛銷售合同》中尚未約定具體的車架號、發動機號,故在李某進一步查看車輛后因不滿意該車型而決定不再購買車輛的情況下,雙方已無法就《車輛銷售合同》達成進一步的合意,確定具體的合同標的,《車輛銷售合同》顯然無法最終成立并履行。汽貿公司作為銷售商是面對不特定的公眾進行廣泛的汽車銷售。現李某提出不再向汽貿公司購買汽車并未造成汽貿公司的實際損失。故判決汽貿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退還李某4萬元。
[點評]本案爭議的焦點是汽貿公司提供格式合同中,約定的“單向定金”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定金作為一種擔保方式,其擔保的對象就是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履約合意,并以適用定金罰則為手段實現擔保目的。相較其他擔保制度,定金最重要的法律特征就是擔保手段上的懲罰性。定金罰則的規定對于在陌生人社會從事商品交換的缺乏互信的雙方而言具有特殊的價值,它可以實現債的擔保并督促對方履行合同義務,從而完成交易。如果沒有定金罰則,定金就失去其本質特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通過上述對定金罰則的價值闡述,結合法律對定金罰則的規定,可得知定金罰則具有雙向擔保性、雙向懲罰性。但是本案中,李某與汽貿公司簽訂的《車輛銷售合同》是汽貿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該格式合同中雖然運用了“定金”二字,但是卻并沒有體現定金制度的本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