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寶宏
高中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都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現的,不管是解題思路或是解題技巧都需要一定的概念基礎作為鋪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概念知識的引導,幫助學生深刻、明了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近幾年來,由于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教師沒有重視概念教學,只是讓學生對各種數學題目進行解答,還有教師雖然意識到概念教學的重要性,但也只是把它當成“語文形式”的概念來解釋,導致學生很難把握數學概念知識,從而阻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
一、以感性材料為基礎引入新概念
在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中,利用現實生活中隨處顯現的模型、圖形或是圖表等作為感性材料,使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分析、比較、概括和總結后攝取數學概念知識.例如,在講“集合的概念”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集合的概念:集合即指在一定范圍內某些指定的對象被集中在一起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這段概念是抽象的.對于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還不能正確理解這一概念,這時教師可以把它簡單化、生活化,以便向學生進行講解.如,A、B、C、D、1、2、3、4可以分成兩大類,即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這便是兩個集合.而更深層次來說,即1、3、5、7、9和2、4、6、8、10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的集合,但其中能被整除的9又可以被放在兩個集合的中間,最后得出的集合是既有奇數、偶數,又有能被整除的數.從這樣感性的角度來闡述這一數學知識,不僅能使學生輕松掌握集合的概念,而且能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展開有效的思考和探究,進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為之后能夠輕松面對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以新、舊概念之間的關系引入新概念
數學是一門連接性很強的學科.許多學生都有一種感受,即上半節課若是走神,下半節課就聽不懂老師在說些什么,而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很難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數學這種新、舊概念知識過多銜接的緣故,所有的數學內容之間都存在著一種特定的關系.就像是一個包裝盒,學生要一層一層地拆開,數學學習就是這樣一層一層地不斷深入.考慮到有些學生由于初中沒有打下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是直接對新知識展開講解,那么定會使這些學生一頭霧水,進而降低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舊概念的方式推出新概念,從而使學生通過有效的溫習舊知識后更快地掌握新概念知識.例如,在講“二次函數”之前,教師可以提供一道 “一次函數”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解答.我們知道,“一次函數”的學習是為了給“二次函數”做鋪墊的.學生很快便回憶起初中學習“一次函數”時掌握的概念,進而輕松解答出正確答案.有的學生對這些都沒有印象了,教師要通過講解的形式,讓學生回憶或是重新再學習一遍“一次函數”.等學生都掌握了“一次函數”的概念之后,教師就可以有效引入“二次函數”的學習概念.這樣,學生可以在一層一層地深入學習之后,快速掌握“二次函數”的學習概念,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三、指導學生及時復習數學概念
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數學不需要記憶,都是以開動邏輯思維解答數學問題為主的.其實不然,所有的數學知識都有其相對的數學概念.這些概念是數學學習的支撐,也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對數學概念的學習.由于數學概念繁多,且有許多相通之處,若是沒有把握好,有可能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混淆知識點,進而無法得出正確答案.在學習新的概念知識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展開有效的復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來制定相應的復習方式,讓這些數學概念能夠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教材中標記概念知識.一個學期的學習結束之后,再讓學生將這些概念統一抄寫到同一本筆記本中.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在抄寫的過程中進行復習,而且還能防止出現因為書籍的散亂而難以翻查這些概念的情況.
總之,高中學生已經脫離了小學的稚嫩和初中的懵懂,在學習方面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高中數學學習也隨之提高了難度,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加考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高中數學概念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環節,所以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張峰.淺談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26(4).
韓洪潮.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