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高安
拓展延伸是為了讓教學更開放,讓學生觸類旁通,發掘每個人的最大潛力.教師要通過課前拓展、課上拓展、課外拓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課前拓展,拓寬視野,儲備知識,為提高素養、生成思維奠基
課前拓展就是讓學生廣泛涉獵相關數學信息(資料),并且搜集整理信息.在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后,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走進數學課堂,從而使學生深度理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講“二面角”時,教師可以課前設置以下問題:問題1:怎樣用平面內的角來度量空間的二面角呢?念頭1:通過分析打開的數學課本,實驗得知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點,過該點分別在兩個半平面內作垂直于棱的射線,這兩條射線所組成的角(平面角)可度量二面角(空間角)的大小.念頭2:在二面角內任取一點,如果過該點分別作兩個半平面的垂線,兩相交的垂線可以確定一個平面,該平面與二面角的兩個半平面都相交,則兩條交線構成的角就是我們所找的(平面)角.念頭3:根據立體幾何中的三垂線定理或逆定理,可在二面角的其中一個面內取一點,過這點作另一個面的垂線得垂足,過該垂足作棱的垂線得交點,連接該點與交點,即可得到所要的(平面)角.問題2:上述三種念頭得到的角之間有什么異同,哪一個是我們要找的角?問題3:根據上面的分析與探索,試著給二面角的平面角下定義,并指出為什么要這樣定義,在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時,關鍵是什么?這里,學生帶著對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投入到對二面角知識的學習探究中.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作好課前拓展準備,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所學數學知識、思想與方法,從而達到高效學習數學的目標.
二、課上拓展,多維發散,學會探研,為提高素養、生成思維助力
數學課堂是學生拓展思維、生成智慧的主陣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這個主陣地,多角度、多方向上為學生的數學思維拓展作好鋪墊.
例如,在講“函數的值域”時,二次函數不同區間的值域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掌握二次函數的值域,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拓展變式:問題:求二次函數f (x)=x2-4x-3在R上的值域.變式1:若函數f(x)的定義域是[1,2],求函數f(x)的值域.變式2:若函數f(x)的定義域是[2, 4],求函數f(x)的值域.變式3:如果函數f(x)的定義域是[1, 4],求函數f(x)的值域. 以上問題及其變式的設計,有各自的目的性,問題其實是求二次函數的最值.由于二次函數的圖象是拋物線,通過圖象求值域相對好解決;變式1與變式2的定義域其實分別在二次函數圖象對稱軸的左側和右側,即一個是單調減區間,另一個是單調增區間,這樣單調區間上的函數值域對于一般學生是比較好解決的;對于變式3,函數圖象的對稱軸正好落在定義域內,求函數值域就要好好思考.這樣幾個形同質差的問題涵蓋了二次函數不同區間的值域類型,從一般到特殊,從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讓學生嘗試解決,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外拓展,綜合實踐,遷移能力,為提高素養、生成思維擴容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性拓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類比思維,適當地從深度或廣度延伸,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對一道等比數列和等差數列題進行類比變式拓展設計.原題:已知數列{an}為等差數列,且am=x,ak=y(m≠k),則am+k=(yk-xmk-m);如果數列{bn}為等比數列,且bm=x,bk=y(m≠k),(1)觀察、類比等差數列的結果,請猜想bm+k可能是什么結果.(2)證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確.拓展1:已知等差數列有如下性質:若數列{an}為等差數列,則當bn=(a1+a2+…+ann)時,數列{bn}也是等差數列;類比上述等差的性質,相應地,若數列{cn}是正項等比數列,當dn=CD#5時,數列{dn}也是等比數列.拓展2:已知數列{an}是等差數列{an},公差為d,則該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為Sn=na1+(n(n-1)2)d,請用類比的方法,寫出公比為q的等比數列{an}的前n項積的表達式Tn=CD#5.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學好基礎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拓展不能片面追求數學問題的難度,而是要講究拓展策略方法的.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呈現,擴大學生的認知空間,促進其思維向縱深發展,提高其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