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武
“老房子著火,沒得救?!边@句老話,用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州長羅伯特·本特利身上是最貼切不過了。這位現年74歲且總以“道德模范”形象示人的州長先生,居然與女政治顧問(助理)“有染”,并最終“倒”在性丑聞上,今年4月10日,雖然不情不愿,他也不得不黯然宣布辭職……
州長“黯然下臺”
本特利落到黯然下臺這地步,當然是“咎由自取”。他在4月10日的辭職聲明中說,“我曾經讓大家失望,為此道歉”,并強調自己過往行為的后果不該由家人和下屬承擔。這話出自這個政客之口,也真夠“情深意長”的。
這次本特利辭職,乃不得不然。是的,他面對的壓力當時已經如“排山倒海”呼嘯而來。4月10日這天,州議會舉行了聽證會,就其性丑聞一案啟動彈劾程序。一旦議會投票通過決定,本特利的下場將會很難堪,甚至會被押入監獄服刑。
據稱,本特利所屬的共和黨控制的州議會的15人小組,在當天舉行的聽證會上聽取了司法委員會特別顧問杰克·沙爾曼的程序性事項介紹和調查結果,并審議了有關本特利的彈劾問題。在此之前,州最高法院已于4月8日批準州眾議院彈劾州長的程序。
“兩害相權取其輕”,本特利是聰明人,他終于同意承認兩項輕罪并以辭職換取彈劾的終止。所以,辭職同一天,他便在法庭上承認自己犯有兩項輕罪——未能及時上報一筆5萬美元的競選捐款,以及利用競選資金為其助理暨情人麗貝卡·考德威爾·梅森支付9000美元顧問費。不過,老謀深算的他,仍不直接承認與前助理有不正當關系,而且還動用公共資源竭力阻止相關證據曝光,雖然證據確鑿。嘴卻是硬的。
也許,這與他的資歷硬有關。他參加過越戰,任隨軍醫生。退役后在家鄉行醫,成為亞拉巴馬州知名的醫生。后開辦醫藥企業,成為成功的商人。2002年開始從政,進入亞拉巴馬州議會工作,先后擔任州眾議院教育委員會、農業和林業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成員。2010年11月在州長選舉中獲勝,2011年1月就任。2014年贏得選舉,連任州長。
可能正是因為資歷硬,他才敢“鋌而走險”,色膽包天,動起了女助理的念頭。這樁地下婚外情在去年浮出水面。已與本特利結婚50年的妻子戴安娜·本特利突然提出離婚。延宕到2016年3月,本特利與梅森的桃色新聞已是沸沸揚揚,路人皆知。
這也緣于本特利的“咄咄逼人”。當時,本特利開除了州政府執法秘書斯潘塞·科利爾,后者于是“反戈一擊”,向媒體爆料了他掌握的上司的婚外情信息,其中包括原先由戴安娜錄制的本特利與情人的通話錄音。
調查一年多后,更發現了其他令人吃驚的事情。為掩蓋婚外情事實,本特利曾讓自己的安保團隊逼迫兒子保羅·本特利交出錄音。戴安娜的私人秘書也告訴調查人員,本特利懷疑她幫助其前妻錄制自己與情人的通話,威脅要讓她丟掉飯碗。這可是比婚外情本身更加嚴重的問題。所以,調查報告寫道:“為確保讓下屬封口,本特利營造了一種恐嚇氛圍。他對相關錄音的關注簡直是一種執念?!?/p>
仕途“戛然而止”
羅伯特·本特利“勇于”辭職,也算是他“識時務者為俊杰”。
調查顯示,本特利確實跌入了“溫柔之鄉”。媒體披露,兩人經常有內容煽情和露骨的短信和電話往來,一時之間,州府府邸是“活色生香”,成了你儂我儂的“溫柔之鄉”。自然,跌入了“溫柔之鄉”,哪還有精力和時間“勤于政務”。也因此,2016年4月時,23名州議員便曾簽署過一項決議,抨擊本特利的腐敗和玩忽職守。
所以,本特利所涉之事,絕非桃色緋聞這般“粉紅色”。州司法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就稱,女助理梅森對本特利施政擁有重大影響力——當然,這并不是因為梅森具有行政干才,而是她愿意投懷送抱。州倫理委員會發現,州長的婚外情可能違法,于是,他們向蒙哥馬利縣地區檢察官建議,對州長提出四項重罪指控,包括違反“競選資金法”和“道德法”。
然而,本特利蔑視所有指控。盡管本特利一貫地“嘴硬”,他在亞拉巴馬州已經聲名狼藉。去年,他的桃色緋聞曝出之前,還曾被曝其他丑聞,被指在海邊度假時出動州政府的直升機去取回他落在家鄉的錢包,顯然,這是典型的權力作祟,也是典型的靡費公帑。當時,他本人正在五小時車程之外的科羅拉多州摩根堡的海灘度假屋里,發現錢包忘拿,于是竟讓州執法部門官員前往他的家鄉塔斯卡盧薩取回他遺忘在那里的錢包。輿論起來后,本特利對此自然是“模糊應對”,稱并不清楚錢包是通過何種方式取回來的,還辯稱“我沒有要求使用直升機。這件事聽上去很糟糕,看上去也如此”。
對此,州執法部門負責人斯坦·斯特布勒當時就“打”了他的“臉”,證實州政府曾出動直升機為州長本特利取回錢包的相關報道屬實,并意在弦外地表示,執法機構經常會為他們保護的州政府官員取回被遺忘的物品,“這是真的,但開車取回是最常見的方式”。
所以,形勢比人強,畢竟東流去。本特利最終在州議會舉行聽證會的當天辭職,并在法庭上承認兩項輕罪。根據認罪協議,本特利必須上繳將近3.7萬美元競選資金,并面臨緩刑一年和從事100小時社區服務的懲罰。法官也下令班特利必須放棄退休福利,并被禁止出任公職。
本特利的仕途,可以說戛然而止了。
腐敗“無縫連接”
這個亞拉巴馬州,這些年,可不太平。
本特利是不到一年來該州第三個因丑聞丟掉飯碗的高級公職人員。
州議會前議長邁克·哈伯德2016年7月被判入獄四年,他是因利用個人影響力幫助一項議案獲議會批準從而為自己的公司和關聯企業謀私利,并接受游說公司的禮品等入罪的。
同時,本特利也是該州歷史上第四個沒有干滿任期便下臺的州長。1993年,時任州長蓋伊·亨特因私用20萬美元公共資金被判有罪,隨后辭職?!扒案罄^”,2006年,前州長唐·西格爾曼在離任三年后被判受賄罪名成立。
前議長哈伯德被稱為亞拉巴馬州政壇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他這一案涉案的都是“人中鳳凰”,皆為該州政商精英,包括前后兩任州長鮑勃·賴利和羅伯特·本特利、議員、銀行高管、地產大亨和游說集團人士。從政府角度說,是囊括了州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他的“朋友圈”,也主要來自其競選和從政過程中與其過從甚密的大公司。
與本特利如出一轍,哈伯德也對指控一概否認;共和黨還有人甚至指責州司法部調查方式粗暴。
哈伯德能量確實驚人。2010年,共和黨在選舉中獲勝,贏得州長席位,還在州眾議院占據多數。哈伯德便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翻盤的“秘訣”就是充分利用該州的政商關系,構建了某種“利益共同體”,爭取大公司對其競選的支持,并在大選后實施有利于大公司的政策。
這便是赤裸裸的利益輸送。
諷刺的是,為了平息輿論對其腐敗和裙帶關系的指責,2010年哈伯德就任州議會眾議長后,通過了堪稱美國最為嚴格的反腐敗法。然而,僅僅四年后,他本人便違反了多項他自己制定的法律,并因此落馬。
這次,本特利的黯然下臺,表面上是因性丑聞引發,其實,真正的癥結,也是腐敗,即濫用州資源進行利益輸送。對此,亞拉巴馬州奧本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韋恩·弗林特說:“近年來,亞拉巴馬州從民主黨的全面執政腐敗,變成了共和黨的全面執政腐敗,中間‘無縫對接。”
但是,盡管亞拉巴馬州腐敗嚴重,它在美國還不算是“鶴立雞群”。
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兩位教授曾在2014年發布過一項研究,顯示亞拉巴馬州僅僅是“全美最為腐敗的十個州”之一——這十個州分別為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田納西、伊利諾伊、賓夕法尼亞、亞拉巴馬、阿拉斯加、南達科他、肯塔基和佛羅里達州。美國“公共誠信中心”前不久發布的評估報告則顯示,在腐敗程度一項中,按照被判有罪的官員數量排名,亞拉巴馬州還在十名之外,排名第12位??梢姡瑏喞婉R州之前,還有腐敗的“大個子”。
這些腐敗之州有許多共同點,其中之一便是存在著像哈伯德一案所顯示的那種赤裸裸的“金錢政治”和“政治分贓”。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