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亮
[摘 要] 環保意識是指對環境保護的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并在思維中養成環境保護觀念以指導人們良好環境行為的一系列思維模式。大學生為當代青年的楷模、時代的先鋒,大學生對環保問題的關心程度和環保意識的高低,將對今后我國各項環保政策的建立和實施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宿舍作為高校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宿舍垃圾的產生、分類管理情況能針對性地反映高校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水平。當前隨著高校擴展,大學生宿舍區規模擴大,高校宿舍垃圾亂扔、亂堆、亂放的情況比較普遍,這種情況下急需在宿舍區內合理做好宿舍垃圾的分類管理,以宿舍垃圾分類管理促進高校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從宿舍垃圾分類管理視角下通過認清培養大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意義,分析當前高校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怎樣利用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培養大學生的環保意識。
[關 鍵 詞] 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大學生;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60-02
近年來,各高校紛紛加強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尤其在處理數量龐大的宿舍垃圾(廢舊物)問題上,下了不少的工夫。通過對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培養高校大學生環保意識,引導學生養成環保習慣,優化高校的宿舍管理,提升校園整體的環保水平。
一、高校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對培養大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習慣,提高大學生基本素質
當前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是高校辦學的重點環節,環保意識教育則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及道德素養的重要手段。一個高素質的大學生更應該具備較高的環境意識,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身相互關系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通過在高校宿舍內進行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切實從與高校大學生切身相關的宿舍衛生環境出發,讓大學生先做好自身衛生環境的管理,以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
(二)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對校園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促進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通過校園宿舍垃圾的分類管理,讓大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在走出宿舍、走進校園、踏入社會、融入自然環境當中都能時刻保持環保意識,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觀,在大學生內心深處樹立起愛護校園、適應社會、尊重自然和保護環境的信念,促進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擔負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社會的重任,實現我國乃至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三)有利于對高校大學生形成社會環保意識發揮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通過高校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培養高校大學生環保意識,而大學生作為高校培養出來的高素質人才,對社會人員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大學生在宿舍垃圾分類管理中形成良好環保意識,進入社會后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對社會成員形成積極影響,通過高素質大學群體的環保意識和行為推動和促進社會大眾環保意識的形成。
二、當前高校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大學生宿舍垃圾分類管理意識和環保知識缺乏
從各高校宿舍衛生調查情況可以發現,大部分高校學生宿舍對宿舍垃圾分類管理意識和環保知識缺乏,在宿舍內學生就有一個垃圾簍,甚至部分宿舍把個人垃圾不管是什么類型垃圾全部亂扔、亂堆。對個人可利用與不可利用的生活垃圾或廢舊物品根本沒有進行分類管理及投放,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宿舍內和宿舍樓的衛生情況,甚至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高校對宿舍垃圾分類管理的宣傳力度不夠
針對校園宿舍生活垃圾的分類管理和資源化回收,學校的宣傳力度還不夠,還沒有形成長效的宣傳教育機制,導致學生在宿舍環境內缺乏分類回收生活垃圾的基本知識,造成學生對參與垃圾回收的意識淡薄。校園內宿舍垃圾大部分由校園清潔人員進行清理,宿舍垃圾通過用人力推車運往校園中轉站,清潔人員勞動強度很高,清潔人員在打掃宿舍各樓道時,工作量增大。說明出學生自覺維護宿舍衛生環境的意識不高。
(三)高校內各部門未能做好溝通協調,進行部門聯動,綜合整治
大部分高校針對學生校園外賣的情況有一定程度的整治和控制,而校內其他部門對學生外賣情況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部分高校食堂為學生打包提供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杯子等。因此,校園宿舍內垃圾類型最多的為外賣飲食包裝垃圾,因垃圾量大,學生垃圾分類管理意識不強,造成垃圾亂扔、亂堆、亂放的情況發生,外加外賣垃圾油跡多、氣味重、難處理,已成為宿舍垃圾分類管理的難題。
(四)高校內宿舍垃圾分類管理設備設施較難跟進
高校內對宿舍垃圾的分類管理在做好宣傳教育和增強大學生垃圾分類管理環保意識的同時,高校宿舍區更應該為垃圾分類管理提供合理的設備。進入部分高校宿舍區,我們不難發現很少有體現垃圾分類類型的垃圾桶,部分高校就是一個大型垃圾桶放在樓下供學生投遞,學生投遞垃圾過程中想要將垃圾進行分類可不知道該怎樣處理,根本無法從設施上為垃圾分類管理創造條件。
三、如何利用宿舍垃圾分類管理形式培養大學生環保思維
(一)加強高校大學生環保理論知識的普及和教育
發揮高校培養教育大學生的陣地作用,從教育角度入手積極普及大學生環保知識。高校通過增加相應的環保知識教育課程,重視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對非環境專業的學生要設立1~2門環境保護方面的專業選修課或公共選修課,開設如《環境學》《生態學》等,借此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環保知識普及,讓大學生對環境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對環境保護的基本條件和方式方法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二)加強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對環保的宣傳作用
首先,在校園中通過開展環保節約校園文化活動,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無煙日、世界水日、世界糧食日等有關環境的紀念日和紀念主題開展以環境科學知識普及為主的校園文化宣傳活動。其次,邀請環保專家學者到校園講解環保的政策法規、現狀和面臨的問題、解決的途徑等。再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高校與所在社區地方政府做好環境保護和衛生清潔活動,充分組織大學生與社會環保組織共同開展環境保護活動。最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環保知識、技能、設計等競賽,如宿舍DIY環保設計大賽、環保知識競答大賽等,激發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熱情,增強環保意識。
(三)學校各部門做好溝通協調,統一口徑,部門聯動,綜合整治
學校應針對宿舍環境衛生問題進行溝通協調,對宿舍衛生問題和垃圾分類管理問題有重要影響的外賣飲食垃圾現場進行綜合整治,做好管理,部門聯動。學工部門要對學生做好思想教育和宿舍管理工作,倡議學生自行攜帶個人飯盒到食堂打包;食堂管理部門禁止提供塑料袋、一次性飯盒、一次性杯子供學生進行打包;保衛部門對送外賣問題做好控制。各部門統一口徑做好聯動,才能較好地控制和處理對宿舍內垃圾分類管理有著嚴重影響的外賣垃圾難處理的問題。
(四)完善校園垃圾處理和回收管理的基礎設施
學校校園內應根據需要在培養學生環保衛生意識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宿舍分類垃圾桶的位置,通過在宿舍樓下放置有明顯分類標記的垃圾桶,把垃圾的分類管理行為回歸落實到每個宿舍的每個學生當中;通過人人參與,人人提升環保意識的舉動,讓學生參與到校園垃圾處理分類管理中,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形成宿舍內的良好環保行為。
環境保護是全人類的責任與使命,大學生作為未來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和高學歷群體,有必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通過校園宿舍垃圾的分類管理增強和培養大學生環保意識,讓學生在高校內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行為和習慣,以促進和帶動整個社會群體來關注環保事業,開展環保活動,并將環境保護落到實處,形成人人關愛環境、人人節能減排的良好環保氛圍。
參考文獻:
[1]郝卓莉.論大學生環保意識及行為習慣的培養[J].青年文學家,2014(3X):228.
[2]布署.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與提高[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0(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