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珍 范穎
[摘 要] 對醫學教育做出不斷創新,繼而培養出具有更好創新能力的醫學人才,是新時期教學改革任務所提出的一個具體要求。主要通過五個方面簡要地分析了創新型免疫學檢驗實驗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對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極為有利,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創新型;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181-01
一、教育理念的革新
在教學理念方面,教師需要積極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意識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由以往對知識傳授作為主要任務轉變為對學生能力加以培養為主。將免疫學檢驗實驗由以往單純地為了鞏固課堂教學中傳授的理論知識,逐漸轉變為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有效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而這也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所展現出的個性特征加以關注,明確學生之間化學實驗水平以及能力方面的差異,繼而設置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二、實驗準備環節的重視
實驗前的準備工作是進行試驗備課最為主要的內容,主要包含預實驗、準備各種儀器和試劑、集體備課這三個環節。以往的實驗準備工作大都是由相關技術人員來完成的,而任課教師并不熟悉當中的一些具體環節,這種情況對實驗教學活動是極為不利的,需要改變這種狀況。經過預實驗,任課教師能夠對實驗原理以及具體的實驗步驟做出進一步明確,從而掌握實驗當中的一些關鍵點,并對實驗過程中學生有可能碰到的問題和困難做到心里有數,保證實驗課能夠順利地推進。所進行的預實驗也能夠保證對相關儀器以及設備的準備完善,確保各種物品數量足夠,同時做出合理的擺放。在完成預實驗之后,再組織教學組中的各個老師進行集體備課,相互交流實驗教學經驗,對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出具體交流,優質的實驗準備能夠給教學效果的提升形成良好的保障。
三、學生實驗內容預習
對實驗內容的預習是學生在實驗課當中切實做好相關實驗的基礎,而預習的過程不應該只是建立在對實驗教材進行閱讀的基礎之上,需要了解實驗目的、步驟以及原理,對實驗相關的一些知識進行復習,同時查找相關文獻,從而讓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作預習報告,學生需要在預習報告當中結合自己之前所學的知識針對實驗現象以及結果做出合理化預測,同時還可以在報告當中提出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實驗預習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實現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加以培養的重要途徑。
四、實驗課程體系的優化
傳統形式的實驗教學體系一般是針對學生進行基礎實驗方法、實驗操作等方面的教學,其中驗證類的實驗比較多,綜合性實驗比較少,根本沒有設計性的實驗,所以很難對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能力形成良好的培養。基于這種情況,需要積極遵循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思路,逐步建立起具備多元化和多層次特征的實驗教學體系,涵蓋各種方式的實驗教學,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綜合,繼而再到設計,利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五、教學手段以及方法的創新
在實驗教學當中,需要將啟發式教學的方法作為主體,同時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在實驗教學中進行綜合使用。在實驗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需要積極創建更為寬松的環境,繼而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對自己的意見作出大膽的表達。教師不應該只是強調一堂課的實驗目的以及步驟,需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逐漸掌握科學研究方法。讓教學和科研之間形成良好的融合,這是知識面之間的融合,也是對掌握規律以及運用規律等方面能力的一種結合,積極引導學生做出創新和突破。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嚴格依據相關的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巡視實驗具體的發展狀況,對學生在實驗當中出現的錯誤行為加以及時糾正,讓他們更認真地進行操作、觀察和記錄。學生可以在預習以及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切實體會到利用自身的努力將問題進行解決的一種成就感,更好地激發他們對實驗知識的學習熱情。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之下,素質教育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教育活動不應該只是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積極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繼而讓他們
在學習活動當中展現出更大的熱情。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探索,對國內外的一些先進教學方法和經驗加以借鑒,繼而與自己的教學實際相融合,創建出一套更為完善的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學體系,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鄧念華.科研型教學法在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8(18):130-131.
[2]劉海紅,肖湘,劉毅敏,等.創新型醫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醫學檢驗教育,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