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林
[摘 要] 就業是職業院校的重要工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職業院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加強就業心理教育,幫助解決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不良心理,是提高就業質量的重要保證。
[關 鍵 詞] 職業學校;學生;就業心理
[中圖分類號] B8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18-01
多年來,我院持續的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贏得了企業的青睞和社會的好評,有力地促進了學院的健康發展。然而,在就業安置工作中,發現一些影響就業穩定和就業質量的不良心理現象,需引起高度重視。需要認真對不良心理現象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幫助學生克服不良心理。
一、學生就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針對我院學生的特點和就業工作的實際,采取班主任座談會、學生和班主任調查問卷、企業反饋調查等方法,結合在就業安置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歸納整理出學生就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適應能力差,就業不穩定
少數學生不能很快實現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不能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企業的管理制度,具體表現為不習慣企業的作息時間、工作班次和工作強度,甚至在生活方面不適應,尤其是在進入企業的初期尤為突出,眾多的不適應是學生離職的主要理由。
(二)期望值過高,定位不準,重待遇輕技術
在調查中發現,在選擇企業的時候,有超過50%的學生看重的是工資待遇,尤其當企業給的待遇低于自己的期望時,就會選擇離職,有的學生眼高手低,沒有準確的自我定位,沒有考慮到企業的發展前途以及個人技術技能的發展空間,只注重眼前的待遇,還有的學生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稍不滿意就離開。
(三)缺乏積極的工作態度,畏難怕苦,沒有個人發展規劃
調查發現,有部分學生對待工作的態度是無所謂或說不清,對企業分配的工作消極應付,完不成任務甚至經常出錯。這部分學生還表現在不愿意倒班、不想加班,怕吃苦怕受累,有的覺得技術不如人,害怕干不好,缺乏自信,干一天算一天,沒有個人的規劃和目標。
二、學生就業存在問題的心理分析
針對學生就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需要進行心理分析,找出存在問題的心理因素,才能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一)麻木和盲從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在企業招聘宣傳、企業的情況以及崗位需求等方面不想了解,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企業錄用就去,不主動選擇企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盲目隨從,別人去哪個企業他也去,沒有從自身的實際和要求出發,無目標地選擇,等到了企業之后,才感覺到許多不適應、不滿意。
(二)功利心理和短期心理
功利心理表現為過分看重工資待遇,以企業給予的待遇多少作為選擇的目標,沒有從企業的發展前景以及個人的發展空間考慮,這部分學生只注重眼前利益,甚至于在同學中相互攀比第一次的工作收入,沒有長期規劃和目標,同樣不可能長期堅持。
(三)自負和自卑心理
自負的學生自我感覺良好,眼高手低,不愿意做一些簡單的基礎工作,覺得自己有技術,什么工作都能做,缺乏踏實工作的態度。而有的學生在企業工作時,總感覺到自已的學歷、技術技能不如他人,害怕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盲目自卑,不思進取。
三、學生就業心理教育對策
上述存在的不良就業心理,需要我們在教育和管理過程中加以重視和解決,通過適當的心理教育和疏導,有效促進就業穩定性,提高就業質量。
(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引導學生準確定位
要樹立就業教育是貫穿整個學校教育全過程的教育理念,從學生入學開始,就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認知和定位,準確把握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為了實現個人目標,為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和崗位,去努力學習。無論什么樣的企業和工作崗位,都有成功的可能,給予學生合理的目標定位,才能腳踏實地、安心工作。
(二)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利用就業指導課、素質拓展課以及專題講座等形式,積極進行就業心理教育和疏導,幫助學生消除對就業的錯誤認識和不良心理。加強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采取到企業認識實習、工學結合等形式,強化學生角色轉換和適應能力,盡快實現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位移,適應企業的要求。
(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解決困難和問題的能力
自信來自于素質和能力,這需要把教學和就業緊密相聯,時刻提醒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要相信自已有能力做好工作,有能力解決問題和困難,在不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中提高自身的實力,不斷獲取成功。
總之,就業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加強就業心理教育,適應新時期企業發展需求,不斷提高就業質量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翟三琴.中職生就業心理問題與對策[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
[2]杜玲芳.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踐探索[J].成功(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