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蕊 鄭世忠
[摘 要] 現階段,促進教育公平發展仍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互聯網+教研”以其低成本、公平性、便捷性、覆蓋廣等特點為促進教育的公平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途徑。在總結我國現階段如何利用“互聯網+教研”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的同時,以吉林省中小學教師研修網為例,梳理吉林省如何利用吉林省中小學教師研修網開展“互聯網+教研”,進而促進吉林的教育事業公平發展。
[關 鍵 詞] “互聯網+教研”;教育事業;公平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38-01
一、介紹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技術發展尤為迅速,自從“互聯網+”的概念提出后互聯網的形態又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互聯網的迅速崛起,傳統的教研工作也逐漸轉型為網絡教研的新模式,為傳統的教研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延伸,教研員不必再三兩成群地面對面討論問題,而是以互聯網為依托進行教學研究、教學指導等教研活動。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網絡教研的模式又上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即“互聯網+教研”。“互聯網+教研”指教研基本內容以互聯網為載體,將教研服務擴展到廣大城鄉教師,不斷提高教研服務的可獲得性。
當現代教育事業面臨最根本的矛盾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不足與人們對優質資源的迫切需求時,“互聯網+教研”以其低成本、公平性、便捷性、覆蓋廣等特點不斷為來自不同地域的教師提供多樣、便捷以及高質量的教研服務以促進現代教育的公平
發展。
二、“互聯網+教研”的組成形式
當2009年“云計算”的概念首次引入教育領域時,云計算就以其大規模、虛擬化、通用性、成本低等特點逐漸發展為教育界的主流技術。隨著“云計算輔助教學”概念的提出,在校教師能夠利用教育云提供的各項服務構建個性化教學環境以支持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網”端,“互聯網+教研”主要是利用互聯網、移動網和物聯網等形成“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以及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三通兩平臺體系。
而“端”則需要為每位教師配備電腦、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等電子設備。
三、教育公平發展與“互聯網+教研”
近些年,教育的公平性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要“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其中以促進教育公平性為重點。近些年我國也確實正逐步采取多項措施推進教育公平,其中包括: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大力發展面向人人的職業教育;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等措施。
首先,互聯網能夠有效降低教研成本,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參加遠程的教研活動,減少參會資金,互聯網更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全天候、標準化的教研活動流程,并為后期統計分析留下寶貴數據;其次,利用互聯網可以更大程度地共享優質課程資
源,互聯網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使無論身處何地的教師
都可以獲得相同的教學資源,使教研活動開展得更為高效、便捷,為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最后,利用互聯網可以優化傳統課堂,發展智慧教育,突破傳統課堂的桎楛,打造深層次的教育公平。
四、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互聯網+教研”以促進教育公平發展
現階段,我省依托“吉林省中小學教師研修網”開展“互聯網+教研”。吉林省中小學教師研修網是由吉林省教育廳主辦運營的專業公益性網站。它以“合作、協同、共享”為服務理念,是吉林省內唯一的以服務于全省教師進修院校和廣大基層學校教師培訓、教研、管理工作以及學習的大型網絡協同平臺。
利用研修網的教師工作坊開展研修活動是一種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的學習模式。利用教師工作坊可以為某一研修項目組織研修活動,也可以為某一有組織的研修團隊組織長期的研修活動。教師工作坊不僅可以為某一區域內的教師開展研修活動,也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讓不同區域的教師協同進行研修活動,為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研修網的研修社區是一個綜合性、供廣大教師展示的平臺。研修網的資源中心是廣大教師勞動成果匯聚的場所。不僅如此,研修網還具有同步互動課堂功能,利用研修網的在線直播功能,參加協作教學研究的學校和相關老師可以利用視頻互動教研系統開展遠程同步課堂互動。
總之,現階段,促進教育的公平發展仍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互聯網+教研”以其低成本、公平性、便捷性、覆蓋廣等特點為促進教育的公平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途徑。
參考文獻:
[1]鄭世忠.“互聯網+”背景下普惠教研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3):28-31.
[2]楊玉寶.教研服務應彰顯普惠價值[N].中國教育報,2015-05-27.
[3]陳耀華,陳琳.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70-74.
[4]中共教育部黨組.努力保障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N].中國教育報,2007-10-19.
[5]張德利,鄭世忠.“互聯網+”背景下教研與培訓工作轉型發展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