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輝
[摘 要] 通過解讀”十九大“有關職業教育的表述,闡明了新時期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方向,剖析了新時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新時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途徑和機制。
[關 鍵 詞]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41-01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涉及職業教育的表述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我國政府對職業教育發展作出的重要論斷,為新時代的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指明了方向。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畢業生人數上去了,但是培養的學生并不能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面對這種狀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決目前人才與市場需求不對稱的最佳途徑。
一、概念界定
產教融合指的是職業院校根據所設專業,把教學與產業密切結合,將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企業與學校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而校企合作,顧名思義,就是指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機制,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技術、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合作模式。“產教結合、校企一體”辦學模式是當前職業學校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之路。無論是校企合作還是產教融合均具有跨領域特征,跨越了經濟與教育,跨越了企業與學校,引領各項改革的發展與創新,是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發力點和著手點。
二、目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提出問題
自從2006年教育部明確提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新的人才培養機制以來,我國高職院校嘗試過“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確實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技能型人才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也面臨一些困境和問題。面對國家經濟結構性調整、企業產業升級轉型的新形勢,對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對復合型和創新型人的需求日趨強烈?!爱a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培養復合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體和搖籃,目前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1.目前未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至今均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統一的行動法規,造成“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實踐過程中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2.出現院校熱心、企業缺乏合作動力的現象。企業或缺乏戰略全局意識或自身條件不成熟,或校企雙方未找到合作的利益切合點,缺乏政策資金支持等種種原因,致使作為職業教育人才流向主要載體的企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出現違約、中途而廢、浮于表面等各種想象。
三、新時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途徑與機制
1.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相結合。學校要根據企業的需求,與產業鏈涉及的合作企業一起探討,深入剖析每個崗位人才需求狀況,具體到需要掌握何種專業技能、何種專業素質和素養以及需求人數,經過多次論證,深入調查研究,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此外,共同探討合作機制,包括訂單班、短期實習、學徒制等;以合作協議或合作合同的形式界定合作方式、合作期限、合作內容,規定雙方的義務和責任。
2.實訓平臺向深度產教融合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是技能型人才,實訓平臺能否及時更新是直接影響高新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目前,絕大部分職業院校實訓設備落后,實訓平臺更新建設的速度遠遠落后于現代產業技術進步的步伐,有的設備甚至買回來就落后了。應對這一狀況的途徑唯有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之路,如,企業將先進的設備用于學校的實訓教學,甚至科研創新突出的學??蓢L試與企業一起開發最新的實訓設備、技術標準,申請專利,并投入生產和實訓教學中,互惠雙贏。
3.有條件的學??蓜摻撓蹈o密的辦學聯盟。實現集團化辦學,集結學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各組織的優勢與資源,構建“互聯網+”平臺,擰成一股繩,共同組建教育集團,重點實現教師、課程資源(特別是網絡課程)、課程實訓平臺、科研等共建共享,最終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4.校企共創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合作辦學機制?!爱a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否實現長期有效,關鍵是要看是否長期存在合理優秀的利益機制。比如,目前各大中型城市,常見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產業園、培訓中心,均是與企業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的辦學機制。還有的學校,主要是民辦的職業院校,創建了股份制合作形式。政府應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與支持,寬容失敗,鼓勵探索,讓公辦職業院校也能在這片新天地獲得更大更廣的發展空間。
總之,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是培養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基本路徑,是我國職業教育領域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體現了我國傳統教育知行合一的哲學辯證思想。高等職業教育只有順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大膽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機制和模式,不斷加強和探索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才能真正成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力。
參考文獻:
[1]劉博智.深化產教融合推動轉型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4-04-28.
[2]張文麗.產教融合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