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510725)
[摘 要] 通過實施“政·校·行·企·會”五方協同育人和“做·學·教·賽·養”五位一體專業教學改革實踐,石油化工專業群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構建了“中—高—本”銜接、“職前—職后”“學生—學徒”的職業教育立交橋,在協同育人平臺、品牌專業建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建設經驗得到認同和推廣。
[關 鍵 詞] 五方協同;五位一體;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05-03
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先導,突出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推動高校與高校、企業、行業、地方政府協同育人一直以來是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自2010年開始,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石化專業群建設主動適應石油化工行業轉型升級需要,聯合石化行業企業、技能鑒定中心、中高職院校、中國石化職業教育研究會等開展協同育人實踐,構建了由石油化工技術、應用化工技術(油氣儲運方向)、化工裝備技術和化工自動化技術四個專業形成的石油化工專業群,通過“政·校·行·企·會”五方協同育人和“做·學·教·賽·養”五位一體專業教學改革,形成了“一年同平臺、二年分專業、三年同實習、畢業共就業”的專業群建設模式,綜合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崗位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
本文結合廣州市教育局委托攻關課題“石油化工專業群職業教育聯盟探索與實踐”項目、“廣東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聯盟建設實踐”省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廣東石油化工協同育人中心”省協同育人平臺建設項目,分析總結石油化工專業群協同育人經驗,探索校企合作共贏的有效實施途徑,為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水平提供理論支撐和借鑒。
一、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聯盟建設初見成效
(一)成立“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聯盟”
2010年,結合學院人才評估需要,為深入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聘請行企專家成立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與13家企業簽訂合作辦學框架協議;2013年,我校石油化工專業群為龍頭,集結了廣東石油化工行業第二特有工種技能鑒定站、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化工系、廣州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校、廣州石化教培中心實習培訓基地、中國石化職工教育研究會等12家石化行業單位,形成了職業教育聯盟,締結《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聯盟公約》,明確了職教聯盟的性質、加盟方式、成員權利和義務,聯盟以協同育人、協同發展為目標,共同培育石油化工行業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培育“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聯盟建設實踐”省級教學成果獎項目
2014年,我校完成了廣州市教育局委托攻關課題“石油化工專業群職業教育聯盟探索與實踐”課題研究,同時,職業教育聯盟增加到18家,共育共享效果明顯增強。例如,廣州石化每年為學校提供300個以上的集中頂崗實習崗位,珠海寶塔、萬華化學等5個主要合作企業為石化專業群每年提供了超過200的“預就業”頂崗實習崗位,實現“學生與職工一體”“教學與生產一體”“教師與師傅一體”“論文與技改一體”的教學組織形式,2015年,“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聯盟建設實踐”項目被列為廣東省第二屆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
(三)構建“中—高”銜接職業教育立交橋
從2010級開始,我院石油化工技術專業廣東省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校化工專業群4個專業開展中高職三二分段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創新了高職單一專業對接中職專業群的招生模式,實施中高職頂崗實習一體的高職提前介入協同育人方式。協同成效顯著,高職學段三二分段生源報到率超過98%,2013級李遠豪同學在2015年全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化工生產技術賽項中獲得一等獎,同時破格晉升為技師。
二、石油化工協同育人中心發展全面升級
(一)協同育人工程建設上臺階
為適應石油化工行業“調結構、穩增長”人才培養需要,2015年,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聯盟轉型升級為石油化工協同育人中心。按照“開放、共建、共育、共享”的建設思路,建設集教學培訓、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創新實踐功能為一體的混合所有制協同育人中心。2016年3月,石油化工協同育人中心被認定為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
(二)協同育人工作長效化
協同育人中心構建以理事會為決策機構,職能部門為運作機構,政府和社會主體為監督保障機構的三線并存的運行管理新模式。建立了動態遴選的聯盟構建機制,完善了“項目驅動、權責統一、全程參與、成果共享”的運行機制。通過利用和盤活現有資源,著力推進“要素協同、優勢互補、過程監控”等運行方法,集中優質資源重點支持,發揮優勢和特色學科的聚集作用,不斷吸引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協會等多元投入共建、共享。廣州石化教培中心實習培訓基地成為協同育人中心的企業主體,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廣州市安監局宣教中心等政府部門積極參與和指導協同中心建設。深圳7號科技公司控股的汕頭美森塑膠科技有限公司與我院開展了3D打印材料研發的全方位合作。協同育人中心長效運行機制如圖1。
(三)完善職業教育立交橋建設
協同育人“立交橋”是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我院以石油化工協同育人中心為平臺,協同育人立交橋得到擴展,構建了“中—高—本”、“職前—職后”人才培養立交橋。2016年,我院石油化工技術專業獲批準與惠州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開展“高本三二分段”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化工裝備技術專業與廣州石化建安公司共同制訂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計劃,化工類專業課程同時成為廣州市石化工程人才繼續教育課程,聯合廣州市安監局宣教中心開發實施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上崗資格證培訓和考證項目。
三、石油化工專業群協同育人內涵不斷強化
(一)確定統一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石油化工生產過程的易燃、易爆、連續性和石化行業為技術、資金密集型等特點。石油化工專業群建設遵循“專業基礎相同、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構建原則,以培養“重安全、守規程、會操作、有發展”的石油化工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構建了石油化工生產操作專業主體、以化工設備和化工自動化為翼的“一體兩翼”有機聯系專業群。
(二)推進“做·學·教·賽·養”五位一體專業教學方法改革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踐行知行合一,將實踐教學作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石化專業群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課程建設為抓手、以教學實施為保障、以一體化實訓基地建設為基礎、以技能大賽標準為檢驗,融入石化行業HSE文化元素,全面推進專業建設改革,形成了“做、學、教、賽、養”五位一體的專業教學模式。五位一體教學實施如圖2所示、課程開發過程如圖3所示。
四、石油化工專業群協同育人成效顯著
(一)協同機制建設成果被肯定
經過近6年的不斷完善,石油化工專業群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成果得到政府部門和社會的肯定。2015年,石油化工協同育人中心獲評為廣東省級協同育人平臺、石油化工公共實訓中心獲評為省級公共實訓中心,2016年,廣州石油化工特色專業學院成為廣州市建設項目。
(二)專業建設成果不斷充實
通過“五方協同、五位一體”的有效實施,石油化工專業群課程體系得到優化、生本教育得到落實、知行合一得到體現,專業群建設成果不斷充實。目前,專業群4個專業中,1個為廣東省一類品牌建設專業,2個為廣東省二類品牌建設專業,擁有2門省級精品開放共享課程,1個國家級實訓基地。2012年以來,獲得國家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省級以上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以上近40項。社會服務年收入超過150萬元。
(三)推廣協同育人經驗
石油化工專業群協同育人在同行和企業中產生積極的影響,成果經驗在高職院校、石化企業、廣州石化工程繼續教育基地等校企得到推廣和應用。例如,2016年12月,在廣東省高職教育指導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謝鵬波主任做了“‘五方協同、五位一體建設高職石化專業群”專題報告,建設經驗得到推廣。
當前,職業院校要借助職業教育大力發展機會,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方協同育人機制,著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激發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提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
參考文獻:
[1]崔景貴.建構主義教育觀述評[J].當代教育科學,2003(1).
[2]黃才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3).
[3]楊理連,刑清華.高職教育深度校企合作機制創新的再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8).
[4]李國屏.建立高職教育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機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
[5]劉建沂,陳翠松,鄒才鳳,等.校企合作機制的國內現狀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
①本文系廣州市教育局委托攻關課題“石油化工專業群職業教育聯盟探索與實踐”項目;“廣東石油化工職業教育聯盟建設實踐”省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廣東石油化工協同育人中心”省協同育人平臺建設項目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謝鵬波(1966—),男,廣東揭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石油化工技術應用。